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5 | PChome書店
顯微鏡下的古人生活
顯微鏡下的古人生活
作者:新週刊雜誌社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21-11-10 00:00:00
<內容簡介>
歷史活久見!古代生活跟你以為的不一樣。
傳媒界「話題發源地」《新週刊》為你解構歷史,
挖掘埋藏在故紙堆裡的新鮮事,
用最嚴謹的方式,揭開古人的遮羞布!
內衣外穿是從「保守的」宋朝開始流行的;
古代官府衙門大多是危樓,內勤風險比外勤高;
公使錢是必要之惡,范仲淹、蘇軾都在用;
梁山好漢其實吃不到牛肉;
鴉片戰爭的癥結不在鴉片而是簽證……
一切歷史都是生活史!
生活中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的小事,就是經世濟民的大事,
《新週刊》歷史專欄精選集結,帶你看透透古人的生活大小事。
〈一兩銀子的購買力〉
在流通白銀的明清時期,城市裡一個普通人大約每月能賺到一兩銀子,可以買大約一百公斤大米或二十五公斤豬肉,或者一件私人訂做時裝。而只要三十兩銀子,就能領一個「潘金蓮」級別的美少女回家。
〈梁山好漢上館子絕對不會點牛肉〉
唐宋時期,不管這牛是老得拉不動犁了,還是意外瘸了腿,都不能殺,只能等牛自然死亡。即使有人偷偷殺牛嘗鮮,也不可能像《水滸傳》裡的那些酒家,有如此充足的牛肉供應。實際上,好漢們上館子最可能吆喝小二的是「切兩斤羊肉」。
〈被施耐庵消費的宋朝「官二代」〉
拜《水滸傳》廣泛流傳所賜,施耐庵筆下欺男霸女的「高衙內」成了宋朝「官二代」的典型,然而「高衙內」在歷史上從沒存在過。兩宋141名宰相,可考為「官二代」出身的有62人,其中53人是進士出身,只有9人純靠祖蔭得官。兩宋官場如果非進士出身,想做大官幾乎不可能。
〈徐福跑錯點,應該要去衣索比亞?〉
秦皇漢武求取海外仙方的狂熱行徑和唐朝諸帝對金丹靈藥的前仆後繼,都不過是尋常之舉,為了獲得更長的壽命,人類的想像力可謂無窮無盡。最富想像力的長生妙方來自中世紀的西方,連後世奉為「理性科學之父」的培根也不能免俗,根據他提供的祕方,毒蛇肉乃是絕佳的增壽妙藥,但療效最佳的還是衣索比亞的龍肉。
★目錄:
前言 鹽和鐵可以傾覆天下,小小的香料也能推動人類進步
第一部【從公事、家事到房事,古人心照不宣的那些事】
細說那些太后的情人們/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幸福指數超標的宋朝小販/代表自由與開放的宋朝女人「事業線」/中國古代紙幣的辛酸史/「這房子如何住人?」古代官員的職業風險/徵稅、辦學兼剿匪,古代地方官的斜槓人生/毛詩一部三百兩,清朝京官的隱財政體系/揭黑!清知府的祕密帳本/回到清朝當王爺,不如當縣太爺的臨時工/晚清醫場現形記《醫界鏡》
第二部【從演義小說,到野史雜錄,古人沒說清楚的那些事】
梁山好漢上館子絕對不會點牛肉/重農抑商是天大誤解,細說明清商人的權與勢/公使錢合不合法?從古代官場愛開趴說起/講和才划算!澶淵之盟其實是宋朝賺到了/雍正到底篡位了沒?/皇帝其實很八卦!掌握謠言就是掌握天下/和珅貪汙八億兩?一切都是為了革命大業/為什麼古代帝王那麼喜歡託孤?/宋朝文人的免死金牌「誓碑」真的存在嗎?/被美景與詩詞耽誤的江南血性男兒
第三部【從正事、閒事,到鳥事,古人很有事的那些事】
那些年王公大臣一起開過的玩笑/被施耐庵消費的宋朝「官二代」/考試就是要作弊的明清「官二代」/你懂的──被恐懼和憤怒逼出來的「藝術」/上至麒麟下至老鼠,古代政壇必備吉祥物/官封五品「猴」!令天下士子捶胸的皇帝寵物/啥?皇帝請您再說一遍?/上得朝堂還要入得沙場,古代翻譯不好當
第四部【跨越絲路與海洋,古人早知道就好的那些事】
明朝滅亡其實是「天氣」難違?/風雨雪,歷史上著名的「神助攻」/馬鈴薯不只拯救了麥特戴蒙/被梁啟超黑了?從李鴻章與「雜碎」看食物遷徙/唯獨沒有豬!談中國餐桌上的肉料理/徐福跑錯點,應該要去衣索比亞?/瘟疫,帝國與殖民主義的副產品/明王朝走不出的「馬爾薩斯陷阱」/一紙簽證引發鴉片戰爭?
<作者簡介>
《新週刊》雜誌社
《新週刊》於一九九六年創刊,屬於時事生活類雜誌。歷經二十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國社會變遷敏銳的觀察者與記錄者,讀者眼中暢快淋漓的「觀點供應商」,媒體同行和創意工作者眼中的「話題發源地」,商家及投資人眼中不可忽視的「智囊」和「思想庫」。閱讀著《新週刊》成長的新銳青年,已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中堅力量。
本書為《新週刊》歷史專欄文章精選,收錄吳鉤、葉克飛、李夏恩、王戡、楊津濤等人作品,既嚴謹可靠,又輕鬆有趣。根據內容精選彩圖數十幅。有圖,更有真相!
