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 | 中央社
梵中近期舉辦多場研討會 論述解套雙邊交往障礙
教廷與中國近期各舉辦多場梵中關係研討會,似有意在論述層次為雙邊「卡關」問題解套。教廷日前舉辦利瑪竇研討會,定調中共「宗教中國化」政策不悖基督信仰,北京則邀學者研究「如何破除梵中外交關係障礙」。
「信仰通訊社」(Fides News Agency)18日報導,北京人民大學日前舉辦一場整日研討會,邀集重量級歷史學家與天主教神父,聚焦1924年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主教會議,今年恰逢百週年紀念,研擬此歷史遺產可為梵中關係帶來何種啟發,並討論促進梵中外交關係的具體措施。
據報導,參加這場會議者包括北京天主教與文化研究所創辦人趙建敏神父,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副院長李樹興,奧地利裔的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學者雷利柏( Leopold Leeb),以及長期從事教會歷史研究的學者劉志慶、劉國鵬等。
報導指出,在會議最終的圓桌論壇,與會者討論了許多梵中關係「熱門議題」,包括主教任命、教會共融、教區調整,以及「中梵發展外交關係的障礙與可能採行措施。」
主教任命是梵中關係核心癥結,為解決中共官方自行「非法祝聖」主教,教廷與中國在2018年簽署主教任命臨時性協議,今年10月宣布延長續約4年。協議內容雖未公開,但天主教媒體曾多次引述教廷高層描述,協議主軸是承認教宗為中國天主教領袖,對中國主教人事有最終否決權。
不過梵中主教任命協議是否真能落實備受爭議,許多教會人士批評,教廷恐淪為背書中國官方人選的橡皮圖章,不僅助長中共迫害長期忠於教宗的中國「地下教會」,也讓教廷對中國違反人權議題噤聲。
教會共融是梵中關係第二大障礙,中共強調「獨立自辦」教會,違反天主教「普世教會」教義,因此讓中國教會承認與普世教會「共融」是教廷重要目標。
今年10月,中共破天荒允許2位中國主教全程參與在梵蒂岡舉行的「世界主教會議」,中國主教首度在會中發言並推崇共融,被教廷視為重大突破。
梵中關係第三大障礙是中共推行「宗教中國化」政策,要求神職人員研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思想與共產愛國主義,違反天主教「政教分離」原則,教會事務不可受政權指揮干預。
教廷目前傾向從歷史角度,以傳教士在中國清朝面臨「禮儀之爭」為例,將中共宗教中國化政策定義為「文化面的本土化」,與政治意涵脫鉤。
禮儀之爭是指在17、18世紀時,天主教各派別對於「祭祖、祭孔」等中華傳統文化是否違背天主教義,有不同看法。利瑪竇(Matteo Ricci)等耶穌會傳教士當時力倡容許祭祖祭孔等世俗禮儀,現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即屬於耶穌會,因此利瑪竇被視為化解中共「宗教中國化」爭議的參考座標。
耶穌會光啟社與中國中央電視台合作拍攝的「東方西儒-利瑪竇」紀錄片14日在羅馬首映。15日,教廷在宗座額我略大學(Pontificia Universita Gregoriana)舉辦紀念利瑪竇的專題會議,教廷國務院長帕洛林(Pietro Parolin)親自出席演講。
帕洛林在會中強調,與中國的對話中,利瑪竇是一個參照點,「利瑪竇的方法證明,作一個道地中國人和好公民,與做一個基督徒並不存在任何矛盾。」梵蒂岡官方新聞網也特別以標題凸顯了此一談話重點。
「信仰通訊社」(Fides News Agency)18日報導,北京人民大學日前舉辦一場整日研討會,邀集重量級歷史學家與天主教神父,聚焦1924年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主教會議,今年恰逢百週年紀念,研擬此歷史遺產可為梵中關係帶來何種啟發,並討論促進梵中外交關係的具體措施。
據報導,參加這場會議者包括北京天主教與文化研究所創辦人趙建敏神父,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副院長李樹興,奧地利裔的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學者雷利柏( Leopold Leeb),以及長期從事教會歷史研究的學者劉志慶、劉國鵬等。
報導指出,在會議最終的圓桌論壇,與會者討論了許多梵中關係「熱門議題」,包括主教任命、教會共融、教區調整,以及「中梵發展外交關係的障礙與可能採行措施。」
主教任命是梵中關係核心癥結,為解決中共官方自行「非法祝聖」主教,教廷與中國在2018年簽署主教任命臨時性協議,今年10月宣布延長續約4年。協議內容雖未公開,但天主教媒體曾多次引述教廷高層描述,協議主軸是承認教宗為中國天主教領袖,對中國主教人事有最終否決權。
不過梵中主教任命協議是否真能落實備受爭議,許多教會人士批評,教廷恐淪為背書中國官方人選的橡皮圖章,不僅助長中共迫害長期忠於教宗的中國「地下教會」,也讓教廷對中國違反人權議題噤聲。
教會共融是梵中關係第二大障礙,中共強調「獨立自辦」教會,違反天主教「普世教會」教義,因此讓中國教會承認與普世教會「共融」是教廷重要目標。
今年10月,中共破天荒允許2位中國主教全程參與在梵蒂岡舉行的「世界主教會議」,中國主教首度在會中發言並推崇共融,被教廷視為重大突破。
梵中關係第三大障礙是中共推行「宗教中國化」政策,要求神職人員研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思想與共產愛國主義,違反天主教「政教分離」原則,教會事務不可受政權指揮干預。
教廷目前傾向從歷史角度,以傳教士在中國清朝面臨「禮儀之爭」為例,將中共宗教中國化政策定義為「文化面的本土化」,與政治意涵脫鉤。
禮儀之爭是指在17、18世紀時,天主教各派別對於「祭祖、祭孔」等中華傳統文化是否違背天主教義,有不同看法。利瑪竇(Matteo Ricci)等耶穌會傳教士當時力倡容許祭祖祭孔等世俗禮儀,現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即屬於耶穌會,因此利瑪竇被視為化解中共「宗教中國化」爭議的參考座標。
耶穌會光啟社與中國中央電視台合作拍攝的「東方西儒-利瑪竇」紀錄片14日在羅馬首映。15日,教廷在宗座額我略大學(Pontificia Universita Gregoriana)舉辦紀念利瑪竇的專題會議,教廷國務院長帕洛林(Pietro Parolin)親自出席演講。
帕洛林在會中強調,與中國的對話中,利瑪竇是一個參照點,「利瑪竇的方法證明,作一個道地中國人和好公民,與做一個基督徒並不存在任何矛盾。」梵蒂岡官方新聞網也特別以標題凸顯了此一談話重點。
最新國際新聞
-
-
澤倫斯基接見中國大使 指希望加強烏中交往合作
(21 分鐘前) -
風暴襲加州碼頭不敵巨浪倒塌 3人落海獲救
(23 分鐘前) -
港府刊憲 許智(峰)等7人被列為危害國安潛逃者
(36 分鐘前) -
湖南常德駕車衝撞小學生案 駕駛被判死緩
(5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