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8 | PChome書店
扶正的力量:身動、心靜、靈安,提升正氣,恢復自癒力
扶正的力量:身動、心靜、靈安,提升正氣,恢復自癒力
作者:許中華 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期:2023-06-21 00:00:00
<內容簡介>
正氣內守,病安從來;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許中華醫師專治癌症、重症,多年的行醫路,不乏見證過一些「被醫療放棄」判定為絕症的患者,卻能在鬼門關前「過門不入」。有罹患胰臟癌,卻不就醫也不接受治療,只在佛堂誠心懺悔,結果腫瘤神奇消失的H;有嚴重白血病只服中藥,最後恢復健康的神父。
總結行醫三十年、看診六十萬人次的臨床經驗,許中華醫師將常規醫學解不開的自癒之謎,歸納為一個中心理念:扶正的力量。
每個人都是由身、心、靈組成,三者互相影響,其中一項失去平衡,病邪就會入侵,人就會生病。人雖然可以靠著平衡自己的身心而充實正氣,提高自癒力,然而現代人的自癒力多已衰微,此時就需倚靠扶正的力量。協助人們找到扶正的力量,擺脫病苦是本書最大重點。
恢復健康之道,不假外求,而是讓身、心、靈重回和諧狀態,使正氣充盈,生命力沛然勃發。
身,要動:選擇適性、定量的運動,並持之以恆。
心,要靜:使心安住,往內與自己溝通、對話,清除負面思想。
靈,要安:放下思考,將心神交託給更高的存在。
無論是健康、亞健康的人,還是老者、重病者,只要在每一天的生活中,落實這三項「扶正之道」,就能靠自己補養免疫力、自癒力,使新病辟易,舊疾不復發。更健康的生活,更美好的自己。
這本書適合:
◎曾經確診COVID,深受長新冠後遺症所苦的你
◎曾經或現在正患有惡性腫瘤、癌症,害怕復發的你
◎力不從心,正面臨老化與生活壓力的你
◎關注身心健康,願意相信更好的自己的你
◎對中醫療效好奇、想提升生命力的你
★本書特色:
擅長以溫暖淺白語言,傳遞中醫慈悲智慧的許中華醫師
◎針對長者延緩老化的扶正之道
◎面對死亡、安寧者,如何培福養氣
◎提供真實病例,如何根除癌症復發、絕處逢生
◎喚醒自癒力,師法自然重返健康
◎清除負面情緒,煥發生命力
★目錄:
導讀 寫給眾生的正氣之書
自序 善念起、千手擎.雲來集
緣起 人眾疾疫難─從新冠肺炎疫情說起
第一章 身邊的「醫學奇蹟」
第二章 自癒力、防疫力、生命力都是正氣
第三章 扶正之於天地人
第四章 從變動的天人合一來扶正
第五章 自我療癒的扶正力量
第六章 寬心扶正的力量
第七章 絕地逢生的扶正力量
第八章 延緩老化的扶正力量
第九章 面對死亡的扶正
第十章 身心浄潔的扶正力量
第十一章 與善相應的扶正力量
第十二章 扶正力量的實踐
後記 轉身與傳承
附錄一 但願眾生得離苦──淨冠方篇
附錄二 新冠肺炎居隔日記──緣起、居隔、閉修
附錄三 我的養生三寶──身動、心靜、靈安
<作者簡介>
許中華
致力中西整合醫學,期許把病人的病看好,把學生教好,做一名平民化的醫師。
現任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教授
財團法人台東縣私立芸生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社團法人中華芸生會理事長
學經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院長
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博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西醫雙修)
中、西醫師、內科專科醫師、中西整合專科醫師、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內文試閱:
‧推薦序
寫給眾生的正氣之書
曾育慧 社會關懷工作者
在每一百人就有三十人生病時會看中醫的台灣,我們經常將中醫對某些人療效很好,但其他人卻未見改善的黑盒子寄託於所謂的「先生緣」。這個黑盒子,相信是許多醫師和病人百思不解的謎團,包括行醫多年的許中華院長。
對於那些神奇痊癒的病人,許院長跳脫醫師視角提出了大哉問:他們做對了什麼?一定有種在醫療之外,可以讓病情好轉的力量,如果能搞清楚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量,學會產生這些神奇療效的操作方法,不是可以讓更多人受惠嗎?