★內文試閱:
‧前言
鹽和鐵可以傾覆天下,小小的香料也能推動人類進步
文/《新週刊》副主編 唐元鵬
光緒三年,也就是一八七七年,李錫彬考中了進士,擔任內閣中書。李進士窮得不可想像,全家四口每天只吃兩餐,煤炭柴薪都買不起,是真正的「不能舉火」。他每天早上以銀一錢購買開水,供全家洗漱用,每日飯費則控制在京錢一千,也就是六分銀子,只能買四斤饅頭,就著蔥醬鹹菜度日。
從這樣一個小小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什麼呢?
比如作為一個六品京官,窮困潦倒到這個地步,那麼一旦有機會,收受賄賂,貪汙腐化幾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再比如,從這裡我們可以研究光緒年間的物價。每日洗漱用開水要一錢銀子,一個月就要三兩,而四斤饅頭只要六分,如此看來,水比糧食貴多了。
在我們印象中,歷史總是宏大敘事,無論是天災人禍還是戰亂鼎革,展現的多是大時代、大人物、大事件。
但真實豐滿的歷史,是由許許多多不同剖面組成的,更多的往往不是從上位者的嘴裡說出來,更不會被《左傳》、《史記》記錄隻言片語。
一切歷史都是生活史。如果《新週刊》記錄的是一個時代的體溫,那麼生活則是所有時代的體溫。
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許就能影響歷史進程。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個小故事――一九四年十一月十一日,英國人弗格森夫婦(Ferguson)乘坐「奧托墨東」號(SS Automedon)前往新加坡。半路上,他們的船遭遇了德國的突襲艦,在一場沒怎麼流血的衝突後,英國船投降了。德軍士兵俘虜了船上的乘客和船員,並將他們轉移到突襲艦上。
就在轉移途中,弗格森太太哭著對德國軍官說,她有一套非常昂貴的瓷器茶具,這是她所有的家當,能否讓她帶走。羅格船長(Rogge)同意了她的請求,派出上尉莫爾(Mohr)在行將沉沒的船上找到了這套瓷器,同時也找到了幾大袋英國發往各殖民地的機密文件。德國人將這些機密文件交給了盟友日本。日本人研究這些情報時,發現英國在東南亞殖民地的防務極其鬆懈,幾乎是不設防。日本由此信心大增,決定南下與英美開戰。一年之後,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假如弗格森太太不是因為窮困,不捨得那套瓷器,德軍就不會發現機密文件,日本也無法獲得可靠情報來支持自己的戰略,那麼正在為南進或北進猶豫不決的日本人,能否下定決心進攻東南亞呢?
歷史不能假設,但歷史就是如此巧合。一套珍貴的瓷器和一個人窮志短的女士,為重大的歷史進程加上了一根沉重的稻草。
生活彷彿有一雙看不見的翅膀,不斷搧動,影響著歷史的演變。因為交換不到足夠的鹽、鐵、茶葉,努爾哈赤舉兵叛明,鼎革天下;古代沒有保鮮技術,肉食容易變質,需要重口味的香料烹調,而香料來自遙遠的東方,這促使了哥倫布投奔怒海,尋找神祕的印度,從而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不要以為生活中只有小事,其實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就是經世濟民的大事,鹽和鐵可以傾覆天下,小小的香料也能推動人類進步。
從〈明朝滅亡其實是「天氣」難違?〉、〈唯獨沒有豬!談中國餐桌上的肉料理〉到〈毛詩一部三百兩,清朝京官的隱財政體系〉,在《新週刊》的視野裡,生活史遺珠遍地。我們用銳利的眼睛審視著歷史的故紙堆,從中發現有趣的「新知」,為讀者尋找看不到的角落。
歷史不僅有溫度而且有態度。
我們關心歷史中的普通人。清朝的邱雙租種了一塊甘蔗地,一年租金為白銀二.四兩。收穫的甘蔗後來賣了番銀十七元,大約合白銀十四兩。這麼一算,邱雙的地租不過是收成的百分之十七。平均下來,邱雙每月的淨收入能有一兩白銀,已經夠他們一家生活。
又如萬曆年間藝人的收入,戲班演一場能收「一兩零八分」,後「漸加至三四兩、五六兩」。而那個時代,豬肉每斤.二兩銀子,牛羊肉每斤.一五兩,一隻活雞.四兩,五斤重大鯉魚.一兩,燒酒每瓶.五兩。根據換算,一場堂會的價格只要六千多元人民幣(〈一兩銀子的購買力〉)。
所有歷史又都是當代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我們從〈中國古代紙幣的辛酸史〉看到了關於信用的重要,從〈重農抑商是天大誤解,細說明清商人的權與勢〉觀察到權力尋租的醜態,從〈被施耐庵消費的宋朝「官二代」〉又看到有識之士的信念與擔當。
從二一三年四月,我來到《新週刊》參與創辦〈歷史〉專欄,短短幾年間,我們為讀者展現了幾千年來,華夏中國和她的百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如今我們精選了其中部分文章集結成冊,以饗讀者,以為紀念。
並借此地,感謝決定開設〈歷史〉專欄的前執行總編封新城,感謝幫助專欄成長的前輩何樹青、周可,還要感謝所有為這個專欄供過稿的同事――譚山山、金雯、于青、郭小為、鐘瑜婷等。感謝為〈歷史〉專欄提供各種幫助的教授和學者――樊樹志、李煒光、李冬君、雷頤、馬勇、毛佩琦、張玉法、張鳴、譚伯牛等。感謝段宇宏、李夏恩、司馬戡、田路、吳鉤、楊津濤、閻濱、陳祥等特約作者。
致謝名單難免挂一漏萬,如有遺漏,敬請原諒為盼。
‧摘文
第一部
從公事、家事到房事,古人心照不宣的那些事
細說那些太后的情人們
文/楊津濤
西元前二六五年,彌留之際的秦宣太后想起了情人魏丑夫。她希望情人永遠陪在自己身邊,於是立刻下令:「我死之後,一定要讓魏卿殉葬。」
魏丑夫嚇壞了,託人勸說宣太后:「太后,您也知道,人死了就什麼都不知道了,為什麼還要白白犧牲自己所愛的人呢?如果人死後有另外的世界,您還要陪伴您的丈夫秦惠王,哪有閒暇與魏丑夫談情說愛?」
一番話竟說得宣太后改變了主意,可見她對魏丑夫的愛是真實的。
不知道宣太后有沒有想起義渠王――那個鍾情於她的美貌,和她私通生下兩個孩子的男人。猶記得義渠王最後一次滿心歡喜地來到秦宮,等待他的不是情人的擁抱,而是大秦甲兵。義渠亡國了,宣太后會不會覺得自己愧對義渠王?
