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6°
( 28° / 24° )
氣象
2024-10-14 | 台灣醒報

廢塑膠無處丟難減量 環團籲循環利用

「塑膠回收效率低,目前大多也燒掉或找地方丟掉,應儘速建立循環系統,才能真做到塑膠減量!」看守台灣協會等環團14日公布調查指出,我國塑膠焚化量與廢塑膠進口量都逐年攀升,導致出現更多垃圾,政府應該加強回收效率、監管廢棄物進出口,與加強產品循環再用的租賃系統。



無法減少塑膠需求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公布台灣塑膠調查報告指出,我國塑膠產業規模龐大,每年製造或提供國內外市場1100萬噸的塑料或塑膠製品,而自國外也進口了1200多萬噸左右、處於不同生命週期的塑膠物質;雖然國內實施減塑政策已20多年,但為製造塑膠而進口的石化原料仍居高不下。



「減塑力道太弱,導致廢塑膠處理量、產生量也持續增加。」謝和霖表示,2022年的廢塑膠處理量就比2018年增加了143.52萬噸,增幅超過一倍,且2021年起還以每年55萬噸左右超速增加。雖然同期再利用量從45.9萬噸增加到104萬噸,但焚化量也從80萬噸增加到153萬噸,讓焚化廠垃圾貯坑增加11.8萬噸廢塑膠。



台灣塑膠危害他國

報告也揭露,在高碳排廢塑膠沒有被好好回收、焚化量節節高升的同時,我國還容許廢塑膠以產業用料名義自由輸出入,127個國家曾經或持續與我國有廢塑膠貿易關係,包括日本、菲律賓、美國、泰國等,尤其以日本為進口大宗;我國出口廢塑膠,在2018年之前主要為中國與香港,後來變成馬來西亞與東南亞國家居多,讓我國的塑膠垃圾「危害」到其他國家。



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林政翰補充說,他們曾在台南後壁農田旁發現廢塑料堆置,其中有來自日本的飲料包膜,在風吹日曬雨淋下,這些裸露的攪碎料,極可能散佈到環境中。進口廢塑膠不論是偷偷拿去做成SRF(固體再生燃料),或非法棄置或露天燃燒,都會造成我國環境的負擔。



應加強廢塑膠管制

林政翰呼籲環境部應取消廢塑膠的產業用料資格,財政部並應趁全球嚴正關注塑膠污染的此刻,對於進口廢塑膠加徵關稅。荒野保護協會代表黃嘉瑩也說,政府減廢政策不力、回收體系不健全,由於塑膠產業需求旺盛,因此監管也不嚴,盼建立產品循環租賃系統,便利的產品維修,產品材質單一化與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等措施,減少燃燒塑膠與相關材料進出口。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