探索正氣創造奇蹟
《扶正的力量》這一本書是許醫師行醫三十年,與超過六十萬人次,且多數為癌症患者的互動過程中,經過深刻探索、觀察、實踐和不斷地驗證之後,針對上述大哉問提出最宏觀的解答。本書為芸芸眾生而寫,少有艱澀的中醫理論,更像是一位平易近人有著無比耐心的醫師,以誠摯懇切的心和淺顯易懂的話語,向病人、家屬、健康人娓娓道來。許院長憑藉豐富的醫病經驗闡述正氣的各種面向和不同層次,使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被隨意使用但定義模糊的「正氣」一詞,被賦予明確的意涵,更棒的是可以具體知道怎麼做來提升正氣。以下我嘗試用個人觀點簡要介紹各章節主軸。
本書的編排循序漸進。第一、二章從數個醫學奇蹟引起作者探索奇蹟背後的機制,提出喚醒自癒力、免疫力、生命力的要角,在於正氣。中醫認為「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正氣虛弱時容易受病邪侵襲,因此強調扶正。
作者在第三、四章詳述何謂正氣、正氣如何補充,以及處理邪氣不在消滅它,而是師法自然,透過覺知達到動態的正邪平衡。簡單來講就是檢視自己的狀態,建構和諧的生活環境。這些原則的實踐在第五章,作者先舉一位「老芋仔」病人在罹患肺癌後所做的生活方式改變,充實了正氣,還提到謝簡女士如何走出自己的扶正之路,成為外人眼中的奇蹟。
人人可行的扶正之道
第六章指出身動、心靜、靈安的寬心法則,也是使正氣充盈、喚醒正氣的方法,肝癌患者龔教授靠著寬心六法,成為自己的貴人。第七章進一步談到,即使是低存活率的癌症患者如李豐醫師,也能靠著改變自己而絕處逢生,最特別的是她的作法非常簡單,從勉強自己笑到每天自然而然春風滿面,讓心情自然輕鬆下來。而另一類病人屬於心態淡然者,像是不因罹癌而驚恐、不過分消耗正氣的病人,反而能夠心靜,成為得以存活的5%!第三類的典型是令人動容的趙可式教授,她的信仰深入到骨髓、血液裡,心中再無恐懼,靈安發揮了神奇作用。
第八章談到老化版的身動、心靜、神安,不但能延緩老化過程,甚至在老後依然優雅、獨立、自信與淡然,劉老先生和大善人的例子都值得我們思考。第九章的死亡議題,作者告訴我們如何善終、善生、善別,也就是在思考自己的死亡時,不止要思考死法,更要思考到死為止的活法,真誠面對死亡,才能讓死之幕平和落下。本章的經典案例是一位信奉天主的阿嬤,早上道謝、道愛,晚上臨睡前道歉、道別。她的善終不靠運氣,而是靠她的選擇與準備!
第十章是許院長以自己為例,如何在快車道般的忙碌生活中整頓自己的精氣神,迎接每一天。他的獨特法門除了每日打坐、蔬食,還有源源不絕地輸送愛。因此在最後的兩個篇章,他分享自己和周遭病人成為志工之後,共同建構一個個充滿愛的團體,從癌症病友關懷協會到寬心協會、芸生會到台東芸生基金會,在眾人發心、因緣具足之後,從台北到台東,所有的規畫都能水到渠成。
善與愛的奇緣相會
跟我一樣受過公共衛生訓練的許院長,把扶正理論結合社會互助(公衛的精神)的創新,最能觸動我心。中西醫療本質上都極度的個體化,晚近還進入到強調基因的精準醫療;中醫傳統認為各人體質不同,治療前必須先辨證論治才能對症下藥,沒有所謂標準化的治療,但病人的治療又只能依賴醫師,療效依賴虛無飄渺的「先生緣」。許院長雖行中醫,卻不落入窠臼,提出的扶正理論導入群體健康的精義,指出社會因子和環境因子對健康的影響,用大量的篇幅說明扶正的力量可以靠著愛人和助人得到顯著增強。
書中所舉例子包括忘懷己病卻服侍不輟的雷神父,還有抽到四張人生鬼牌仍關懷自閉兒家庭的孫中光等,都是扶正力量得到強化的展現。書中描述志工服務成就大善的情景,都是以許院長為圓心,逐漸向外擴散的善行共振效應。許院長花這麼多力氣寫這本書,只是要告訴讀者,扶正是自己做得到的。與人為善,就是對自己做好事,也是主動為自己的生命扶正。
