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7° )
氣象
2024-06-03 | 中央社

港府致力重啟與美國及西方國家聯繫 從經貿突破

美國及西方國家最近又因為「35+初選」案炮轟香港,儘管港府一如既往,以強硬措辭回應。但另一方面,港府似乎想從經貿層面,修補與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關係,藉此重啟聯繫。

本地法庭上週判處「35+初選」案中的14人罪成後,美國和歐盟等先後就此發表聲明,譴責相關裁決,其中美方更傳出準備進一步制裁與國安法有關的香港官員,包括限制其入境簽證。

對於美國及西方國家等的聲明,港府一如過往,以強硬態度回應,令人憂慮香港與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關係會不會在「反送中」運動及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進一步惡化。

不過,最近的跡象顯示,港府在強硬回應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批評之餘,另一方面卻更熱衷於派遣官員前往美國和歐洲訪問,顯然希望修補與對方關係,而這些官員都來自財經機構,明顯想從經貿方面切入。

最新外訪的官員就有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官方公布,許正宇昨晚啟程前往荷蘭、西班牙和葡萄牙訪問。

港府表示,許正宇此行旨在推廣香港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以及香港在構建可持續「Web3」生態圈的金融創新領域,例如虛擬資產行業、支付方式和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的最新情況。

他將與到訪國家的高級官員舉行雙邊會議,並會在當地參加多項活動和酒會,與金融機構領袖、金融科技界和商界人士會面。

在許正宇之前,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5月底也先後訪歐,其中孫東訪問了比利時和法國,重點促進香港與歐洲的科技合作。

孫東訪問比利時期間,會晤了歐盟委員會創新、研究、文化、教育與青年事務委員伊凡諾瓦(Iliana Ivanova),是港府主要官員近年與歐盟高階領導層的首次會晤。

在同一時間,陳茂波也抵達法國巴黎訪問,向當地商界和金融界推廣香港的優勢,並訪問當地一些企業,鼓勵它們到香港開創商機。

據公布,陳茂波在當地出席了早午餐會,向當地金融及商界人士保證,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繼續實施普通法,保持自由開放及資金、貨物、人員和資訊自由流通等,又強調金融監管制度與國際接軌、法治與治安良好。

他又向當地人介紹了在基本法23條立法之後,香港與東南亞和中東的經貿投資概況,以及北京中央近期推出深化中國大陸與香港資本市場合作的措施等。

在香港官員的排名中,行政長官(特首)之後,依次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前任特首、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律政司司長;陳茂波排名第五,因此,他訪問法國期間,大有資格加以談論和宣傳對香港當局的看法。

在法國之行後,陳茂波轉到美國加州訪問,期間簽署了3份合作協議。

他回港後在其日誌撰文表示,在美國加州柏克萊市出席了兩個大型會議,其中一個是以粵港澳大灣區與舊金山灣區的綠色發展、商務和投資合作、人文交流為主題的「中美灣區對話」,另一個是聚焦應對氣候變化及綠色轉型與發展的「中美地方氣候行動高級別活動」。

兩場會議匯聚了中美兩地逾20個地方省、州和城市的政府部門、企業、學術及智庫機構等,有200多人出席。

他說,「兩個灣區的對話和合作並非偶然,而是因為彼此的特色和優勢,相互吸引;而彼此亦了解到只要能開放交流,協同創新,就可創造更大的價值,為未來解決更多難題。」

據報導,他回港後向媒體表示,雖然歐美政界都關注香港國安法及基本法23條立法,但美國商界最關注的卻是香港的法治、資金自由及商務方面的遊戲規則是否跟隨國際標準。

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之後,美歐明顯十分關注這場運動,並在某種程度上予以支持,其後更批評香港實施國安法,以致與香港的關係出現裂痕。

與此同時,美方更因為香港實施國安法而對香港採取一些制裁措施。

香港在與美歐關係出現問題後,年前一度把拓展對外關係焦點轉向東南亞和中東,致力促進與這兩大區域的經貿、金融和科技創新合作,至今也取得一定成果。

但從港府官員最近兩個月來積極訪問美歐來看,港府正致力修補與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關係。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