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3°
( 14° / 13° )
氣象
2025-03-31 | 台灣醒報

研究:人類血液可對抗瘧疾

常常被蚊子叮得滿身包,人體血液竟能變成致命毒藥!研究指出,一種稱為「尼替西農」的藥物可能使人類血液對蚊子具有致命性,並能有效控制瘧疾等疾病傳播。專家指出,這種藥物會阻斷蚊子體內的酶並阻礙正常消化血液,有效防止瘧疾的大規模傳播。



血液中具有毒性

歐洲新聞網》報導,一種稱為「尼替西農」的藥物通常用於治療罕見疾病,如今,其可能使人類血液對蚊子具有致命性,並能有效控制瘧疾等疾病傳播。研究人員強調,阻止昆蟲傳播疾病的方法之一,就是使動物和人類的血液變得有毒。



對此,這種藥物透過阻斷一種酵素來防止有害疾病副作用在人體內匯聚。研究結果顯示,當蚊子飲用含有尼替西農的血液時,這種藥物會阻斷體內的酶並阻礙正常消化血液,導致牠們很快死亡。



聲明中,美國聖母大學副教授海恩斯表示,尼替西農能夠殺死各年齡層的蚊子,包括最有可能傳播瘧疾的老年蚊子,以及具有抗藥性的蚊子,讓生物體的血液對這些吸血蚊子具有毒性。



最致命的蚊子

德國之聲》報導,蚊子被認為是地球上最致命的動物,其攜帶的疾病每年導致一百萬人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數據,2023年有2.63億人感染瘧原蟲,導致59.7萬人死亡,然而,醫療相關措施自2000年以來也防止了22億例疾病和1270萬人死亡。



目前,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的多個國家已經成功消滅瘧疾。全球抗病基金會高級瘧疾顧問拉斯里指出,該基金會試圖覆蓋更多易患瘧疾的人群,包括蚊帳、疫苗和殺蟲劑等等干預措施,希望能有效防止瘧疾的大規模傳播。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