宣太后,或者說「羋八子」,這個我們已經沒辦法確定其名字的秦國太后,掌控秦國整整四十年,留下的不只是風流故事,還有一個稱雄列國的大秦。如果沒有她,她的玄孫嬴政能不能成為秦始皇,還是未知數。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太后,宣太后為後世留下了一個有為、但「荒淫」的經典範本。
女人干政禮法不容,男人干政皇帝不容
歷史上有多少個太后曾掌握政權?據《臨朝太后》一書作者周錫山統計,從戰國時的秦宣太后,到晚清的慈禧老佛爺,中國歷史上臨朝或干政的太后達四十三人。其中東漢最多,先後有七人;北宋次之,有五人。西漢呂太后、東漢鄧太后、北魏馮太后、唐朝武則天、遼國蕭太后、清朝慈禧太后等,無論知名度,還是治國能力,都超過歷史上大多數男性皇帝。這些實權太后的出現,有其必然性。
在皇位世襲制下,常會出現皇帝駕崩時,太子只有幾歲、十幾歲,甚至身在襁褓的情況,那麼就需要有人替小皇帝暫時行使權力。能承擔這個職責的,首先是年長的皇族,但他們本來就是皇權最大的威脅,是重點防範的對象,極少有機會出來攝政;其次是有名望的大臣,這些人手握大權後,又很可能上演「禪讓」大戲,乾脆改朝換代。數來數去,能託付大事的只剩下小皇帝的母親――太后。與皇族和權臣相比,太后的地位來自丈夫、兒子,維護王朝正統,最符合她的利益。
女人干政本來是為儒家禮法所不容,但在「家天下」的觀念下,國事其實也是皇帝的家事。太后作為皇帝的母親,在丈夫去世後,以家長身分,替兒子處理政務,可謂理所當然。因此,那些信奉儒家理念的大臣,並不質疑太后攝政的合法性,他們只會拿不同於往常的標準,非議自己的女主。
比如,皇帝在位久了,大臣們都想他活到「萬歲」,要是太后當權的時間長了,他們便憂心如焚。比如范雎看秦宣太后長期掌權,就唆使秦昭襄王奪回權力;在東漢殤帝、安帝時期,臨朝稱制十六年的太后鄧綏,治國有方,又注意約束同族,但因為她生前沒有歸政給安帝,稱制到死而備受非議。
為了情人逼退皇帝,北魏太后「荒淫」有道
馮淑儀十五歲當上北魏文成帝的皇后,二十四歲丈夫去世,太子拓跋弘即位,是為獻文帝(北魏實行「子貴母死」制度,拓跋弘的生母早已被賜死)。最初輔佐小皇帝的是權臣乙渾,但他上臺後排斥異己,圖謀不軌。馮太后當機立斷,誅殺乙渾,控制了朝局。不過,馮太后並不貪戀權力,僅僅過了十八個月,就宣布歸政了。
意氣風發的獻文帝一掌權就迫不及待地趕走馮太后任用的人,這還不夠,他竟然還干涉太后的私生活。大臣李弈長相俊美,最受馮太后寵愛。在另外一些大臣看來,這無疑「有傷風化」,便要求獻文帝出手「整治」。很快,獻文帝找了一個理由,處死李弈,而負責審理此案的官員則獲得高升。
馮太后很不高興,發起反擊,逼迫十八歲的獻文帝禪位給五歲的太子拓跋宏――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太上皇獻文帝沒有就此屈服,他依舊批閱奏章,下發詔書。馮太后越發不爽,終於發動宮廷政變,毒殺獻文帝。之後她被尊為「太皇太后」,又一次面對朝臣,代替孫子孝文帝管理國家。
這時馮太后找情人,再沒人敢說三道四。太原王叡相貌堂堂、隴西李沖風度翩翩,兩人皆被馮太后相中,成為其情人兼心腹。不過,這兩人其實頗有能力,都是北魏的一代名臣。因為馮太后有這麼幾個情人,並有毒殺獻文帝的「劣跡」,以致被史家剝奪了原本屬於她的功勞――所謂「孝文帝改革」,其實主要是由馮太后策劃和推動的。
五一五年,孝文帝的孫子孝明帝元詡即位,胡太后臨朝稱制。論能力,她不比馮太后差,但奢侈無度,又確屬「荒淫」。胡太后第一個情人是孝明帝的叔叔清河王元懌,元懌人長得帥又有才華,在朝中很有名望,被胡太后「逼而幸之」。另一名大臣鄭儼則日夜在宮中陪伴胡太后,即使放假,胡太后也要命一個太監隨鄭儼回家進行監視。於是鄭儼只能和妻子聊聊家事,而不敢有什麼親暱舉動。
將軍楊白花與胡太后發生私情後,害怕引來殺身之禍,一路南下,投靠了梁朝。胡太后思念心上人,作了一首〈楊白花歌〉,讓宮女時時演奏:「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還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裡。」
胡太后的這些作為,引起大臣不滿。北魏宗室元順在朝上直言:「婦人死了丈夫,自稱『未亡人』,要不戴首飾、不穿華麗的衣服。太后母儀天下,現在都快四十歲了,還打扮得這麼嬌豔,讓後世怎麼看?」
胡太后回到宮中,斥責元順:「我千里迢迢地把你找來做官,難道就是讓你當眾侮辱我嗎?」