「引善」這件事,我是見證。十二年前,我邀請世界知名的孟加拉籍醫師賈福拉(Dr. Zafrullah Chowdhury) 來台。賈福拉醫師在孟加拉獨立戰爭後,創辦人民醫院(Gonoshasthaya Kendra)照顧了上百萬窮苦人家,他訓練鄉村女性擔任大部分的醫療工作,醫療品質不亞於正規醫學院訓練出來的醫師,有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的論文為證,這在今日還是難以超越的創舉。
賈福拉醫師來台時主動提起希望能認識台灣的中醫師,我隨機找到當時的許中華醫務長約下拜會時間。沒想到雙方見面時,最興奮的竟是醫務長本人,他掛著難以置信的笑容,手舞足蹈地說賈福拉醫師是他的偶像。他每學期都會跟學生介紹這位遠在天邊、素未謀面的傳奇人物,沒想到偶像竟從天而降,出現在他的辦公室!為了強調他所言不虛,還開啟電腦展示授課教材,賈福拉醫師的種種報導與照片一張張躍入眼簾,令我們嘖嘖稱奇。
一位是人民醫院的創辦人,致力於醫療的去神祕化,讓醫療參與權回歸社區,另一位則誓為民醫,相信匯集群體的扶正力量足以創造世間樂土,賈福拉醫師雖在日前與世永別,但那一刻台灣與孟加拉的一期一會,難道不是再次驗證善的相應,是多麼的不可思議!
‧摘文
人眾疾疫難──從新冠肺炎疫情說起
從2019年末在中國武漢爆發的新冠肺炎(亦稱COVID-19、武漢肺炎等),疫情延續至今已經近三年。這一波堪稱「世紀災難」的新冠病毒疫情,除造成許多人不幸死傷外,對全世界造成的損傷既深且廣。
初期採取嚴防死守,全民防疫政策的台灣,在防疫前期繳出了漂亮的成績,即使在2021年5月中旬爆發社區流行,也很快獲得有效控制。
當大魔王Delta變異株在7月開始席捲全球時,防疫優等生台灣一樣守得很好。11月Omicron病毒變異株出現,並在12月成為新的強勢病毒,傳播速度更快,更多人被傳染確診。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至2023年3月26日止,全世界確診病例有761,065,454例,其中死亡的病例有6,996,769例;其中台灣確診病例有10,143,788人,死亡18,371人,染疫人口約占總人口數42.5%。
在面對變化層出不窮的新冠病毒及生活上的種種壓力時,我認為,倡導扶持及充實大家的正氣,潔淨身心,不但能與病毒「和平相處,各安其位」,更能帶動集體向善、崇善的環境,令人心思回穩向善。社會正氣充盈,才是最有效的防疫策略。
中醫如何看新冠肺炎
自從新冠肺炎爆發後,世界各地具規模的醫學機構及研究組織,紛紛對新冠肺炎病毒進行研究,尋求破解之道。但在新冠肺炎肆虐世界近三年後,仍缺乏有效率、具信服力的特定治療方式,一般醫院多採取支持性療法來進行醫療。
新冠肺炎病毒SARS-CoV-2屬於冠狀病毒的亞科,變異快,現代醫學的主要思維仍是在確定病毒特性後,找出能克制、消滅新冠病毒的藥物。而從中醫觀點來看,新冠肺炎就是一場「疫癘」,佛經上稱為「人眾疾疫難」,是一場人類浩劫。但新冠肺炎的本質與歷史上曾多次發生的瘟疫有相通之處,例如其發展都是由無形至有形,由小至大,由少至多,由點至面,而且疫病會在附著、相應等作用下擴大、蔓延。
古代中醫醫家以「氣」的概念來看病毒,雖無法感知細菌、病毒等肉眼難見的病原體為何,也不見得懂得以口罩、酒精保護自己,更沒有PCR核酸檢測、快篩等檢驗設備,但卻知道在特定季節或地點,瘟疫會透過空氣或接觸等方式傳播疫病,造成大規模蔓延的發病,甚至死亡。當時的醫家已經懂得以中藥治療瘟病,並以隔離及消滅老鼠等感染源的方式來阻斷傳染途徑。
