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8° / 27° )
氣象
2024-07-04 | 中央社

星CIX聚焦以自然為本碳權 佔地利之便掌握市場趨勢

新加坡淨零專題1

(中央社記者黃自強新加坡4日專電)全球加速拚淨零碳排,新加坡2021年成立的氣候影響力交易所(Climate Impact X,CIX)鎖定「以自然為本解決方案」(NbS)碳權,不但充分發揮新加坡位居東南亞的地利之便,也掌握未來碳權市場的主流趨勢,對於剛成立碳交所不久的台灣來說,學者認為,「這種布局、這種眼光」,值得好好學習。

加速及有系統拚淨零碳排值得學習

新加坡2019年開始實施碳稅,要求包括發電廠、水供設施、廢料管理設施和大型製造在內,每年排放2萬5000公噸溫室氣體的企業繳付。當時碳稅每公噸僅新幣5元(約新台幣119元),給企業預留準備時間。

2022年,新加坡政府決定加快腳步,首先宣示在2030年前達到排放頂峰,同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至每年6000萬公噸,並最晚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政府部門更將帶動脫碳,要在2045年率先淨零。碳稅則從2024年到2025年,每公噸提高到新幣25元,2026年為新幣45元,最晚到2030年升到每公噸新幣50元至80元。

不只要求國內企業跟上國際淨零腳步,新加坡政府更著眼全球碳市場。2021年6月由星展銀行、主權基金淡馬錫、渣打集團、新加坡交易所合資成立氣候影響力交易所(CIX)。當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就強調,未來大小企業都能透過CIX購買高品質且「以自然為本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 NbS)的碳權,達成企業永續的同時,也保護自然生態。

國內企業跟上國際淨零更著眼全球碳市場

NbS指的是從森林保育及重新造林計畫,或是濕地及草原復育計畫中買賣的碳權。全球的NbS重鎮落在南半球,以影響氣候變化的紅樹林為例,聯合國農糧組織資料指出,2020年全球紅樹林面積約為1480萬公頃,以南亞、東南亞面積最大。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2023年也指出,「NbS方案可提供2030年前減排量的30%,以達到巴黎協定訂下全球升溫1.5°C之內的目標」,顯見NbS的重要性。

新加坡政府看好NbS後勢,CIX以地利之便,全力拓展全球業務。

CIX目前有3個平台,分別是計畫市場(CIX Marketplace)、競標拍賣(auction)和交易所(exchange),提供需要國際碳權的企業依需求選擇交易方式。CIX市場總監吳佳佳舉例,來自紅樹林的「藍碳」計畫碳權,2022年11月第1次拍賣25萬噸,卻吸引30萬噸的超額投標,結算價每噸27.8美元。她說,碳權競標(auction)模式類似團購,且競標具有價格發現功能,讓買家享有公平價格。至於交易所(exchange)2023年6月7日開張首日,也完成7筆總計1.2萬噸碳權交易。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羅啟鋒(Kelvin K. F. Law)接受中央社專訪指出,平穩的政治環境是企業選擇碳交所的重要關鍵。企業界嗅覺敏銳,一個國家如果政治不穩定、政策不透明,代表暗藏政治風險,企業自然敬而遠之。新加坡政治清廉,是東南亞國家政經發展小紅點,有了信譽良好與有經驗的碳交易平台,足以成為外國企業的首選。

他說,新加坡與台灣、中國與香港等同樣位於GMT+8(比格林威治時間多8小時)時區,代表處於同時區企業有更多元選擇。尤其對鄰近的印尼與馬來西亞來說,碳交所更能協助這些國家企業共同實現淨零碳排。

居東南亞地利掌握未來碳權市場主流

事實上,除新加坡企業外,台灣企業中油、奇美及華邦電等企業早已是CIX會員,甚至苗栗縣政府也成為全台第1個加入這個碳交易平台的縣市政府。

新加坡理工大學副教授蘇周明(Soh Chew Beng)從東協區域發展觀點指出,新加坡雖然在東協是小國,但新加坡具有扮演綠色金融的提供者角色,將資源提供給諸如鄰近的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帶動整個區域的綠能發展,這也是新加坡推動碳交易所具有的優勢。

新加坡理工大學副教授錢思程(Chien Szu-Cheng)強調,新加坡一直以來致力打造金融自由化環境,再加上能有效整合物流各方面的樞紐位置,「天時、地利、人和」,近年順勢推動碳交易制度,符合新加坡的永續發展目標。

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指出,以往碳市場較重視的是像綠能這類「減少碳排放」(Reduce)的方式,使得全球以NbS為主的碳交所非常少,但現在趨勢已慢慢朝向「碳移除」(Remove)接近。新加坡能在兩、三年前就掌握到NbS碳權將蔚為市場主流的風向,站上有利的戰略位置,非常不簡單,CIX具有高度的價值與目標,值得台灣學習與思考。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