元順回答:「太后您連天下人的恥笑都不怕,難道還怕我這一番話嗎?」
胡太后無言以對。
北魏政局此時已然大亂,權臣爾朱榮起兵殺入京師,胡太后及幼主元釗一起葬身黃河。
寵幸不過數人,武女皇其實不算花心
武則天(圖1)十三歲入宮,二十五歲丈夫唐太宗去世;二十七歲再次入宮,丈夫是小她四歲的唐高宗。武則天先後嫁給父子二人,這當然很不合禮法,但在這兩段婚姻期間,武則天都沒有外遇。直到六八三年,唐高宗去世,中宗李顯即位,尊武則天為皇太后。
貨郎出身的馮小寶長相英俊、身材健美,被千金公主偶然發現後,獻給了武則天。武則天對馮小寶一見鍾情,為了方便兩人見面,就讓他削髮為僧,改名薛懷義,讓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紹稱他為「叔父」。
薛懷義從此和各位大唐高僧一起宣揚佛法,出入宮中。武則天後來修建了一座白馬寺,就由薛懷義做住持。
在武則天寵愛薛懷義的這十年間,她自己成了大周皇帝,而薛懷義幾次奉命征討突厥,幸運地建功,最後官至右衛大將軍,封鄂國公。薛懷義這時已經厭惡進宮,更喜歡住在白馬寺,顯然是不耐煩去討好七十多歲的女皇帝了。他選拔數千名力量過人的和尚到寺裡,御史周矩判斷這是陰謀作亂的前兆,提醒武則天,沒想到反被薛懷義誣陷,丟了官職。
老太太袒護情人,但總也不見情人來,寂寞難耐,又看上了御醫沈南璆。薛大將軍很快就意識到自己失寵了,一怒之下,放火燒了兩座宣揚佛法的殿堂。武則天知道是情人耍小性子,沒有追究,只是令薛懷義監督重建。誰知薛懷義變得更加有恃無恐,讓武則天對他日益厭煩。不久,薛懷義的陰謀被告發,武則天下令勒死了這個情人。
薛懷義死後,太平公主給母親推薦了張昌宗,張昌宗又讓兄弟張易之一起侍奉女皇帝。張易之當時二十多歲,史稱他「白皙美姿容,善音律歌詞」,是一個多才多藝的美男子。兄弟倆平時臉上塗著粉,身穿華麗的衣服,到宮中「侍寢」。他們的官職一升再升,很快追上當年的薛懷義,當上了國公。可好景不長,七五年張柬之等發動政變,迫使武則天恢復大唐,張昌宗、張易之被殺。
武則天見於史書的情人,也即所謂「面首」,僅有以上這四人。她動過「多選美少年」到宮中陪伴的念頭,但經大臣勸阻,也沒有堅持。正如清朝史學家趙翼所說:「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至千百,后既身為女主,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無足深怪。」
我的兒子就是你的兒子,蕭太后的浪漫情話
對於蕭太后,中國人並不陌生,她是《楊家將》故事裡的重要人物,宋朝的最大對手。蕭太后名叫蕭綽,小名蕭燕燕,嫁給遼景宗耶律賢,父親是遼國的北府宰相。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政治婚姻,蕭燕燕被迫離開自己鍾情的韓德讓。韓德讓的爺爺韓知古是被契丹人掠來的漢人奴隸,後來憑著本事,官至中書令。
遼景宗體弱多病,登基後不久便將大權交給妻子蕭燕燕,並允許她在詔書中自稱「朕」。正是在蕭燕燕的堅持下,遼軍在高梁河大破宋軍,穩定了燕雲十六州。九八二年,遼景宗病重,留下遺言:軍國大事聽皇后命。隨後十二歲的遼聖宗耶律隆緒即位,三十歲的蕭燕燕以太后身分臨朝主政。
蕭太后需要有人幫她一起管理朝政,韓德讓當然是最好的人選。蕭太后話說得很直接:「吾嘗許嫁子,願諧舊好,則幼主當國,亦汝子也。」
意思是說:我們本來就有婚約,現在我的兒子,也是你的兒子,我們一起輔佐他。蕭太后為再續情緣,甚至不惜下毒殺死了韓德讓的髮妻。在這對情侶的配合下,大遼國勢蒸蒸日上。
王學權在〈鐵血巾幗――蕭綽〉一文中,舉了蕭太后與韓德讓「秀恩愛」的幾個例子,說是涿州刺史耶律虎古是韓德讓父親的仇人,韓德讓在大殿藉故公然打死耶律虎古,蕭太后竟不聞不問。又有一次,大臣們一起打馬球,韓德讓技不如人,被大臣胡里室撞下了馬。眼看情人受傷,蕭太后二話不說,當即下令斬了胡里室。蕭太后還為韓德讓賜姓「耶律」,讓他成為小皇帝的「叔叔」。一九年,五十六歲的蕭太后去世;一年多後,韓德讓也隨之而去。遼聖宗將他安葬在蕭太后的陵墓邊,為世人留下了一個浪漫傳奇。
作者:新週刊雜誌社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21-11-10 00:00:00
<內容簡介>
歷史活久見!古代生活跟你以為的不一樣。
傳媒界「話題發源地」《新週刊》為你解構歷史,
挖掘埋藏在故紙堆裡的新鮮事,
用最嚴謹的方式,揭開古人的遮羞布!
