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式終止「小額包裹免稅」!估年增百億美元收入 消費者、中小企業卻倒大楣

[周刊王CTWANT] 美國於美東時間29日正式終止對小額包裹進口關稅的豁免,這一次並未出現以往的物流混亂。不過,消費者、電子商務公司,以及透過網路平台經營的小型企業,已經開始為成本上升與供應鏈衝擊做好準備。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自29日起,對所有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包裹一律徵收正常關稅,不再區分金額、原產國或運輸方式。
在新規實施的前6個月,進口商可以選擇支付每件包裹80至200美元不等的統一稅額,適用於自外國郵政機構寄送的貨物。這項改變擴大了川普政府早前取消的「小額包裹免稅」(de minimis exemption)措施,該政策自5月起已適用於來自中國與香港的商品,目的在於阻止芬太尼及其先驅化學品大量流入美國。
海關局長史考特(Rodney Scott)表示,當局已經準備好執行新的關稅規定,並強調:「這個漏洞存在太久,讓犯罪網路能自由將芬太尼、假冒商品與非法貨物湧入美國。這樣的日子已經結束。」
川普政府官員指出,這項變革每年可能為美國海關帶來100億美元的額外收入。「小額包裹免稅」政策自1938年開始實行,最初設定為僅適用於5美元以下的商品進口,2015年則由200美元調高至800美元,藉此促進電子商務平台上小型企業的成長。
然而,隨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第1任期時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關稅,來自中國的直郵包裹暴增,並催生了「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新商業模式,典型例子便是電子商務公司Shein與Temu。
全國紡織組織聯盟(National Coalition of Textile Organizations)則將此視為美國製造業的「歷史性勝利」。他們指出,這次關閉漏洞終於阻斷了外國快時尚企業規避關稅的管道,而這些企業進口的服裝有時甚至涉及強迫勞動,對美國就業構成不公平的打擊。該組織表示:「政府的行政行動封閉了這個管道,為美國紡織產業及其勞工帶來遲來的紓困。」
美國海關的數據顯示,利用小額免稅的包裹數量在短短不到10年間暴增近10倍,從2015財年的1.39億件增加至2024財年的13.6億件,平均每天達400萬件。
在免稅政策期限到來前,超過25個外國郵政服務已暫停寄送美國郵件,這使美國得以避免重演先前混亂的情況。今年2月,川普政府首次嘗試取消對中國的小額包裹免稅措施時,包裹積壓曾嚴重到不得不暫緩。物流供應商Flexport的關務與貿易副總裁哈特(Bernard Hart)則指出:「目前還沒聽到有任何港口出現大規模延誤的情況,但畢竟時間還早。我們相信業界已有充足時間去因應,並重新調整庫存。」
美國海關方面也表示,95%的小額免稅包裹都是由一般貨運承運商或快遞公司處理,例如聯邦快遞(FedEx)、優比速(UPS)以及敦豪(DHL),這些業者早已適應來自中國的相關變動。英國皇家郵政(Royal Mail)則已於28日恢復寄送服務。然而,歐洲郵政集團,包括德國的敦豪與挪威的Posten Bring,在29日仍因應新規暫停部分寄送,並尋求如何處理新關稅與額外文書的方式。
分析人士指出,免稅政策結束後,許多電子商務平台上的商品價格勢必上漲,因為過去能利用免稅規避關稅的貨品如今都必須課稅。這將使這些中小型企業在成本上,逐漸與傳統大型零售商接近,例如沃爾瑪(Walmart),其商品多以整櫃方式進口,本來就需繳稅。
同時,這項政策也可能抑制點對點平台的交易,例如eBay與Etsy,這些平台通常由小型企業用來販售二手、復古或手工製品。根據最新規範,外國郵政機構可以選擇依據包裹內容物價值來徵稅,或是採用統一稅額。
美國海關28日發布的指引顯示,若包裹來自關稅低於16%的國家(如英國與歐盟),每件將徵收80美元;若來自關稅介於16%至25%的國家(如印尼與越南),每件則需繳納160美元;至於來自關稅超過25%的國家(如巴西、加拿大、中國與印度),每件則需支付200美元。
延伸閱讀
最新國際新聞
-
-
中共九三閱兵在即 葉望輝:政治意涵大於軍事意義
(1 小時前) -
非營利組織:吹哨者連署批川普 遭美環保署開除
(2 小時前) -
以色列猛攻加薩市郊 國際機構認加薩已現饑荒
(2 小時前) -
台灣有事就是英國有事?英防長駁斥:我的說法遭曲解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