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6°
( 16° / 15° )
氣象
2025-02-19 | 中央社

步行便利城市前50名有45座在歐洲 台北、台中也入榜

一份刊登於「自然城市」期刊的研究探討全球城市的步行便利性,結果顯示前50名當中有45座為歐洲城市,包括位居榜首的義大利米蘭。日本京都為亞洲第1,台北、台中也榜上有名。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步行便利」的城市有時也會被稱為「15分鐘城市」,它們能在小範圍內滿足當地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例如住宅區夾雜商店和咖啡廳、可步行抵達學校、博物館和劇院,並有綠地提供寧靜的休憩空間。

在「自然城市」(Nature Cities)刊登的這項研究中,布魯諾(Matteo Bruno)與位於羅馬的索尼電腦科學實驗室(Sony Computer Science Laboratories)同事分析了全球超過1萬座城市的步行便利程度。

他們先評估各城市不同社區居民步行至學校、醫院、餐廳和商店等「關鍵設施」所需的時間,再算出整個城市的平均值。

歐洲城市毫不意外地是行人友善地區,在人口超過50萬的大城市排名中,前50名便有45個歐洲城市,其中米蘭榮登榜首。

米蘭人平均只要步行7分鐘左右就能抵達各種設施,城市中98%的人口從住家步行15分鐘內就能抵達日常所需的設施。

亞洲有5座城市進入前50名,包括京都(第28)、台北(第35)、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第45)、台中(第49)及日本東京(第50)。

北美城市在前50名中明顯缺席,因為當地許多城市的設計是以汽車為主,住宅區距離城市核心區域的設施較遠。

加拿大溫哥華的步行距離是北美最短,但在全球排名中僅為第53位。美國紐約市的曼哈頓被評為高度適合步行,但其他行政區拖垮了平均。

研究人員也試圖找出讓城市的生活機能更適合步行的方法。

以排名已經很高的法國巴黎(排名第7)為例,大多數巴黎人平均只需要步行8分鐘就能抵達主要設施,93%的巴黎人住在「15分鐘社區」,但研究作者開發出一種演算法,能分析如何透過重新配置現有設施,進一步提升步行便利度。

他們發現,只要稍微調整城市布局,平均步行時間就能省下2分鐘,還能使住在「15分鐘社區」的人口比例提高到97%,這顯示都市計畫可以改善步行便利度。至於是否有經濟效益則是另一回事,要吸引商店和餐廳進駐較安靜的社區,可能需要政府的激勵措施。

即使是微幅調整,也可能帶來顯著效益。許多研究已證實,步行便利的城市能讓居民更健康、空氣更清新,此外,更多人步行也能帶動當地商店和咖啡廳的生意。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