內衣外穿是從「保守的」宋朝開始流行的;
古代官府衙門大多是危樓,內勤風險比外勤高;
公使錢是必要之惡,范仲淹、蘇軾都在用;
梁山好漢其實吃不到牛肉;
鴉片戰爭的癥結不在鴉片而是簽證……
一切歷史都是生活史!
生活中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的小事,就是經世濟民的大事,
《新週刊》歷史專欄精選集結,帶你看透透古人的生活大小事。
〈一兩銀子的購買力〉
在流通白銀的明清時期,城市裡一個普通人大約每月能賺到一兩銀子,可以買大約一百公斤大米或二十五公斤豬肉,或者一件私人訂做時裝。而只要三十兩銀子,就能領一個「潘金蓮」級別的美少女回家。
〈梁山好漢上館子絕對不會點牛肉〉
唐宋時期,不管這牛是老得拉不動犁了,還是意外瘸了腿,都不能殺,只能等牛自然死亡。即使有人偷偷殺牛嘗鮮,也不可能像《水滸傳》裡的那些酒家,有如此充足的牛肉供應。實際上,好漢們上館子最可能吆喝小二的是「切兩斤羊肉」。
〈被施耐庵消費的宋朝「官二代」〉
拜《水滸傳》廣泛流傳所賜,施耐庵筆下欺男霸女的「高衙內」成了宋朝「官二代」的典型,然而「高衙內」在歷史上從沒存在過。兩宋141名宰相,可考為「官二代」出身的有62人,其中53人是進士出身,只有9人純靠祖蔭得官。兩宋官場如果非進士出身,想做大官幾乎不可能。
〈徐福跑錯點,應該要去衣索比亞?〉
秦皇漢武求取海外仙方的狂熱行徑和唐朝諸帝對金丹靈藥的前仆後繼,都不過是尋常之舉,為了獲得更長的壽命,人類的想像力可謂無窮無盡。最富想像力的長生妙方來自中世紀的西方,連後世奉為「理性科學之父」的培根也不能免俗,根據他提供的祕方,毒蛇肉乃是絕佳的增壽妙藥,但療效最佳的還是衣索比亞的龍肉。
★目錄:
前言 鹽和鐵可以傾覆天下,小小的香料也能推動人類進步
第一部【從公事、家事到房事,古人心照不宣的那些事】
細說那些太后的情人們/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幸福指數超標的宋朝小販/代表自由與開放的宋朝女人「事業線」/中國古代紙幣的辛酸史/「這房子如何住人?」古代官員的職業風險/徵稅、辦學兼剿匪,古代地方官的斜槓人生/毛詩一部三百兩,清朝京官的隱財政體系/揭黑!清知府的祕密帳本/回到清朝當王爺,不如當縣太爺的臨時工/晚清醫場現形記《醫界鏡》
第二部【從演義小說,到野史雜錄,古人沒說清楚的那些事】
梁山好漢上館子絕對不會點牛肉/重農抑商是天大誤解,細說明清商人的權與勢/公使錢合不合法?從古代官場愛開趴說起/講和才划算!澶淵之盟其實是宋朝賺到了/雍正到底篡位了沒?/皇帝其實很八卦!掌握謠言就是掌握天下/和珅貪汙八億兩?一切都是為了革命大業/為什麼古代帝王那麼喜歡託孤?/宋朝文人的免死金牌「誓碑」真的存在嗎?/被美景與詩詞耽誤的江南血性男兒
第三部【從正事、閒事,到鳥事,古人很有事的那些事】
那些年王公大臣一起開過的玩笑/被施耐庵消費的宋朝「官二代」/考試就是要作弊的明清「官二代」/你懂的──被恐懼和憤怒逼出來的「藝術」/上至麒麟下至老鼠,古代政壇必備吉祥物/官封五品「猴」!令天下士子捶胸的皇帝寵物/啥?皇帝請您再說一遍?/上得朝堂還要入得沙場,古代翻譯不好當
第四部【跨越絲路與海洋,古人早知道就好的那些事】
明朝滅亡其實是「天氣」難違?/風雨雪,歷史上著名的「神助攻」/馬鈴薯不只拯救了麥特戴蒙/被梁啟超黑了?從李鴻章與「雜碎」看食物遷徙/唯獨沒有豬!談中國餐桌上的肉料理/徐福跑錯點,應該要去衣索比亞?/瘟疫,帝國與殖民主義的副產品/明王朝走不出的「馬爾薩斯陷阱」/一紙簽證引發鴉片戰爭?
<作者簡介>
《新週刊》雜誌社
《新週刊》於一九九六年創刊,屬於時事生活類雜誌。歷經二十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國社會變遷敏銳的觀察者與記錄者,讀者眼中暢快淋漓的「觀點供應商」,媒體同行和創意工作者眼中的「話題發源地」,商家及投資人眼中不可忽視的「智囊」和「思想庫」。閱讀著《新週刊》成長的新銳青年,已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中堅力量。
本書為《新週刊》歷史專欄文章精選,收錄吳鉤、葉克飛、李夏恩、王戡、楊津濤等人作品,既嚴謹可靠,又輕鬆有趣。根據內容精選彩圖數十幅。有圖,更有真相!
★內文試閱:
‧前言
鹽和鐵可以傾覆天下,小小的香料也能推動人類進步
文/《新週刊》副主編 唐元鵬
光緒三年,也就是一八七七年,李錫彬考中了進士,擔任內閣中書。李進士窮得不可想像,全家四口每天只吃兩餐,煤炭柴薪都買不起,是真正的「不能舉火」。他每天早上以銀一錢購買開水,供全家洗漱用,每日飯費則控制在京錢一千,也就是六分銀子,只能買四斤饅頭,就著蔥醬鹹菜度日。
從這樣一個小小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什麼呢?
