花蓮救災「鏟子超人」7招自我照護法:真正的力量是允許自己休息
花蓮光復救災回來後「全身不對勁」?這幾天,許多人從花蓮光復救災回來,紛紛反映同一件事:「人整個不對勁,一直睡也睡不飽,怎麼都恢復不了。」這不是心理作用,而是身體、心理、能量同時被透支的結果。
長時間勞動當心橫紋肌溶解
身體的真相:你不是累,而是「整個系統在拉警報」
救災的現場往往泥濘、潮濕、環境惡劣,長時間彎腰鏟土、搬運、涉水、曬太陽——這些動作看似只是體力活,但其實每一次出力都在「榨乾肌肉能量」。
長時間的勞動會讓肌肉微損傷、電解質流失、代謝物堆積,甚至導致橫紋肌溶解症——也就是肌肉細胞破壞,釋出毒素進入血液,使腎臟負擔劇增。有些醫師提醒:「如果你尿液顏色變深或肌肉痛到不敢動,要盡快就醫。」
更糟的是,救災期間飲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喝水太少、環境中又有黴菌、污水與細菌。這些都可能讓免疫系統持續發炎,導致身體恢復速度遠比平時慢。所以你不是懶,也不是意志力不夠。是你的身體,真的被「榨乾了」。
莫名心情低潮恐是災難倦怠
心理與能量層:看不見的疲勞更可怕
除了身體上的疲累,許多人回來後還有一種「空掉」的感覺。心裡悶悶的,說不上來,只想一個人靜靜躺著,這其實是災難倦怠。
當你長時間在高壓、高情緒張力的環境中,腦中的壓力荷爾蒙會不斷分泌,讓人進入「戰鬥或逃跑模式」,而當回到安全環境後,系統還沒學會「關機」,於是出現嗜睡、倦怠、無力、情緒低落的狀況。
若在現場接觸到悲傷畫面或災民的痛苦,也可能出現創傷後壓力反應,包括夢中重現畫面、易怒、內疚、失眠等。這不是脆弱,而是人類面對「極度情緒事件」的自然反應。
極端環境讓身體代謝失衡
環境與疾病:別忽略「看不見的污染」
在光復地區救災的志工,有人回來後發燒、喉嚨痛、全身痠痛。醫師提醒,這可能是因為污水、黴菌、細菌感染造成。尤其是穿著防水雨鞋、悶熱的環境中,皮膚微小傷口若沒清潔乾淨,容易感染細菌或黴菌。
再加上許多人在災區工作時,喝水太少、流汗太多,電解質與水分失衡,身體代謝會下降,
導致「怎麼睡都睡不飽」。
救災後自我照護7件事
恢復與照顧:讓身體、心、能量回家
這段時間,最重要的不是「撐下去」,而是「慢慢回來」。以下是一些實際建議:
最後的話:有時候,「真正的力量」不是撐,而是允許自己休息。救災的你,已經做得非常好了。現在,該讓身體與靈魂一起回家。請給自己幾天時間,喝點熱湯,曬曬太陽,靜靜睡一場安穩的覺——讓那份無聲的疲憊,慢慢被療癒。
因為世界需要你,但更需要完整的你。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 
                    
                        
- 
                    
                        不是睡眠不足!天氣轉涼易疲倦、頭暈 桃園醫院:恐是貧血作祟(55 分鐘前)
- 
                    
                        衛福部擴大補助乳房X光攝影篩檢 恩主公醫:勇敢檢查是乳癌治療關鍵(1 小時前)
- 
                    
                        漢基醫院「健康好骨力」活動 強化骨力防骨鬆、促進民眾骨骼健康(2 小時前)
- 
                    
                        大腦「切換成本」超高!專家:「三層次調節法」重建專注 擺脫訊息轟炸(2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