開創清朝瘟病學派的明末名醫家吳有性(字又可),以畢生的治疫經驗和體會,著有《瘟疫論》一書,並提出「異氣致病」說。認為瘟疫非因風、寒、暑、濕所致,而是由一種不可見的「異氣」(又稱癘氣、戾氣、雜氣)由口鼻侵入,再潛伏於半表半裡間所致。吳有性的瘟疫學說,是傳染病學史上一個偉大的創舉,與現代的病菌學、病毒學接近。他主張「以苦寒攻下」的方法來攻逐邪氣,治療瘟病,吳有性的瘟疫學說與治療原則也為後世醫家如葉天士等溫病學家採用。葉天士因而創立了「衛氣營血」辨證,將外感溫熱,病由淺入深或由輕而重的病理過程分為四個階段,「衛分、氣分、營分、血分」各有其相應的證候特點及病理變化規律,此一辨證法對判斷疫病的傳染路徑及對應治療方法極有幫助。
正氣內存,邪不可干
新冠疫情發生之後,最令大家困惑的是:為什麼有的人即使打了疫苗,仍然會確診?為什麼有些人即使和確診者近距離接觸,甚至生活起居在一起,依然不會被傳染?難道他就是所謂免疫力(抵抗力)超強,「百毒不侵」的「天選之人」?確診者康復後,照理說已得到「無敵星星」,為何仍會一再染疫?為什麼有的確診者即使康復後,身體仍有各種令人不舒服的後遺症?有的人卻能船過水無痕,完全無後遺症……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新病毒而造成的疫病,我們仍有許多疑問與迷惑。
我必須說,有些病毒會與某些人相應,特別喜歡拿他們當殖民地,因此容易染疫。而某些有特殊體質(如免疫系統強大)的人,病毒比較不喜歡接近,即使不小心染疫,通常症狀也都十分輕微,甚至毫無症狀;因為病毒一感應這個人不是理想宿主,此地非久留之地,也會想要離開吧!這讓我立刻想起了《內經.素問》中常為人引用的一個經典句:「正氣內存,邪不可干」。
一個人如果先天之氣充足,加上作息正常,飲食營養均衡,心情樂觀平和,後天之氣未耗損太過,自然正氣旺盛,外邪難以入侵,內邪也難以相應產生,就不會發生疾病。巧的是,這句話的前述句,是黃帝在問減低疫病感染的方法:「余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同,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疫情來時,症狀類似,男女老幼都會被傳染,如何才能減少疫病傳染的機會?所以歧伯才問答:不會被感染的人,體內正氣充足,邪氣不能干擾。疫病的病毒(毒氣)從他們的鼻孔(天牝)進入後,即由腦而出,不會致病。
從中醫醫家及經典對疫病的一些記載可看出,傳染性高的疫病自古有之,和新冠肺炎相比,症狀有相類之處,傳染途徑亦類似,易從鼻孔而入造成感染。他們相信,正氣充足的人能靠著其強大的免疫能力守護身體,免於被病毒侵犯,倖免於疫病之苦。
除了對老祖宗的智慧深感佩服外,在三十年的中醫臨床及研究、教學經驗中,我也發現,正氣不但是個人健康的本源,其與善相應的特性,更能讓大小團體更和諧、美好。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除了「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外,另一句常被引用的經典句是「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兩句話正是中醫的核心理論:一個人若正氣充盈,則病邪(邪氣)難犯;若一個人常受病邪侵襲,追本溯源,必源於其正氣虛弱,病邪不召自來。這裡的「邪」可能是癌細胞、病菌、病毒等,新冠肺炎的冠狀病毒就是其中之一。這可以從一些新冠肺炎確診者即使病癒後,各種後遺症卻尾大不掉,造成身體各系統症狀頻頻一事得到例證。當一個人因某些原因而正氣不足時,就像身體有了破洞,方便病毒趁虛而入。