比如作為一個六品京官,窮困潦倒到這個地步,那麼一旦有機會,收受賄賂,貪汙腐化幾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再比如,從這裡我們可以研究光緒年間的物價。每日洗漱用開水要一錢銀子,一個月就要三兩,而四斤饅頭只要六分,如此看來,水比糧食貴多了。
在我們印象中,歷史總是宏大敘事,無論是天災人禍還是戰亂鼎革,展現的多是大時代、大人物、大事件。
但真實豐滿的歷史,是由許許多多不同剖面組成的,更多的往往不是從上位者的嘴裡說出來,更不會被《左傳》、《史記》記錄隻言片語。
一切歷史都是生活史。如果《新週刊》記錄的是一個時代的體溫,那麼生活則是所有時代的體溫。
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許就能影響歷史進程。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個小故事――一九四年十一月十一日,英國人弗格森夫婦(Ferguson)乘坐「奧托墨東」號(SS Automedon)前往新加坡。半路上,他們的船遭遇了德國的突襲艦,在一場沒怎麼流血的衝突後,英國船投降了。德軍士兵俘虜了船上的乘客和船員,並將他們轉移到突襲艦上。
就在轉移途中,弗格森太太哭著對德國軍官說,她有一套非常昂貴的瓷器茶具,這是她所有的家當,能否讓她帶走。羅格船長(Rogge)同意了她的請求,派出上尉莫爾(Mohr)在行將沉沒的船上找到了這套瓷器,同時也找到了幾大袋英國發往各殖民地的機密文件。德國人將這些機密文件交給了盟友日本。日本人研究這些情報時,發現英國在東南亞殖民地的防務極其鬆懈,幾乎是不設防。日本由此信心大增,決定南下與英美開戰。一年之後,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假如弗格森太太不是因為窮困,不捨得那套瓷器,德軍就不會發現機密文件,日本也無法獲得可靠情報來支持自己的戰略,那麼正在為南進或北進猶豫不決的日本人,能否下定決心進攻東南亞呢?
歷史不能假設,但歷史就是如此巧合。一套珍貴的瓷器和一個人窮志短的女士,為重大的歷史進程加上了一根沉重的稻草。
生活彷彿有一雙看不見的翅膀,不斷搧動,影響著歷史的演變。因為交換不到足夠的鹽、鐵、茶葉,努爾哈赤舉兵叛明,鼎革天下;古代沒有保鮮技術,肉食容易變質,需要重口味的香料烹調,而香料來自遙遠的東方,這促使了哥倫布投奔怒海,尋找神祕的印度,從而發現了美洲新大陸。
不要以為生活中只有小事,其實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就是經世濟民的大事,鹽和鐵可以傾覆天下,小小的香料也能推動人類進步。
從〈明朝滅亡其實是「天氣」難違?〉、〈唯獨沒有豬!談中國餐桌上的肉料理〉到〈毛詩一部三百兩,清朝京官的隱財政體系〉,在《新週刊》的視野裡,生活史遺珠遍地。我們用銳利的眼睛審視著歷史的故紙堆,從中發現有趣的「新知」,為讀者尋找看不到的角落。
歷史不僅有溫度而且有態度。
我們關心歷史中的普通人。清朝的邱雙租種了一塊甘蔗地,一年租金為白銀二.四兩。收穫的甘蔗後來賣了番銀十七元,大約合白銀十四兩。這麼一算,邱雙的地租不過是收成的百分之十七。平均下來,邱雙每月的淨收入能有一兩白銀,已經夠他們一家生活。
又如萬曆年間藝人的收入,戲班演一場能收「一兩零八分」,後「漸加至三四兩、五六兩」。而那個時代,豬肉每斤.二兩銀子,牛羊肉每斤.一五兩,一隻活雞.四兩,五斤重大鯉魚.一兩,燒酒每瓶.五兩。根據換算,一場堂會的價格只要六千多元人民幣(〈一兩銀子的購買力〉)。
所有歷史又都是當代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我們從〈中國古代紙幣的辛酸史〉看到了關於信用的重要,從〈重農抑商是天大誤解,細說明清商人的權與勢〉觀察到權力尋租的醜態,從〈被施耐庵消費的宋朝「官二代」〉又看到有識之士的信念與擔當。
從二一三年四月,我來到《新週刊》參與創辦〈歷史〉專欄,短短幾年間,我們為讀者展現了幾千年來,華夏中國和她的百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如今我們精選了其中部分文章集結成冊,以饗讀者,以為紀念。
並借此地,感謝決定開設〈歷史〉專欄的前執行總編封新城,感謝幫助專欄成長的前輩何樹青、周可,還要感謝所有為這個專欄供過稿的同事――譚山山、金雯、于青、郭小為、鐘瑜婷等。感謝為〈歷史〉專欄提供各種幫助的教授和學者――樊樹志、李煒光、李冬君、雷頤、馬勇、毛佩琦、張玉法、張鳴、譚伯牛等。感謝段宇宏、李夏恩、司馬戡、田路、吳鉤、楊津濤、閻濱、陳祥等特約作者。
致謝名單難免挂一漏萬,如有遺漏,敬請原諒為盼。
‧摘文
第一部
從公事、家事到房事,古人心照不宣的那些事
細說那些太后的情人們
文/楊津濤
西元前二六五年,彌留之際的秦宣太后想起了情人魏丑夫。她希望情人永遠陪在自己身邊,於是立刻下令:「我死之後,一定要讓魏卿殉葬。」
魏丑夫嚇壞了,託人勸說宣太后:「太后,您也知道,人死了就什麼都不知道了,為什麼還要白白犧牲自己所愛的人呢?如果人死後有另外的世界,您還要陪伴您的丈夫秦惠王,哪有閒暇與魏丑夫談情說愛?」
一番話竟說得宣太后改變了主意,可見她對魏丑夫的愛是真實的。
不知道宣太后有沒有想起義渠王――那個鍾情於她的美貌,和她私通生下兩個孩子的男人。猶記得義渠王最後一次滿心歡喜地來到秦宮,等待他的不是情人的擁抱,而是大秦甲兵。義渠亡國了,宣太后會不會覺得自己愧對義渠王?
