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5-03 | 中央社

德國首見最大在野黨被列極右翼 是否取締引爭論

德國聯邦憲法保護局正式將「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列為「明確極右翼」,成為戰後德國首個以國會最大在野黨規模、被官方如此定性的全國性政黨。AfD若進一步被憲法法庭裁定違憲,將面臨強制解散,是否啟動政黨取締程序,已成當前各界辯論焦點。

聯邦憲法保護局(BfV,以下簡稱憲保局)今天正式宣布,AfD所持「種族/血統民族觀」與維繫德國自由民主的基本秩序不相容,其排斥具有移民背景的德國公民,更違反憲法保障的人性尊嚴原則,因此將該黨列為「明確極右翼」等級組織。

根據為期3年、厚達1100頁的調查報告,憲保局列舉多項具體例證,證明AfD不僅在黨綱上違憲,也在成員日常言論與行動中助長社會分裂。

報告指出,黨主席韋德爾(Alice Weidel)2023年受訪時聲稱,「持刀犯罪」是源自「非洲和中東的暴力文化」,與德國本土文化無關,將暴力問題種族化。

AfD高層則在公開場合與網路貼文中散播陰謀論,宣稱德國正遭遇「人口大替換」,甚至直接使用納粹時代詞彙「種族重組」(Umvolkung),指控執政黨透過移民計畫「篡改德國民族」。憲保局強調,這些用語在德國社會歷史背景下皆帶有強烈法西斯色彩。

憲保局認為,種種案例顯示AfD長期、系統性散播偏見、仇恨與陰謀論,並非只是少數地方支部的偏差行為,而是整個政黨的核心意識形態,因此必須納入國家監控。

被列「明確極右翼」後,憲保局得以對AfD啟用更直接的情報手段,包括安插線人、電話監聽、收集影像與聲音資料等,監控門檻比過去作為「極右嫌疑對象」時更低、更廣泛。今年2月大選過後AfD取得國會第2高席次,成為德國最大反對黨。

AfD強烈反彈 多數政黨支持憲保局

報告發布後,AfD強烈反彈。黨主席韋德爾與克魯帕拉(Tino Chrupalla)譴責這是對「民主的重擊」,並宣布將對憲保局提起行政訴訟;副主席史多奇(Beatrix von Storch)更指控,憲保局的做法是「通往威權國家的道路」,質疑調查過程未公開透明、背後藏政治操作。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對憲保局的判定表達支持,稱其結論基於詳盡法律評估,但也呼籲各界不要草率行動,是否「進一步啟動政黨取締程序」需謹慎考量。

作為憲保局上級機關的德國內政部,部長費瑟(Nancy Faeser)則強調,該局依法獨立運作,調查過程未受政治干預。

其它主要政黨也表態支持憲保局決定。左派黨(Die Linke)呼籲民主派政黨團結對抗極右勢力,並指出若憲保局能更早公布調查結果,AfD在今年2月大選恐怕無法一舉躍升為德國第2大黨。據傳這份報告早在選前已完成,因考量選情敏感,才延至今日公布。

綠黨(Greens)則認為,此次對AfD的極右定性,正是對近年來主張「正常化AfD」聲音的明確駁斥。

上個月,即將重返執政的基民盟(CDU)黨內要角史巴恩(Jens Spahn)提出,「若不以正常態度對待AfD,AfD就會持續扮演受害者角色」。雖然史巴恩出發點是為防堵AfD進一步壯大政治能量,但主張將AfD視為普通政黨的看法,仍掀起巨大爭議。

要求取締聲浪升高歷史前例有成有敗

儘管總理蕭茲與內政部長費瑟呼籲審慎,不排除但也不急於啟動政黨取締程序,德國政壇要求儘速推進、強制解散AfD的聲音卻越來越大。

社民黨(SPD)副主席米迪亞特利(Serpil Midyatli)直言,「現在我們終於有白紙黑字證明AfD為極右翼,接下來就是推動政黨禁令」。

基民盟前東部事務專員萬德維茲(Marco Wanderwitz)也公開呼籲,聯邦政府、國會與聯邦參議院三方應盡快聯手向憲法法院提出申請;左派黨、綠黨同表態支持,認為解散AfD是保護憲政秩序、對抗極右勢力的必要手段。

戰後德國僅有兩個政黨被憲法法院強制取締:1952年的新納粹主義社會主義帝國黨(SRP)與1956年的德國共產黨(KPD)。

近年最具爭議的案例是2017年針對極右翼德國國家民主黨(NPD)的禁令申請,雖然法院認定NPD目標違憲,但因其缺乏足夠政治影響力,不足以對民主秩序構成實質威脅,最終未被裁定違憲解散。

根據憲法法庭過往判例,取締一個政黨除須證明該黨具顛覆民主意圖,還需證明其擁有足以動搖憲政秩序的影響力與實質威脅性。儘管AfD已被官方明列為極右翼,是否走上解散的結局,仍需經過一條充滿法律與政治攻防的漫漫長路。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