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19° / 19° )
氣象
2025-11-12 | 周刊王

黑暗中洗澡正流行! 醫師曝:15分鐘搞定焦慮與失眠比冥想更快安定情緒

黑暗中洗澡正流行! 醫師曝:15分鐘搞定焦慮與失眠比冥想更快安定情緒
暗黑淋浴法強調在低光環境中洗澡,協助身心進入放鬆狀態。(示意圖/Pixabay)

[周刊王CTWANT] 許多人習慣透過淋浴來洗去一整天的疲憊,讓身心重拾清爽。然而最近在社群媒體上興起一股名為「暗黑淋浴」(Dark Showering)的新風潮,主張在燈光微弱甚至全暗的環境中洗澡,透過視覺感官降噪,幫助大腦放鬆、進入修復與休息狀態。

根據《福斯新聞數位版》(Fox News Digital)報導,暗黑淋浴的養生新風潮正在社群媒體上迅速擴散。這項儀式主張在低光或黑暗環境中洗澡,藉此啟動身體放鬆機制,對於有焦慮、失眠或注意力不足困擾者特別有效。

美國精神科醫師、腦影像專家丹尼爾·艾蒙(Dr. Daniel Amen)指出,光線透過視網膜與大腦間的「視網膜下視丘通路」(retinohypothalamic tract),直接影響人體生理時鐘,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當身體感受到明亮或藍光時,會自然分泌皮質醇並抑制褪黑激素,使人維持清醒狀態。

然而,當燈光轉暗甚至關閉後,則會傳遞「安全」的訊號,活化副交感神經,進入自然的修復與休息節奏。艾蒙形容,「微光就像是調低大腦的『威脅雷達』,讓邏輯與理性再度主導思緒,進而帶來平靜與專注。」他進一步說明:「當我們減少視覺刺激,大腦的感官負荷也隨之降低。恐懼與壓力相關的腦區在接收較少訊號後,自然也就不那麼活躍。」

針對實行方式,艾蒙建議可從睡前60至90分鐘開始調暗燈光,避免頂光照明,改用柔和的橘紅色燈光取代,讓身體自然放鬆。洗澡時則可全暗或只留燈光極弱的間接照明,並搭配薰衣草、乳香等精油、保持室溫在攝氏18至20度,以及使用柔軟毛巾營造安心感。

「重點不在時間長短,而在儀式感。」他表示,15到20分鐘就足夠讓神經系統「降速」,特別適合無法進入冥想狀態的人。「這種『暗感官儀式』並非刻意去冷靜大腦,而是創造一個讓大腦自動調整的環境。」

他也補充,若黑暗讓人感到不安,可適度調整,例如加入微光、輕柔音樂或熟悉香味。「對於有創傷經歷、憂鬱傾向或解離症狀的人來說,完全黑暗可能反而增加不安。」

此外,若受限於生活作息只能在早晨洗澡,他則建議可改採「短暫冷水淋浴」作為替代方案。冷水能刺激迷走神經、降低發炎反應,並喚醒大腦進入專注狀態。「早上使用冷水可帶來活力與集中力;若用在晚上,應搭配溫熱環境,避免干擾睡眠。」艾蒙總結表示:「暗黑淋浴是一個讓神經系統獲得恢復的安靜儀式,幫助身心從日間緊繃中逐漸過渡至夜間休息模式。」


黑暗中洗澡正流行! 醫師曝:15分鐘搞定焦慮與失眠比冥想更快安定情緒
專家建議睡前在昏暗環境中沐浴,有助降低感官刺激與大腦負荷。(圖/翻攝自X,@nypost)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