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6° / 32° )
氣象
2024-06-07 | 中央社

大馬零售連鎖協會:中資蠶食鯨吞擠壓中小企業

馬來西亞零售連鎖協會署理會長劉明今天說,大馬遭受內外夾擊,不僅有政客攪局,也面臨中資的擠壓讓中小企業面臨雙重打擊,如同「蝗蟲經濟」般蠶食鯨吞大馬中小企業。

大馬媒體報導,馬來西亞有逾100萬家中小型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90%以上,每年為大馬貢獻國內生產毛額(GDP)近40%,是經濟發展重要命脈。

根據馬來西亞中小企業協會數據,疫情前中小企業平均每年增加4.9%,如以2020年為例,服務業占中小企業比率達85.5%,營造業占7.4%,農業占5.1%,製造業占1.7%,其它為礦業與採石業。

不過,大馬中小企業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中受嚴重衝擊,當時約有10%至15%微型與中小企業因周轉不靈暫時歇業或倒閉,使原本擔任經濟發展火車頭的他們受重挫,而中國企業大舉進軍大馬採取的廉價策略,則讓中小企業無以為繼。

大馬零售連鎖協會(MRCA)署理會長(Deputy President)劉明接受中央社專訪,說明大馬目前面臨的內憂外患。

劉明首先提及,大馬內憂議題在於政客攪局與抵制風潮。他說,以巴衝突去年10月爆發以來,大馬民間因支持巴勒斯坦抵制風潮不斷,動輒把抵制當作武器,讓多元種族的大馬其他族群一時草木皆兵,甚至連買個漢堡或喝杯咖啡都擔心被「嗆聲」,連帶導致市場買氣受嚴重衝擊。

他認為,「阿拉襪事件」即為一例。位於雙威鎮(Bandar Sunway)的KK超商3月出售帶有「阿拉」字眼的Miranosock品牌襪子遭舉發,這起事件在穆斯林社群間引發軒然大波,KK超商也緊急滅火召開記者會道歉,在超商門外設置電子螢幕看板,發表道歉與解釋聲明,除提及下架爭議產品,也說明要維護大馬多元種族與宗教和諧。

當時巫統青年團(Umno Youth)團長阿克馬(Muhamad Akmal Saleh)透過社群媒體臉書(Facebook)持續發文,要求繼續抵制KK超市,強調要狠狠教訓貶低宗教與種族議題的人。

在外患方面,劉明以明末吳三桂引清兵入山海關為例,說明大馬政府大開方便之門,讓中國企業將所謂的內捲化帶入大馬,「外患」讓大馬的中小企業難以生存,這種現象在疫情後特別明顯。

他認為,如今大馬的消費市場,不論實體或網路購物平台都充斥來自中國的大量廉價商品,這些商品不僅隨手可得,價格更被壓低到難以置信程度。中國商品出口的「洪流」讓國外部分行業競爭對手難以招架。

劉明受訪指出,中國商品打的是廉價戰策略,這是目前大馬零售業者實際碰到的狀況,雖然難有量化數字,都是近年來商戰中的實際經歷。令人遺憾的是,辛苦設計的產品很容易被抄襲和複製,這些所謂的中國廉價商品不具任何創新和品質,但山寨版價格竟比原創商品價格便宜一半以上。

劉明說:「馬來西亞的中小企業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中國過剩產能帶給大馬的傷害是不容小覷,也可能對整體世界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他說,目前大馬開放對中國旅客免簽證,但在人口僅3200萬的馬來西亞,每天竟有無數中國人藉由免簽機會進入大馬共同競逐這個「本來就擁擠的賽道」,大馬在2009年開放外國人赴大馬經商、甚至能擁有100%股權,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對外開放,如此門戶洞開,對經濟蕭條的中國業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喜訊。

劉明並質疑,如果中國將他們那一套做法在馬來西亞的消費市場完全複製,大馬眾多的中小企業將如何因應。有友人提及中國業者財大氣粗,進入市場第一步是削價競爭,先把對手打垮,也有人說「中國人是來屠城的」。

他說,大馬政府如今再開方便之門,除給予免簽外,這些中國業者也擁有100%股權,大馬對中國來說在飛行距離上只有4小時航程,部分中國業者或許會在商業策略上將大馬視為如同中國一省來經營。

因此,他認為,大馬政府對外資進入大馬市場要有所篩選,不能大開城門,如同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大馬政府要支持中小企業生存,而非鼓勵外來者和本地企業競爭。

劉明強調,當歐美各國都不斷對中國建構防火牆,各國保護主義方興未艾已成趨勢,大馬卻大方地讓「蝗蟲經濟」肆無忌憚蠶食大馬的中小企業。

他說,大馬的中小企業情何以堪。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