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30° / 27° )
氣象
2024-06-15 | 中央社

直球對決台灣議題 喜劇演員陳士駿:我故鄉我驕傲

陳士駿(Jason Cheny)是美國單口喜劇界少見的台裔笑匠,他把台灣人文化觀念帶進移民社會,挑戰敏感的台灣議題卻能讓觀眾笑掉大牙。他珍惜言論自由的舞台,並為自己來自台灣感到驕傲。

入夜的聖荷西(San Jose)氣氛歡鬧,群眾們三三兩兩走進脫口秀俱樂部裡找樂子,當晚的壓軸主秀,是33歲的台裔喜劇演員陳士駿。

陳士駿曾在表演時和中國觀眾互嗆。當對方高喊,「我是真正的中國人」,他停頓數秒後搞笑回應,「妳好激進、妳超可怕的」,並問說,「妳接受台灣是個國家嗎?」笑翻全場,影片被PO上網後引發熱議,他也因此在台灣走紅。

即將回台灣演出的他,5月底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說,「我是真的很高興,也為自己台灣人的身分感到驕傲」。睽違6年再度重返家鄉,他表示,「超級興奮」。

14歲到美國,陳士駿能以中文對話,也會說簡單台語,在美國脫口秀圈闖蕩10多年,曾贏得包括世界喜劇大賽(The World Series of Comedy)等比賽冠軍,並在美國喜劇中央頻道(Comedy Central)等知名平台登場,已經是號人物。

他記得,小時候住在中和,阿公會抽長壽菸、喝高粱酒,鼾聲響亮,有次他模仿阿公打鼾,意外逗樂全家人,那是他最早感受到「讓別人笑」的滿足感。

他印象中,爸爸每個笑話都一樣好笑;媽媽不講則已、一講驚人;舅舅罵人很好笑,因為「看到什麼都要罵,罵政治、罵小孩、開車一路罵到底」。

剛出國時,他覺得要講英文、又要交朋友好麻煩,但因為想了解外國文化,特別和不同族群的人混在一起。有朋友介紹他看喜劇演員凱文哈特(Kevin Hart)的秀,他當初不懂美國文化,覺得「有夠難笑」,後來重看才能意會笑點。

上大學後,凱文哈特的節目成為他苦悶夜晚的良伴,畢業後便朝喜劇道路發展。「我選擇了喜劇,喜劇也選擇了我」,陳士駿說,即使一開始「沒錢、沒希望、又不夠搞笑」,他愛喜劇已愛到骨子裡,其他工作機會他都不想要。

許多單口喜劇演員的表演題材,會圍繞著個人經歷、人際關係、社會和文化觀察,陳士駿也不例外。他經常在節目中談論身分認同,也不怕觸及政治敏感話題,曾冒出經典台詞:「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雖然200年前來自中國,但我們離開了,因為中國人太吵,還有他們是共產國家」。美國觀眾覺得他超幽默。

至於如何拿捏界線,陳士駿直率地說,「如果你喜歡我,那很好;如果你不喜歡我,那就不要來看我表演」,他目的單純,只想逗觀眾笑,同時表達自我。

台下受訪時、神情認真的陳士駿,一站上舞台,肢體語言瞬間綻放。從言論自由、槍枝、自殺、遊民、聊到貧富差距,切入美國社會敏感又諷刺的話題。

「我們可以噓總統...BOO…總統還得接受...在北韓你不能這樣做,因為在噓之前,飛彈就飛過來了」,他傳神地演繹對「言論自由」的感激,全場哄然大笑。

對陳士駿來說,所有事情都不是絕對論、而是相對論,演出過程中遭遇的嘻笑怒罵,好比中國人向他嗆聲,不管是基於言論自由、或是極端思想,哪怕再難纏,他都認為是件美好的事,「因為中國、俄羅斯或北韓那裡無法這樣」。

陳士駿表演足跡遍及全美,這次巡迴除了到美國各大城市,還去到台灣和加拿大,彷彿在向成長過程致敬。他觀察,美國中西部民眾對台灣認識不深,在他們眼中,台灣人就是亞洲人,會有的刻板印象都差不多,不外乎「數學好、不會開車、那話兒小」。在美國脫口秀舞台上,這些都不是什麼禁忌的話題。

只有一次,陳士駿談論自殺議題,一位婦人因不久前失去丈夫又哭又罵,他的演出被迫中斷。「我可以理解,那時心裡也不好受,但很多笑話我不試不知道怎樣講才會好笑」,他說,很多題目得嘗試個半年,才能找到共鳴和平衡點。

而且,喜劇即文化,美國觀眾和台灣觀眾、或不同族群的笑點還很不一樣。

「在台灣,你講7-11,大家都知道那個文化,你可以在裡面喝飲料、寄包裹、做很多事;但在美國,沒有人會在7-11打發時間、喝酒、吃拉麵」。

陳士駿發現,與美國觀眾分享台灣文化,需要多一些背景提示,但有時候時間一拖「就冷場了」,不過他仍照演不誤,「那是我的文化,不想聽不要來」。

紐約知名的喜劇俱樂部The Stand NYC,形容陳士駿從不同視角切入生活小事,發自內心講述「在觀眾舒適圈之外」的趣事。加州喜劇製作公司Uproar Entertainment讚譽他的天賦,表示他可以用輕鬆自在的態度處理棘手話題。

在那場與中國觀眾互嗆的節目上,當現場氣氛升溫、觀眾不停驚喊「喔...」的時候,陳士駿笑回,「你們在喔什麼啦...這是喜劇表演耶,不會怎樣好嗎」。

陳士駿透露,之後想挑戰「珍奶」和「半導體」題材,並正經說道,「有人說珍奶是日本或中國的,不對,是台灣流行化珍奶的」、「90%的先進晶片是台灣製造的...有人說不知道台灣在哪...那你手機裡裝的是什麼」,語氣鏗鏘有力。

帶著一股衝勁與傻勁,說話憨直的陳士駿談起台灣,表示台灣人很熱心、有笑容,美國社會不是這樣,其他地方也很少見,他很喜歡那種包容力。但之前回台灣感覺有點隔閡,「有些人說我不是台灣人,道路不知道、政治不知道」。

他直覺反應,「那是我出生長大的地方,爸媽也住在那裡,台灣就是家」。

至目前為止,陳士駿人生待在台灣與國外的時間大約各半,跨文化帶給他身分認同的掙扎,卻也造就他多重視角的風格。不論在哪,他的初衷始終未變。

他說,喜劇就是帶給大家歡樂,與大家共度美好的時光,出發點不是激怒別人。他也歡迎中國觀眾去看他的表演,一起支持言論自由的舞台。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