宣太后,或者說「羋八子」,這個我們已經沒辦法確定其名字的秦國太后,掌控秦國整整四十年,留下的不只是風流故事,還有一個稱雄列國的大秦。如果沒有她,她的玄孫嬴政能不能成為秦始皇,還是未知數。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太后,宣太后為後世留下了一個有為、但「荒淫」的經典範本。
女人干政禮法不容,男人干政皇帝不容
歷史上有多少個太后曾掌握政權?據《臨朝太后》一書作者周錫山統計,從戰國時的秦宣太后,到晚清的慈禧老佛爺,中國歷史上臨朝或干政的太后達四十三人。其中東漢最多,先後有七人;北宋次之,有五人。西漢呂太后、東漢鄧太后、北魏馮太后、唐朝武則天、遼國蕭太后、清朝慈禧太后等,無論知名度,還是治國能力,都超過歷史上大多數男性皇帝。這些實權太后的出現,有其必然性。
在皇位世襲制下,常會出現皇帝駕崩時,太子只有幾歲、十幾歲,甚至身在襁褓的情況,那麼就需要有人替小皇帝暫時行使權力。能承擔這個職責的,首先是年長的皇族,但他們本來就是皇權最大的威脅,是重點防範的對象,極少有機會出來攝政;其次是有名望的大臣,這些人手握大權後,又很可能上演「禪讓」大戲,乾脆改朝換代。數來數去,能託付大事的只剩下小皇帝的母親――太后。與皇族和權臣相比,太后的地位來自丈夫、兒子,維護王朝正統,最符合她的利益。
女人干政本來是為儒家禮法所不容,但在「家天下」的觀念下,國事其實也是皇帝的家事。太后作為皇帝的母親,在丈夫去世後,以家長身分,替兒子處理政務,可謂理所當然。因此,那些信奉儒家理念的大臣,並不質疑太后攝政的合法性,他們只會拿不同於往常的標準,非議自己的女主。
比如,皇帝在位久了,大臣們都想他活到「萬歲」,要是太后當權的時間長了,他們便憂心如焚。比如范雎看秦宣太后長期掌權,就唆使秦昭襄王奪回權力;在東漢殤帝、安帝時期,臨朝稱制十六年的太后鄧綏,治國有方,又注意約束同族,但因為她生前沒有歸政給安帝,稱制到死而備受非議。
為了情人逼退皇帝,北魏太后「荒淫」有道
馮淑儀十五歲當上北魏文成帝的皇后,二十四歲丈夫去世,太子拓跋弘即位,是為獻文帝(北魏實行「子貴母死」制度,拓跋弘的生母早已被賜死)。最初輔佐小皇帝的是權臣乙渾,但他上臺後排斥異己,圖謀不軌。馮太后當機立斷,誅殺乙渾,控制了朝局。不過,馮太后並不貪戀權力,僅僅過了十八個月,就宣布歸政了。
意氣風發的獻文帝一掌權就迫不及待地趕走馮太后任用的人,這還不夠,他竟然還干涉太后的私生活。大臣李弈長相俊美,最受馮太后寵愛。在另外一些大臣看來,這無疑「有傷風化」,便要求獻文帝出手「整治」。很快,獻文帝找了一個理由,處死李弈,而負責審理此案的官員則獲得高升。
馮太后很不高興,發起反擊,逼迫十八歲的獻文帝禪位給五歲的太子拓跋宏――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太上皇獻文帝沒有就此屈服,他依舊批閱奏章,下發詔書。馮太后越發不爽,終於發動宮廷政變,毒殺獻文帝。之後她被尊為「太皇太后」,又一次面對朝臣,代替孫子孝文帝管理國家。
這時馮太后找情人,再沒人敢說三道四。太原王叡相貌堂堂、隴西李沖風度翩翩,兩人皆被馮太后相中,成為其情人兼心腹。不過,這兩人其實頗有能力,都是北魏的一代名臣。因為馮太后有這麼幾個情人,並有毒殺獻文帝的「劣跡」,以致被史家剝奪了原本屬於她的功勞――所謂「孝文帝改革」,其實主要是由馮太后策劃和推動的。
五一五年,孝文帝的孫子孝明帝元詡即位,胡太后臨朝稱制。論能力,她不比馮太后差,但奢侈無度,又確屬「荒淫」。胡太后第一個情人是孝明帝的叔叔清河王元懌,元懌人長得帥又有才華,在朝中很有名望,被胡太后「逼而幸之」。另一名大臣鄭儼則日夜在宮中陪伴胡太后,即使放假,胡太后也要命一個太監隨鄭儼回家進行監視。於是鄭儼只能和妻子聊聊家事,而不敢有什麼親暱舉動。
將軍楊白花與胡太后發生私情後,害怕引來殺身之禍,一路南下,投靠了梁朝。胡太后思念心上人,作了一首〈楊白花歌〉,讓宮女時時演奏:「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還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裡。」
胡太后的這些作為,引起大臣不滿。北魏宗室元順在朝上直言:「婦人死了丈夫,自稱『未亡人』,要不戴首飾、不穿華麗的衣服。太后母儀天下,現在都快四十歲了,還打扮得這麼嬌豔,讓後世怎麼看?」
胡太后回到宮中,斥責元順:「我千里迢迢地把你找來做官,難道就是讓你當眾侮辱我嗎?」
