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19° / 19° )
氣象
2024-11-06 | 中央社

狂人回鍋 川普二度攀全球權力高峰創歷史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說話總愛用高級,一如其行事作風,從政前是張揚億萬富豪,從政後兩度掀起紅潮創歷史,將自己推上全球權力高峰,不但將成為美國132年來首位連任失敗後再次勝選的總統,還是第一位被刑事定罪的領導人。

川普過去瞧不起政治,認為菁英都往商界去,不會浪費時間在政壇。後來他起心動念想選總統,卻以最不菁英的語言引發因全球化產業外移而「被遺忘的一群」共鳴,以共和黨嫌俗氣的行事作風,吸引了憤怒不滿的白人,鞏固草根支持群。

如今這批挺川基本盤再次將川普推過當選門檻,今年這一仗打得比2016年及2020年更漂亮,席捲所有搖擺州,普選票、選舉人票贏,又翻轉參議院。

川普於1946年6月生於紐約皇后區(Queens),家中5名小孩中排行老4。川普的「虎爸」佛瑞德(Fred)生於德國移民家庭,據說對小孩及下屬非常嚴格;川媽瑪麗(Mary)來自蘇格蘭。

川爸也是百萬富豪級的地產大亨,在布魯克林蓋了數千棟住宅,川普曾在爸爸公司任職一段時間,1970年代自立,在曼哈頓興建許多大樓起家,後來打造起全球性事業,在世界各地開發飯店、高爾夫球場、度假村、豪宅。

川普「成功商人」的形象讓不少人買帳,但他的事業在1991至2009年間重摔4次,旗下在東岸的賭場與飯店計畫宣布破產。

他在1987年開始暗示自己有意參選總統,2015年6月才正式宣布競選白宮,高呼美國夢已死,承諾自己能讓美國夢「更大更好」,也就是他這幾年主打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

川普當年異軍突起,輕鬆擊敗共和黨內的對手,接著意外扳倒民主黨政治老將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震驚世界。他帶給全球的驚奇不只是政治素人勝選,還有他執政4年的戲劇張力,常在推特上「炒」人、飆罵或發布正式人事令,也與外國領導人公開互槓。

他任內遇到COVID-19大疫之年,因美國成為全球死亡及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而受到強烈批評,在拚連任時雖然輸給拜登,仍創下歷史獲得7400萬張票普選票,打破所有競選連任的總統紀錄。

川普2020年敗選,隔年1月6日大票鐵桿支持者衝入國會,讓他烏煙瘴氣卸任,黨內主要領導人急著切割,金主與支持者放話永遠不再挺他,當時有左派媒體形容,川普似乎註定要被拋入歷史的垃圾桶。

他當時拒絕出席拜登(Joe Biden)的就職典禮,回到佛州後,並無淡出政壇,2022年期中選舉未能讓「紅潮」再現、說好的共和黨大勝沒有發生,這也沒讓他從此消聲匿跡,反而再次挾著挺川基本盤及黨內影響力崛起,於總統初選勝出,還將共和黨這個170歲的老牌政黨轉化(為)以川普為尊的「讓美國再次偉大」黨。

川普在總統選舉前面臨91項重罪指控,原先有分析認為這將粉碎他的總統夢,但是他7月正式獲共和黨提名參選總統前夕閃過子彈、耳上有血仍振臂疾呼「戰鬥」的畫面,使他選情更旺。

即便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代替拜登出征,讓民主黨士氣大振、也讓大她18歲的川普出現明顯老態,川普沒讓賀錦麗蜜月光環亮太久,民調從落後到緊咬,甚至還超前,開票日斷了賀錦麗今年挑戰總統位之路。

川普從小就被教導世上只有贏家及輸家2種人。2020年小輸拜登的羞恥一役,使他求勝心更強,不光以個人號召力回防,選戰打法也比2016年更有組織、更團結。

川普及貼身團隊動員拋棄掃街拜票的傳統打法,也不像8年前由共和黨選戰團隊負責地面戰,而是打空戰引發「選舉結果可能被動手腳、國家機器政治追殺川普」的焦慮及恐懼,呼籲支持者出門監視投票所,共和黨常勝區也不能放過。

除了藉助科技及多金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的銀彈,川普這次主打「拓點」,前進4年前競選連任時未觸及的地區,例如到密西根中部人口較少的地區造勢,還加碼走訪底特律,衝高當地非裔支持,選前之夜再回密西根。

川普之所以勤赴密西根州走動,原因是密州、賓州及威斯康辛州構成民主黨神主牌「藍牆」。2016年川普「破牆」入主白宮,如今他成功複製自身勝選經驗,民主黨藍牆全線崩盤。

美國總統連任不得超過兩屆,任期最久只能當8年。如果第一任期是川普初登世界舞台的前菜,第二任期絕對會是他政治路最賣力、最不羈的演出。

「時代雜誌」(TIME)報導,過去9年,挺川的智庫、法律及財務支持機構迅速成長,為川普第二任期提供強力支援。川普也更懂華府運作眉角,不再是政界小白。他首次執政時許多白宮領導成員來自黨內不同派系。他後來受訪表示,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換句話說,他不必再考量派系制衡,優先做自己。

對內,川普已放話將任命司法部長追殺政治敵手;對外,無論要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多繳軍費、上任後立即終結俄烏戰爭及提高進口品關稅等政見,不少國家早早派人與川普陣營接觸,現在只能繫緊安全帶,坐穩迎接川普時代再臨。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