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0°
( 20° / 19° )
氣象
2025-04-28 | 中央社

駐日代表處農業組成立 盼深化台日農業交流

駐日代表處農業組今天舉行揭牌儀式。駐日代表李逸洋表示,盼藉此深化台日農業交流,把更多優質的台灣農產品介紹給日本民眾。農業部政務次長胡忠一表示,農業組未來將積極推動台灣熱帶水果、蔬菜與水產品進軍日本市場。

駐日代表處農業組正式設立,這是繼北美、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農業部在海外設立的第3個據點。

李逸洋致詞表示,日本和台灣在農業領域是非常重要的夥伴。台灣是日本蘋果和麝香葡萄的最大出口市場。在日本,台灣的鳳梨、香蕉和蝴蝶蘭也非常受歡迎。台灣農業部自2003年起便派遣駐日人員,推動農產品貿易及相關協議。在漁業方面,2013年簽訂了「台日漁業協議」,今年1月也就作業規則達成了新的共識。

他表示,日本近年來擴大了對台灣水果、水產品及加工肉類等的進口,台灣也於2023年重新開放進口日本加熱豬肉產品,雙方目前正在就解禁30個月齡以上的日本產牛肉進口進行協商。

李逸洋指出,農業交流在經濟上也具有重要意義。去年,日本對台灣的農產品出口額約為11億3000萬美元,而台灣對日本的出口額約為6億4800萬美元。日本市場規模是台灣的5.5倍,但不論市場大小,台灣對日本的農產品出口額僅為日本對台灣出口額的57%,台灣仍有努力空間。

他表示,從日本出口到台灣的農產品中,包括高品質的和牛、扇貝、日本酒、蘋果、麝香葡萄、水蜜桃等。然而,從台灣出口到日本的主要是鮪魚和鰻魚,近年來呈現減少趨勢,未來希望能增加台灣烏魚子、稻米、愛文以外品種的芒果,以及釋迦、芭樂等出口項目。此外,台灣的威士忌也在國際間屢獲殊榮,今後希望進一步擴大出口,讓更多日本民眾能品嘗到台灣高品質的威士忌。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專務理事花木出致詞表示,近年來,台灣食品在日本市場相當受歡迎,尤其是2021年,中國禁止台灣鳳梨進口,前首相安倍晉三透過社群平台推薦台灣鳳梨後,掀起了「台灣鳳梨熱潮」。此外,台灣高品質的香蕉也逐漸被納入日本各地學校的營養午餐。

他指出,目前日本正面臨米荒,米價高漲,台灣米「 飯糰之鄉(???(的)里)」因為價格實惠而受到日本家庭青睞。透過這樣的接觸,日本消費者對台灣食品的好感與感謝之情日益增加。

花木表示,除了水果與米,台灣威士忌、釋迦等產品也備受期待,台灣美食在日本市場的存在感逐步提升。儘管農產品貿易仍以日本出口台灣為主,但未來期待透過駐日農業組的努力,推動台灣食品大量進入日本市場。

農業部政務次長胡忠一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設立農業組的主要目的是因應近年來農業面臨的氣候變遷等新挑戰,以及台日雙方在農業技術交流、農產品貿易日益密切的需求。

他表示,在全球經濟貿易體系中,農業具有特殊性,尤其是台灣、日本、韓國等以小農為主的國家,因此設立專責農業單位是必要之舉。農業組將成為台日雙方在農產品貿易、動植物防疫檢疫、農林水產技術交流、漁民組織協定簽訂、海難救助以及農會間親善交流等多方面合作的重要支援平台。

胡忠一指出,尤其在中國違反WTO規範、限制台灣農產品輸入後,日本成為台灣農產品的重要新市場。以鳳梨為例,出口量從過去平均每年2700公噸,大幅成長至去年的1萬9737公噸,顯示雙方農產品貿易的顯著成長。

駐日代表處農業組組長王清要表示,駐日代表處農業組的成立,標誌著雙邊農業合作的新里程碑,未來希望能有效拓展日本市場,將台灣最優質的農產品推廣至日本,同時也引進台灣所缺乏的優良農產品,促進雙向交流。

他表示,未來將加強與日本農林水產部門之間的協商與談判,除了現有的台日經貿會議架構外,期盼能建立「第二管道」(Second Channel),加強雙邊溝通。

王清要指出,在推動農產品與水產品貿易時,也將積極面對非關稅性障礙與檢疫標準等挑戰。農業組將發揮功能、扮演前線角色,與農業部協同合作,持續克服困難。此外,面對全球暖化與糧食安全問題,未來將在技術層面與日本政府及民間機構加強合作,共同調整應對策略,期盼為台灣農業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