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遭美課徵高額關稅 柬埔寨修法防堵「洗產地」

[周刊王CTWANT]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提出的「對等關稅」政策,柬埔寨政府為了避免被美國課徵高額關稅,目前已經透過修法的方式,開始加強防堵所謂「洗產地」的行為。根據原本規劃,美方針對柬埔寨進口商品的關稅預計高達49%,超越鄰近國家寮國(47%)與越南(46%),引發柬方憂慮。
根據《柬中日報》報導指出,柬埔寨副總理孫展拓於16日率領「柬美貿易與投資關係工作小組」透過視訊方式與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Greer)進行首次貿易談判,期盼能說服美方放棄對柬貨品加徵重稅的決定。
柬埔寨美國商會(AmCham)會長巴內特(Casey Barnett)受訪時表示,若美方將柬埔寨視為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的「中轉站」,將對柬國民眾造成沉重影響,也可能使雙邊關稅矛盾無法有效解決。
巴內特也提到,柬埔寨政府正擬定一系列新制度,針對商品產地進行更嚴格控管,目的在於杜絕其他國家借道柬埔寨出口至美國。這項行動是因白宮官員早前直指,柬埔寨已成為中國躲避美國關稅的重要跳板之一。
為回應外界,柬埔寨政府於6月實施《原產地規則法》(Law on Rules of Origin),藉此明確規範進出口商品的產地認定方式,並打擊偽造產地證明。
而該部法律還賦予主管機關更多權限,以利審查並打擊洗產地行為,同時也被視為履行柬埔寨作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的義務。藉由法制強化,柬方希望提振美方與其他貿易夥伴對其出口商品的信心。
實際上,柬埔寨已在部分產業受到高額美方關稅的衝擊。自2023年6月起,美國以反傾銷為由,對包括柬埔寨在內的亞洲四國太陽能板課徵高達154%的關稅。此舉造成柬太陽能板出口量驟降,產業受創明顯。
根據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調查,2022年柬埔寨出口太陽能板總值達10億美元,同時從中國進口同類產品總值約2.7億美元,反映出部分進口品可能被用於「洗產地」。
然而,2023年柬埔寨太陽能板出口額激增至21億美元,年增率高達108%;進口額卻下降16.2%。AMRO分析認為,這可能顯示「洗產地」行為已有所減少,反映出本地製造占比逐漸提升。但自2023年第4季起,該產品出口出現下滑跡象,令人質疑其成長能否持續。
AMRO認為,柬埔寨之所以受到國際太陽能板廠商青睞,主要仰賴數項優勢,包括低廉勞力成本、日照時間長(有利生產與測試)、外資政策友善、美元可直接流通、無資本管制,以及稅務優惠。即便如此,AMRO提醒,這波產業繁榮仍可能只是短期現象,未來仍需觀察其實質生產能力與政策配套的持續性。
延伸閱讀
最新國際新聞
-
-
泰國總理貝東塔訪柬埔寨 雙方續打擊邊境詐騙集團
(52 分鐘前) -
中國再現無差別傷人 浙江金華小學前汽車衝撞多人傷
(1 小時前) -
大阪世博開幕第11天 入場突破100萬人次
(1 小時前) -
克什米爾恐攻犯嫌拍下暴行 背不出伊斯蘭宣言就槍殺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