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9 | 中央社
23位藝術家登巴黎首都藝術展 綻放台灣創作能量
由法國文化部支持的巴黎首都藝術展今天開展,台灣史上最大陣仗參與,共23位藝術家受邀,展現文化底蘊。台灣美術院向中央社表示,台灣民主讓作品不受限,文化越扎根在地,就越能走向國際。
由法國文化部、法國國家博物館、巴黎市政府、4大藝術沙龍等單位共同發起的的國際年度藝術盛事「首都藝術展」(Art Capital)18日於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正式開幕,展至22日。
台灣今年史上最大藝術家陣仗,共有23位藝術家經遴選受邀參加,包括台灣美術院的19位成員,以及藝術家郭豫珍、陳君瑜、張哲嘉。
旅法30多年的藝術家吳炫三則直接獲法國泰勒基金會(Fondation Taylor)主席拉里爾(Jean-Francois Larrieu)邀請,展出作品「米歇爾與父母」(Michel et ses parents,暫譯),傳達南島父母與孩子的關係,用舊木板肌理創作,呈現木板特有的陳舊、殘破美感。
吳炫三向中央社表示,自小在台灣宜蘭鄉下長大,成長於南太平洋,是來自南島的藝術家。年幼都跟原住民族友人在大自然裡玩耍,如今創作主題多以南太平洋為主。
「因為南島文化就是我的營養,大自然就是母親的味道。我是台灣培養出的藝術家,台灣的大自然、土地給予了我養分」。吳炫三說,他出身農民世家,至今保持本性和初衷,且即使旅外30年,仍與台灣保持深厚連結。
連續近20年參與盛事的吳炫三向中央社解釋,活動是「以畫會友」,「這個展覽參加者很多,許多藝術界、收藏家、藝文機構人士會來,在此能看到彼此的作品。這裡提供機會,可能讓你碰到伯樂;有些美術館找我,也是因為他們在此看過我的作品」。
首度參與的台灣美術院19件作品一字排開,深具台灣特色。作品吸睛,許多人都停下腳步欣賞。
文化部參事、台灣美術院院士梁永斐告訴中央社,台灣美術扎根本土,同時吸收國外養分,揉合傳統與現代。「參加首都藝術展除了國際交流外,也著眼藝術產業,希望把台灣畫家的精神和符號傳達至國際,當然也盼旅法的台灣人能來接觸看展」。
同為國美館館長的梁永斐指出,做外交時文化要先行,比較有穿透力,「台灣是自由民主國家,民主國度思想是開放、多元、不受限制的,這次呈現的作品也都是有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路,越在地就越國際」。
例如林欽賢寫實古典主義的「當靈感來臨時」,或陳香伶透過黑暗中鮮紅刺繡嫁衣來象徵女性壓抑與奮鬥的「烈愛」等。梁永斐的「樂之頌」為書法作品,跳脫傳統技術框架,接軌西方藝術語言,用篆書的型而寓以意,形成抽象語彙。
台灣美術院執行長黃進龍則告訴記者,台灣美術院2010年成立至今15年,目的除了促進藝術發展外,推動國際交流與台灣能見度也是努力方向。
他說,美術院作品常在外國展出,卻首次來到巴黎開拓新土,「在藝術之都呈現台灣,盼把台灣特色和藝術能量帶到國外交流,讓大家看見台灣文化」。
黃進龍解釋,「我們從小受台灣傳統文化薰陶,用自身美學基礎呈現看到的物件,就帶有台灣文化的背景和特色。就如我的『櫻紅春意』,雖主題好似日本,但櫻花在日本有神聖性,大多都是工筆樣式;但對我而言它就是花,詮釋自由度不同」。
巴黎首都藝術展創立於1884年,受到法國總統及文化部的支持與保護。作為法國年度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此展覽是法國公共藝術事業的核心部分,也是全球重要國際藝術沙龍之一,每年吸引約4萬名觀眾參觀,備受藝文界推崇。
