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6°
( 28° / 23° )
氣象
2025-11-24 | 中央社

非法礦場汙染河川 泰北農民被迫用地下水耕種

泰國當局今年4月警告,泰北地區的郭河(Kok River)可能因採礦作業受到汙染,建議居民使用替代水源,59歲農民提普被迫改用地下水種植南瓜、大蒜、甜玉米和秋葵。

路透社報導,提普(Tip Kamlue)這輩子大多仰賴郭河河水灌溉農田。這條河流發源於緬甸山脈,最終匯入貫穿東南亞多國的湄公河(Mekong River)。

提普站在田邊看著郭河說:「感覺像我一半的生命就此消逝。」

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23日發布研究指出,整個中南半島有超過2400座礦場,其中許多是非法或未受監管,這些礦場可能正在將氰化物、汞等致命化學物質排放入河。

史汀生中心資深研究員艾勒(Brian Eyler)說:「最讓我震驚的是規模。」他指出,如湄公河、薩爾溫江(Salween River)、伊洛瓦底江等主要河流的眾多支流可能已經受到嚴重污染。

這是首份針對中南半島礦場可能造成污染的完整研究報告。研究人員分析衛星影像,辨識出湄公河流域有366處沖積礦、359處堆浸礦和77處稀土礦。

其中多數沖積礦為金礦,也有部分開採錫和銀;堆浸礦則包含金、鎳、銅與錳等採礦作業。

湄公河是亞洲第3大跨國界河流,供養超過7000萬人口,並支撐全球農漁產品出口。

艾勒說:「正如我們研究數據所示,湄公河流域大部分區域基本上未受國家法律與合理法規約束,因此極易淪為這種不受監管採礦活動的溫床,且強度和規模都非常巨大。」

研究指出,某些稀土採礦會使用硫酸銨,金礦開採則會使用氰化物和汞等有毒化學物質,造成的汙染將危及湄公河沿岸數以百萬計居民與全球消費者健康。

緬甸東部、靠近泰國邊境獲中國支持的稀土新礦場興起後,研究人員開始擔憂包括塔通(Tha Ton)等郭河下游地區恐受汙染。

泰國政府研究機構「泰國科學研究及創新辦公室」(Thailand Scienc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TSRI)的塔納蓬(Tanapon Phenrat)說,郭河水質檢測顯示,樣本中含有與稀土與金礦相關的砷,以及鏑與鋱等重稀土元素。

塔納蓬說,「緬甸郭河源頭的稀土和金礦開採興起至今不過兩年」,若不停止開採,汙染將急速加劇。塔納蓬並未參與史汀生中心本次研究。

在塔通地區,郭河橋上仍掛著要求政府關閉上游稀土礦場的布條,而提普等農民也迫切希望外界介入。

她說:「我只希望郭河能恢復成原本的樣子,我們能從中取食、洗澡、玩耍、灌溉。我希望有人能幫我們實現這個願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