元順回答:「太后您連天下人的恥笑都不怕,難道還怕我這一番話嗎?」
胡太后無言以對。
北魏政局此時已然大亂,權臣爾朱榮起兵殺入京師,胡太后及幼主元釗一起葬身黃河。
寵幸不過數人,武女皇其實不算花心
武則天(圖1)十三歲入宮,二十五歲丈夫唐太宗去世;二十七歲再次入宮,丈夫是小她四歲的唐高宗。武則天先後嫁給父子二人,這當然很不合禮法,但在這兩段婚姻期間,武則天都沒有外遇。直到六八三年,唐高宗去世,中宗李顯即位,尊武則天為皇太后。
貨郎出身的馮小寶長相英俊、身材健美,被千金公主偶然發現後,獻給了武則天。武則天對馮小寶一見鍾情,為了方便兩人見面,就讓他削髮為僧,改名薛懷義,讓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紹稱他為「叔父」。
薛懷義從此和各位大唐高僧一起宣揚佛法,出入宮中。武則天後來修建了一座白馬寺,就由薛懷義做住持。
在武則天寵愛薛懷義的這十年間,她自己成了大周皇帝,而薛懷義幾次奉命征討突厥,幸運地建功,最後官至右衛大將軍,封鄂國公。薛懷義這時已經厭惡進宮,更喜歡住在白馬寺,顯然是不耐煩去討好七十多歲的女皇帝了。他選拔數千名力量過人的和尚到寺裡,御史周矩判斷這是陰謀作亂的前兆,提醒武則天,沒想到反被薛懷義誣陷,丟了官職。
老太太袒護情人,但總也不見情人來,寂寞難耐,又看上了御醫沈南璆。薛大將軍很快就意識到自己失寵了,一怒之下,放火燒了兩座宣揚佛法的殿堂。武則天知道是情人耍小性子,沒有追究,只是令薛懷義監督重建。誰知薛懷義變得更加有恃無恐,讓武則天對他日益厭煩。不久,薛懷義的陰謀被告發,武則天下令勒死了這個情人。
薛懷義死後,太平公主給母親推薦了張昌宗,張昌宗又讓兄弟張易之一起侍奉女皇帝。張易之當時二十多歲,史稱他「白皙美姿容,善音律歌詞」,是一個多才多藝的美男子。兄弟倆平時臉上塗著粉,身穿華麗的衣服,到宮中「侍寢」。他們的官職一升再升,很快追上當年的薛懷義,當上了國公。可好景不長,七五年張柬之等發動政變,迫使武則天恢復大唐,張昌宗、張易之被殺。
武則天見於史書的情人,也即所謂「面首」,僅有以上這四人。她動過「多選美少年」到宮中陪伴的念頭,但經大臣勸阻,也沒有堅持。正如清朝史學家趙翼所說:「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至千百,后既身為女主,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無足深怪。」
我的兒子就是你的兒子,蕭太后的浪漫情話
對於蕭太后,中國人並不陌生,她是《楊家將》故事裡的重要人物,宋朝的最大對手。蕭太后名叫蕭綽,小名蕭燕燕,嫁給遼景宗耶律賢,父親是遼國的北府宰相。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政治婚姻,蕭燕燕被迫離開自己鍾情的韓德讓。韓德讓的爺爺韓知古是被契丹人掠來的漢人奴隸,後來憑著本事,官至中書令。
遼景宗體弱多病,登基後不久便將大權交給妻子蕭燕燕,並允許她在詔書中自稱「朕」。正是在蕭燕燕的堅持下,遼軍在高梁河大破宋軍,穩定了燕雲十六州。九八二年,遼景宗病重,留下遺言:軍國大事聽皇后命。隨後十二歲的遼聖宗耶律隆緒即位,三十歲的蕭燕燕以太后身分臨朝主政。
蕭太后需要有人幫她一起管理朝政,韓德讓當然是最好的人選。蕭太后話說得很直接:「吾嘗許嫁子,願諧舊好,則幼主當國,亦汝子也。」
意思是說:我們本來就有婚約,現在我的兒子,也是你的兒子,我們一起輔佐他。蕭太后為再續情緣,甚至不惜下毒殺死了韓德讓的髮妻。在這對情侶的配合下,大遼國勢蒸蒸日上。
王學權在〈鐵血巾幗――蕭綽〉一文中,舉了蕭太后與韓德讓「秀恩愛」的幾個例子,說是涿州刺史耶律虎古是韓德讓父親的仇人,韓德讓在大殿藉故公然打死耶律虎古,蕭太后竟不聞不問。又有一次,大臣們一起打馬球,韓德讓技不如人,被大臣胡里室撞下了馬。眼看情人受傷,蕭太后二話不說,當即下令斬了胡里室。蕭太后還為韓德讓賜姓「耶律」,讓他成為小皇帝的「叔叔」。一九年,五十六歲的蕭太后去世;一年多後,韓德讓也隨之而去。遼聖宗將他安葬在蕭太后的陵墓邊,為世人留下了一個浪漫傳奇。
最新生活新聞
-
-
北市動物園侏儒河馬Thabo適應新環境 19日起亮相
(28 分鐘前) -
捧讀梅花/周桂芳
(29 分鐘前) -
四接環評爭議大 環委決議「通過、不同意開發」2案併陳送審
(32 分鐘前) -
相 親/唐勝一
(34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