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6° / 32° )
氣象
2024-06-16 | 台灣醒報

毒癮減害療法有成效? 牧師:無法戒癮

衛福部7日於記者會強調,減害模式對藥物成癮有實證療效,且毒癮者經過緩起訴治療後,再犯率僅剩一半,未來反毒策略3.0也會持續往此方向發展。然而,晨曦會戒癮牧師劉民和受訪時表示,減害療法只是讓癮君子依賴其他危害較小的毒品(美沙冬),更應透過包括福音戒毒在內的「多元處遇」方案,方能協助毒犯完全戒除毒品。



減害治療有成效?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7日於「成癮醫療研究與人才培植發展計畫」發表會就指出,政府投注龐大資源在成癮治療及社區復歸,在資源挹注下,從102年至去年為止,毒品初犯人數下降了64%、各級毒品使用者下降30.4%。



她指出,未來新世代反毒策略3.0也會持續投注資源,以海洛因為例,就會採取「美沙冬」(一種鴉片類藥物)減害療法等方案;而二級毒品使用者會以緩起訴方向執行,因為毒品使用者緩起訴治療的再犯率是單純監禁的一半。



恐轉二、三級毒品

對此,劉民和以數十年戒毒機構的專業經驗表示,從數據上,雖然可以看到吸食海洛因的人數減少,但就戒毒工作者的角度來看,尋求戒除二、三級毒品的民眾反而增加不少,意味著癮君子不接觸法律嚴格禁止的藥物後,反而轉向吸食其他毒品。



針對政府以「美沙冬」減害療法,劉民和也表示,美沙冬其實也是毒品,減害療法美其名是「替代療法」,但實際上還是讓民眾一輩子靠毒藥來生活,更感嘆道:「雖然表面上活著,卻是靠毒品活著,這講得通嗎?」



他強調,政府作法看似在減輕一級毒品的傷害,卻導致二、三級毒品氾濫,且二、三級毒品也包含許多使人精神錯亂的化學物質,更產生幻聽、幻覺等症狀,過去就有精神科醫生指出,吸毒會對腦神經、身體造成永久性損害,儘管積極進行治療,恐怕也難以痊癒。



應推動多元處遇

劉民和說,政府嘗試用不同方法美化了表面的數字,但毒品問題恐怕沒有減輕,且毒癮者常常選擇最容易的方法戒毒,導致無法根本解決吸毒問題,造成惡性循環。他指出,政府現在有「多元處遇方案」,能透過司法、醫療或福音等多元的方式進行戒毒,更應積極推廣協助。



他舉例說,新北市政府檢察長曾參觀晨曦會戒毒現場,非常肯定福音戒毒的成效。劉民和指出,福音戒毒雖然接觸人數較少,但以完全脫離毒癮為目標,目前台灣有8間福音戒毒機構,彼此之間已共同組成聯盟,以增加戒毒的成效,希望政府給予支持與輔助。



「戒毒沒有速成之道,」劉民和說,現在已經開始將毒癮視為慢性疾病,社會更應協助民眾慢慢來,直到完全戒除毒癮,無論是政策或宗教都可以提供更多元的戒毒管道。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