自從Omicron變異病毒株出現後,其傳播力強,傳染快,雖然絕大部分為輕症或無症狀,但約有四成的確診者在痊癒後仍受後遺症之苦。新冠肺炎後遺症被西方媒體冠以long covid的稱號,代表後遺症復原是一條漫長、艱苦的恢復之路(long-haul),有人將其翻譯為「長新冠」。我不喜歡這個名詞,這long有多長?有一種新冠肺炎漫長而永無結束之日的感覺,我還是願意用「冠後」來稱呼新冠肺炎後遺症。
據統計,後遺症林林總總有兩百多種,常見的也有三十多種。這些後遺症遍及全身,造成器官組織受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例如有人失眠、睡不著,有人咳嗽不止,甚至有喘有痰等呼吸道問題;還有人出現「腦霧」(brain fog)現象,也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變差、反應遲鈍、憂鬱、焦慮、倦怠等症狀;還有人腸胃受損,食慾也不振。其他還有頭痛、頭暈、胸悶、長疹子、渾身痠痛、掉髮盜汗等症狀,可說是全身上下都受影響。
冠後強弱vs正氣盈虛
為何會發生這種情況?根據我的經驗及臨床觀察,最大的差異在於每個人的「正氣」。正氣來自本身的體質和施打疫苗。施打疫苗可增加對病毒的抵抗力,算是增強正氣。正氣充足的人,防疫和自癒力強,不容易被傳染,被傳染後也多為輕症,症狀輕微,兩三天恢復正常,後遺症也少。而正氣不足的人,不但容易被傳染,確診後症狀嚴重,要花比較多天恢復,而且多有後遺症。
有正氣守護的人,即使染病也不嚴重,連癌友亦然。在寬心癌症關懷協會擔任志工多年的幾位資深癌友,在Omicron疫情中也被家人傳染而染疫,不過症狀都很輕微,輕微咳嗽,服下中藥淨冠方之後,三天痊癒,也沒什麼後遺症。這表示他們雖然曾經罹患重症,但經過細心調養、恢復,以及幫助他人,發揚善念,與善相應,故正氣充足,即使感染了病毒,症狀十分輕微,也很快就恢復健康。
與他們相反的是一些症狀嚴重,且後遺症不斷的人,有些人甚至隔離完畢出來,仍咳個不停。這些人可能先天正氣不足,後天又沒有好好維護,所以生病就比較嚴重,即使病好了,依然出現很多後遺症。
這情況也可以用中醫理論解釋,人有五臟六腑,理想狀況是每個臟象都能平衡、和諧,但當新冠病毒開始侵犯身體時,脆弱、正氣不足的臟象就像防禦上的弱點、破口,被病毒跑進來肆虐。這些臟象、破口遭到病毒攻擊後,就如戰後滿目瘡痍的廢墟,必須經過一番整理,恢復正氣,否則很容易出現後遺症。譬如新冠後遺症雖以肺部為主,包括咳喘、疲倦、容易累等症狀,這在中醫來講就是氣虛。又如後天之本的脾臟受損,也會造成正氣不足,故會出現疲累不堪,反覆染疫等虛實證候。
氣虛可能是本身正氣就不足,以致感染病毒時入侵比較嚴重,以中醫「衛氣營血」辨證來看,當病毒侵犯到氣分,肺部就會受影響,會一直咳嗽咳不停,這就是警告你,你的肺部失調、氣不足,病後需要好好照顧,並不是過了就沒事,因為誰也不知道下一波的病毒會不會更厲害?而當全身產生狀況如心悸、胸悶、失眠、腸胃不適、月事不調、腦霧(記憶力減退、昏昏欲睡、無精打采等)、皮膚搔癢出疹、毛髮乾枯燥裂等症狀,中醫會認為這是病毒進入到比較深層次的營分或血分,恢復期較長,需要配合醫師,長期調理;尤其腦霧等,屬於「心」的範疇,更要找到自己信任的、有經驗的醫師來配合調理。