由法國文化部、法國國家博物館、巴黎市政府、4大藝術沙龍等單位共同發起的的國際年度藝術盛事「首都藝術展」(Art Capital)18日於巴黎大皇宮(Grand Palais)正式開幕,展至22日。
台灣今年史上最大藝術家陣仗,共有23位藝術家經遴選受邀參加,包括台灣美術院的19位成員,以及藝術家郭豫珍、陳君瑜、張哲嘉。
旅法30多年的藝術家吳炫三則直接獲法國泰勒基金會(Fondation Taylor)主席拉里爾(Jean-Francois Larrieu)邀請,展出作品「米歇爾與父母」(Michel et ses parents,暫譯),傳達南島父母與孩子的關係,用舊木板肌理創作,呈現木板特有的陳舊、殘破美感。
吳炫三向中央社表示,自小在台灣宜蘭鄉下長大,成長於南太平洋,是來自南島的藝術家。年幼都跟原住民族友人在大自然裡玩耍,如今創作主題多以南太平洋為主。
「因為南島文化就是我的營養,大自然就是母親的味道。我是台灣培養出的藝術家,台灣的大自然、土地給予了我養分」。吳炫三說,他出身農民世家,至今保持本性和初衷,且即使旅外30年,仍與台灣保持深厚連結。
連續近20年參與盛事的吳炫三向中央社解釋,活動是「以畫會友」,「這個展覽參加者很多,許多藝術界、收藏家、藝文機構人士會來,在此能看到彼此的作品。這裡提供機會,可能讓你碰到伯樂;有些美術館找我,也是因為他們在此看過我的作品」。
首度參與的台灣美術院19件作品一字排開,深具台灣特色。作品吸睛,許多人都停下腳步欣賞。
文化部參事、台灣美術院院士梁永斐告訴中央社,台灣美術扎根本土,同時吸收國外養分,揉合傳統與現代。「參加首都藝術展除了國際交流外,也著眼藝術產業,希望把台灣畫家的精神和符號傳達至國際,當然也盼旅法的台灣人能來接觸看展」。
同為國美館館長的梁永斐指出,做外交時文化要先行,比較有穿透力,「台灣是自由民主國家,民主國度思想是開放、多元、不受限制的,這次呈現的作品也都是有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路,越在地就越國際」。
例如林欽賢寫實古典主義的「當靈感來臨時」,或陳香伶透過黑暗中鮮紅刺繡嫁衣來象徵女性壓抑與奮鬥的「烈愛」等。梁永斐的「樂之頌」為書法作品,跳脫傳統技術框架,接軌西方藝術語言,用篆書的型而寓以意,形成抽象語彙。
台灣美術院執行長黃進龍則告訴記者,台灣美術院2010年成立至今15年,目的除了促進藝術發展外,推動國際交流與台灣能見度也是努力方向。
他說,美術院作品常在外國展出,卻首次來到巴黎開拓新土,「在藝術之都呈現台灣,盼把台灣特色和藝術能量帶到國外交流,讓大家看見台灣文化」。
黃進龍解釋,「我們從小受台灣傳統文化薰陶,用自身美學基礎呈現看到的物件,就帶有台灣文化的背景和特色。就如我的『櫻紅春意』,雖主題好似日本,但櫻花在日本有神聖性,大多都是工筆樣式;但對我而言它就是花,詮釋自由度不同」。
巴黎首都藝術展創立於1884年,受到法國總統及文化部的支持與保護。作為法國年度重要的藝術活動之一,此展覽是法國公共藝術事業的核心部分,也是全球重要國際藝術沙龍之一,每年吸引約4萬名觀眾參觀,備受藝文界推崇。
最新國際新聞
-
-
白人媽產下非裔寶寶!她揭診所「搞錯胚胎」 怒求償2百萬
(5 小時前) -
日本民眾護照持有率低於2成 台灣民眾高達6成
(6 小時前) -
技嘉 GeForce RTX™ 50 系列顯示卡正式上市,散熱方案全面升級釋放極致效能
(6 小時前) -
烏克蘭軍情局長:俄烏戰爭可能2025年停火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