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20 | 中央社

曾為中世紀歐洲鑄幣中心 捷克銀礦小鎮啟發電玩靈感

捷克擁有豐富的中世紀遺跡,曾是歐洲鑄幣中心的捷克銀礦小鎮庫特納霍拉,因保存完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亦成為捷克知名電玩遊戲的靈感來源。

近期,捷克遊戲公司戰馬工作室(Warhorse Studios)推出的「天國降臨:救贖2」(Kingdom Come: Deliverance 2),背景設定在1403年的波希米亞王國,遊戲中呈現的歷史背景與社會文化,如礦工生活、修道院制度、鑄幣流程與貴族權力鬥爭,大量參考庫特納霍拉與周邊地區歷史。

戰馬工作室全球公關經理斯托爾茨-茲維林(Tobias Stolz-Zwilling)表示,重現庫特納霍拉的樣貌,無疑是開發遊戲時最具挑戰的部分。「這座城市有上百棟建築、數千名非玩家角色(NPC),他們有自己的日常作息與行為模式,這讓整個系統變得非常複雜。」

位於首都布拉格東南方約70公里庫特納霍拉(Kutna Hora),因具備豐富歷史與保存良好的建築,在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今年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30週年。

中央社記者實地走訪庫特納霍拉,逐一拜訪遊戲中出現的地點。庫特納霍拉曾是中世紀全歐洲的銀礦開採與貨幣鑄造重鎮,在14至16世紀達到鼎盛時期,是波希米亞王國的財政中心。波希米亞王室在義大利宮(Vla?sky dv?r)內設立皇家鑄幣廠,鑄造出「格羅森銀幣」(Groschen),是當時歐洲通行的主要貨幣之一。

義大利宮曾舉行王室會議與司法審判,如今則成為博物館,展示中世紀的貨幣、鑄幣工具與皇室文物,遊客可親自體驗古老的鑄幣流程,甚至製作自己的紀念幣。

在義大利宮附近,有座建於1495年的「石頭噴泉」,採哥德式風格、十二邊形石建成,是中世紀晚期的重要公共基礎建設。因當時銀礦產業興盛,導致地下水污染,對乾淨水源的需求急遽上升,因此當局便決定從2公里外引乾淨的水入城。

石頭噴泉是當時最大的儲水塔,供居民飲水、烹飪與清洗。這項工程在500年前相當先進,顯示庫特納霍拉作為經濟重鎮的技術水準。如今噴泉已不再供水,但仍完整保留下來,讓後人了解城市生活的演進。

此外,庫特納霍拉最具代表性的地標——聖芭芭拉教堂(Chram svate Barbory),也呈現與礦業歷史的連結。聖芭芭拉教堂始建於1388年,建造工程持續逾500年,以礦工的守護聖人「聖芭芭拉」(Saint Barbara)為名,教堂內部可見描繪礦工日常工作的壁畫。教堂外觀氣勢磅礡,擁有哥德式風格的高聳拱頂與華麗的飛扶壁。

庫特納霍拉另一座知名教堂——人骨教堂(Sedlec Ossuary)是當地最奇特的景點,甚至被CNN封為世界最可怕的七大景點之一。這座小教堂看似樸素,內部有超過4萬具人骨裝飾成吊燈、十字架、聖杯與盾徽等藝術作品,傳達「死亡之前人人平等」的宗教理念與省思。

許多骨骸是14世紀黑死病大流行、15世紀胡斯戰爭的死者,最初被安葬於修道院墓地中,由於逐漸無法容納日益增加的遺體,17世紀時,工匠以極富創意的方式整理這些遺骨,並裝飾成今日的樣貌。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