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8°
( 19° / 17° )
氣象
2025-11-28 | 優活健康網

聘請外籍看護,你準備好共同生活了嗎?先想「3件事」分工更輕鬆

當家人需要長期照顧時,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請外籍看護」,他們能提供全天候的陪伴與協助,似乎能讓家人得到喘息,也能穩定照顧品質,而實際上,聘請外籍看護從照顧需求、家庭溝通到文化差異,這中間有著許多需要被釐清與討論的面向。《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從3面向重新思考聘請看護的後續處理方式。

當照顧壓力累積、時間被壓縮時,許多家庭會下意識地想盡快聘請看護,這樣的想法看似合理,卻往往缺乏一個更關鍵的步驟:釐清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許多照顧者在實際聘用後,才發現與想像有很大落差,如:看護與家人的互動不順、工作分工不明、甚至生活習慣衝突,讓原本希望減輕壓力的決定,反而變成新的負擔。

因此在決定是否聘請外籍看護之前,我們需要一份照顧前的誠實檢視,透過釐清需求、建立共識、評估合適性,才能讓聘僱成為一個對家人與看護都友善的選擇。



你需要全天候人手,還是部份支援?

當照顧壓力累積、時間被壓縮時,許多家庭會下意識地想盡快聘請看護,這樣的想法看似合理,卻往往缺乏一個更關鍵的步驟:釐清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有時候家人的狀況並非需要24小時看顧,而是照顧者需要喘息、需要有人暫時協助日常照護,也或者因為對於其他資源不瞭解而無接觸。

這個面向的重要性在於幫助家庭從壓力反應走向理性決策,若能在決定前先釐清需求,就能避免因為疲憊與焦慮而做出倉促決定。畢竟,聘僱外籍看護並非唯一的選項,也不一定最符合家庭狀況。許多家庭發現,透過長照2.0提供的居家服務、日照中心、喘息服務,甚至短期臨時看護,就能有效補上照顧人力的空缺。這一步「釐清需求」的思考,是讓照顧安排能長久穩定下去的重要關鍵。

聘請外籍看護,你準備好共同生活了嗎?先想「3件事」分工更輕鬆



關係不只是照顧,有準備好共處生活嗎?

外籍看護會與被照顧者長時間相處、同住在家中,在聘僱前我們容易忽略這層緊密共處的重要性,只將聘僱看護視為「找個人來幫忙照顧」,卻忘了他同時也是進入家庭生活的一份子。當文化差異、飲食習慣或語言隔閡出現時,若缺乏相互理解與包容,很容易讓關係陷入誤會與衝突。

這個面向的重要性在於建立互信與界線,外籍看護不只是被動的照顧者,他也需要被理解與尊重。家庭若能事先溝通生活規則、休息空間與工作內容,就能減少摩擦;同時,了解他的宗教、節慶與生活習慣,會讓相處更自然順暢。

這樣的預備幫助雙向理解,當家庭願意用同理的態度與看護互動,他也會以更投入的方式回應照顧,共處的學習,這是一場相互成長的歷程,從彼此尊重的關係開始,幫助照顧品質更穩定。



看護也需要休息!替代方案想過了嗎?

外籍看護能分擔照顧壓力,但沒有人能全年無休,當他需要請假、返鄉或生病時,許多家庭才意識到照顧的重擔又回到了自己身上,沒有備援人選和資源,也不確定該向誰求助,這樣的突發狀況,不僅打亂日常,也讓照顧者再次陷入焦慮。

這個面向的重要性在於建立「照顧不斷線」的能力,聘請外籍看護只是照顧的一環,若家庭沒有預先規劃,就可能在看護暫時離開時陷入無助。所謂的「備案」,不只是臨時找人頂替,而是提前建立一個可啟動的支援系統:

  • 是否有日照中心或短期住宿機構可臨時支援?
  • 家中誰能在短期內協助照顧?
  • 是否與照管中心或仲介保持聯絡,能即時獲得協助?

當這些問題提前被思考,照顧的穩定性與安全感就能被維持。



深思後的決定,才是最溫柔的照顧

外籍看護的加入,確實能在照顧路上帶來支持,但這份幫助必須建立在充分理解與共識上,當我們願意花時間釐清需求、溝通期待、預備資源,就能讓這段照顧關係更穩定、持久。

若你正在猶豫是否聘請外籍看護,建議先透過《聘僱外籍看護前的思考表單》一步步梳理家庭的現況與顧慮,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發現需要更多的協助與討論,星雲計畫能提供專業的資源諮詢與照顧方案,陪你一起釐清方向。讓照顧不只是責任,更是一種被支持的力量。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