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8° )
氣象
2025-07-24 | 周刊王

突遭降職!300萬年薪主管嘆「不該這樣」 聽前上司揭原因秒語塞

突遭降職!300萬年薪主管嘆「不該這樣」 聽前上司揭原因秒語塞
日本一名中年主管被降職,原來與他的管理方式有關。(示意圖/Unsplash)

[周刊王CTWANT] 日本一名59歲A先生(化名),原本在東京某大企業擔任營業本部長,長年銷售成績斐然,卻在接近60歲時遭調往與本業無關的閒職,最終選擇離職,他直到在與前上司聚會時才得知,自己被降職是因「昭和式管理風格」逐漸不被下屬接受,也凸顯出資深員工在新時代下,若缺乏自省與彈性,極可能遭組織淘汰。

《THE GOLD ONLINE》報導,59歲的A先生曾是一名在東京大企業任職的員工,年收入約1000萬日圓(約新台幣200.4萬元)。他的家中成員包括尚在兼職工作的妻子、已經濟獨立的長子,及正在海外留學的大學生女兒。

A先生畢業於美式足球名校,自學生時代起便展現「體育會系(重視團隊合作、紀律、服從及刻苦耐勞的特質)」的強硬風格。他在企業內部表現優異,長年維持銷售頂尖成績,逐步晉升至營業本部長。他在工作上堅守「對上有禮、對下嚴厲」的原則,經常在全員面前對業績不佳的部屬大聲斥責。這種情況對他而言,是再自然不過的管理方式,因他自己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

然而,隨著時代改變,公司開始從防止騷擾的角度看待「威嚇型領導」的問題,並導入防治課程。雖然A先生表面上略有收斂,但面對下屬提問時仍經常流露出咄咄逼人、頤指氣使的樣子,難以擺脫「我就是工作能力強」的氣場。就在A先生步入50歲時,他迎來「役職定年」(日本企業制度中,達到一定年齡後就必須卸下管理職的制度),年薪也從巔峰的1500萬日圓(約新台幣300.6萬元)下降至1000萬日圓(約新台幣200.4萬元)。

A先生原本計畫在同一公司繼續工作至65歲,但在接近60歲時,卻突然被公司指派至與營業完全無關的閒職,毫無疑問是社內降職。他對此決定感到震驚,立刻向人事部詢問原因,但僅收到「出於整體部門與人員配置考量」等含糊說法。然而,真正的原因,是他在一次與前上司的私人聚會中才得知。

前上司當時直言,「你在公司內部的風評太差,雖然你的工作能力出色,但很多年輕人與女性員工覺得你難以親近、讓人恐懼又刻薄。我之前就提醒過你幾次,盡快調整一下你的態度,現在時代不同,部屬也可能變成你的上司。從上層看你還不錯,但從下屬角度來看,根本不想留下你這樣的人。」

一番話讓A先生無言以對,他此時才明白,自己長久以來堅持的「只要我能做好我的工作就行」和「這就是我的風格」其實已與時代脫節。他最終因無法放下自尊,以「我寧願不做那個部門的工作」為由拒絕繼續任職,而在60歲時悄然離職。

A先生離職後試圖尋找再就業機會,但年齡與人脈限制讓他屢屢碰壁,雖他手上仍有約3000萬日圓(約新台幣601.9萬元)退職金與1400萬日圓(約新台幣208.9萬元)存款,生活上並不匱乏,但他每天無所事事,只能在家裡看電視。妻子也開始將兼職班數增加至一周5天,以減少待在家的時間。A先生面對現狀感慨「情況不應該是這樣的……」,雖他如今已認清是自己造成的結果,但為時已晚。

報導稱,A先生的經歷並非個案,如今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組織評價的標準可能已容不得日本昭和時代的上下關係與高壓文化。年齡與經歷為導向的價值觀無法再作為行為正當化的理由,能否與團隊融洽相處、尊重同事並保持傾聽等態度,才是被企業留下的關鍵。

事實上,無論求職者的身分是繼續就業還是再就業,企業推動持續雇用制度時,員工是否擁有「與年齡相符的成熟與智慧」會成為關鍵,資深員工若能展現傾聽並尊重後輩的能力,便更可能增進雙方信任,也贏得繼續合作的意願。此外,不能忽視的是「下屬有一天會變成上司」的現實。隨著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趨勢下,年輕世代的價值觀成為職場核心,他們的聲音與評價也愈發受到重視。上司若無法尊重或建立與年輕員工的良好關係,就有可能遭時代淘汰。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