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流感先快篩 勿預防性囤積藥物
「有呼吸道症狀有可能是新冠、流感或融合病毒,不要還沒快篩就先吃特效藥!」感染科醫學會5日臨時召開記者會,呼籲民眾若有呼吸道症狀,需先快篩、確定是什麼病,再進行治療。媒體詢問說,有民眾擔心出國確診,先買特效藥預備是否應該?醫學會秘書長王振泰指出,若吃錯藥恐產生抗藥性,建議還是先行就醫。
注意生活作息與保護
感染科醫學會秘書長王振泰表示,秋冬到隔年春季,台灣社區會有多種呼吸道疾病,包括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與新冠病毒,若遇到臨床呼吸道症狀,需要注意是否是這3種容易造成重症的病毒,流感與新冠有快篩可用,這3種病毒除了呼吸道疾病,容易伴隨發燒與身體倦怠等症狀。
「要確定是什麼病,用對藥才能進行治療!」王振泰說,尤其是高風險民眾要注意生活作息、施打疫苗,與高風險者同居的陪伴者也要注意保護自己,避免傳染給高風險者,出入人群較多的地方要戴口罩避免感染。他提醒說,即使施打流感疫苗,只有8成民眾有免疫力,且保護力維持時間約28周,呼籲高風險者每年都要施打。
擴充公費施打疫苗
「政府要更鼓勵高風險者打疫苗!」感染科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指出,目前高風險族群的施打率約50%多,其實以覆蓋率不算太好,呼籲政府要提高銀髮族流感疫苗施打率,另外,疫苗施打政策應該接軌國際,將含有佐劑、高劑量的疫苗納入公費接種計畫,增加高風險者,尤其是高齡者的保護力。
張峰義解釋說,台灣面臨人口老化危機,長者從65歲活到生命終點可能還有10到30年時間,若能增加施打疫苗,除了降低重症率,還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作率,呼籲政府在「健康台灣」政策中,強化疫苗的角色。
不要病急亂投藥
有媒體詢問,有民眾因為擔心沒有疫苗,在出國前購買特效藥是否適當?王振泰說,發燒不一定是因為流感或感冒,建議還是要快篩,確認症狀後就醫,若貿然服用克流感或舒伏效等抗流感藥物,恐產生抗藥性,「不需要預防性囤積藥物」。他建議,出國可先準備退燒藥物應急,不確定發燒原因不要買特定藥物。
最新生活新聞
-
-
陳亭妃爭取楠西區水資源局舊宿舍供災民居住並利用空地公私合作建組合屋
(24 分鐘前) -
縣府挺起家 屏東購屋貸款成數最高85%
(24 分鐘前) -
台鐵票價平均漲幅26.8% TPASS通勤族不受影響
(26 分鐘前) -
0121嘉義大埔地震受災戶安置點有譜! 黃偉哲:協助民眾即早重返日常生活
(2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