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21° / 17° )
氣象
2025-02-14 | 中央社

美報告:中國人工智慧技術進步 恐將加劇社會管控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的民主研究國際論壇發布一份新的報告稱,中國在人工智慧和數據收集領域的技術進步,包括DeepSeek等大語言模型的出現,可能進一步加劇北京對國內社會的管控。

美國之音報導,這份報告的作者是德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高級研究員韋柏(Valentin Weber),他在報告中指出,中國在4個科技領域的進步值得引起注意與警惕,分別是人工智慧監視的應用、神經和沉浸式科技、可以破解加密訊息的量子計算、中央控制的數字貨幣。

報告指出,「我們生活在一個數據驅動的威權主義日益加劇的時代。人工智慧和其他收集與分析數字數據的技術正在改變專制者壓制異見的方式」、「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收集和利用前所未有類型和規模的數據方面尤為突出,這些數據來源於公共和私人領域,既包括(中國)國內,也涵蓋海外,旨在實現社會控制」。

韋柏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若將中國的監控系統分為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情況了解,將所有鏡頭都部署好;第二個階段是決策支持,比如系統提示「有一個抗議活動要開始了」,以預測性管轄;第三個階段是,如DeepSeek這樣的人工智慧大語言模型的出現幫助中國監控,有DeepSeek的存在,它可以代替中共或是執法機構採取的一些行動,比如自動取消異議人士預訂的酒店或者阻止他們去別處抗議等。

關於神經和沉浸式科技,報告指出,包含頭戴式虛擬現實裝置與智慧眼鏡的設備,可以收集使用者的瞳孔變化與其他難以被觀測到的身體反應,而神經科技如對大腦置入晶片,即可以直接收集使用者的大腦數據。

中國在量子計算與量子通訊等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這樣的技術如果持續發展,報告指出,「如果一個國家建立了足夠強大的量子計算機,理論上它就能解密當前存儲在互聯網上並受加密保護的大量數據,無論是企業數據還是私人通訊」。

而目前大多數流行的數字貨幣都採用了去中心化的技術,使其並不受到任何政府的控制。但中國已經開始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報告指出,使用這樣的貨幣將導致使用者的金融數據,包括使用方式和地理訊息等,被政府收集。

報告還指出,由於中國在技術上的領先地位,未來很可能很大程度影響訊息加密方面的標準,並出口相關技術。

報告指出,中國不僅向其他維權國家銷售監控技術,還會向購買設備的國家提供專家支持。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