因此,即使表面上看似病癒,如缺乏調理,正氣不足以徹底清理病毒留下的垃圾和汙染,一則恢復緩慢,二則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輕易產生二度傷害。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要減輕冠後的影響,除了藥物治療外,可從三個方向進行調理:一,飲食,吃一些生機食物如黑豆、薏仁、山苦瓜、冬瓜等,調養脾胃,改善身體。脾胃受傷者,可泡百合、金桔、枸杞、杭菊等飲用。「冠後益氣飲」也可幫助冠後恢復。二,運動,若正氣已傷,可多做走路、太極拳、爬山或騎腳踏車等低強度運動,養成身體「動」的習慣,以改善肺、脾、腎氣虛。三,環境,多處身於空氣好、磁場正向的地方,有助減輕腦霧和憂鬱、恐懼、不安心情,多接觸正向的人、氣場及環境。除此之外,睡眠很重要,唯有睡好,才能逐漸擺脫冠後陰影。
正氣有兩種
我認為,病毒感染像一面鏡子,呈現了每個人的真實情況。冠後症狀嚴重的人,代表本身正氣不足。例如新冠疫情初起時,重症病人有許多是住在安養院、養護所的老人家,尤其未施打疫苗者比例更高,前者本來正氣就不足,如又未能藉打疫苗而加強正氣,自然易為病毒所趁。
正氣有兩種,一種是身體強健的正氣,一種是心念上的正氣。身體健康、作息正常、勞逸平衡、飲食有節,而且情志無礙,心存善念的人,自然正氣充足,處於健康的狀態。即使感染病毒,也像蒼蠅飛過一樣,只是淺層稍微沾上。這種「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境界,也就是中醫的「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具體呈現。
先天正氣不足,或者後天使用不節,過度耗損、操勞之處,容易成為病毒入侵的破口,因為病毒就像蟑螂、老鼠一樣,喜歡藏在陰暗、骯髒角落,因為這是它能待下來並且茁壯、發展的地方。恐懼、不安、害怕、抱怨、憎恨、憤怒的負面情緒,也正中病毒下懷,得以就此留駐。
所以,這場疫情也給了大家一個看清自己的機會,正向來看,就像是一次體檢,或像趁著下雨天去檢視房子狀況。你在生病期間和冠後出現的症狀,或多或少反映了身體或心理上的真實狀況,譬如冠後的喘、咳,表示你可能本來喉嚨不太好,比較脆弱;感到疲倦無力、腦霧,可能是平日過度操勞,積壓了不少的壓力,影響生理、心理健康,甚至產生憂鬱、焦慮等情緒障礙。
在面對這場疫情挑戰中,台灣政府的應對雖不完美,但也紮紮實實守護了國人健康,尤其第一線醫護人員更是以生命在貢獻社會。反觀有心人利用恐慌搞出許多奇奇怪怪的事,包括一些索價上萬元但效果不明的防疫、治疫藥物大行其道,還有鎖定民眾的恐懼,讓人為求心安而花錢去買藥效不明的產品,做不知道效用的事情,誘騙不少人當冤大頭。這些商人及騙子利用患者的恐懼心理賺取利益,我在癌症病患身上屢見不鮮,只是今天假疫情之名而行。
發現並補強自己的弱點
既然這場疫情讓許多人付出了健康、時間、精力、金錢等代價,我們不妨靜下來,藉此機會檢視自己身心靈上的弱點和破口。所以說疫病像一面鏡子,將我們個人、社會、國家的實際情況一一映照出來,這些都是對我們心念上的挑戰,我們如能常懷感激、感恩之心,則與病毒相應會減少;不驚慌恐懼,不抱怨生氣,相信正道、善念的力量,則可以心安神寧,也就是發展了正氣。
大家心安,世界就安。這正是中醫講究「扶正」的精妙用處。
第五章 自我療癒的扶正力量
扶正並不意味其中一定有相對於「正」的錯誤或不正之事發生,可能是因為某些不足或缺憾所造成的「虛」,譬如有一些人天生體質虛弱,甚至出生就罹患罕見疾病,讓健康上出現了破口。扶正就是要把「虛」扶起來,把破口補起來,不讓那個地方虛掉、空掉,讓病邪乘虛而入。扶正並不著重在病本身,針對這病展開一連串治療,而是充實正氣,讓我們能夠靠著自己的自癒能力去恢復,即由身體內抵抗病邪的能力加上康復的能力一起做功。
這裡所謂的「正」就是「平衡」,指的是一個人如何藉著身、心、靈各方面平衡而提升自己的自癒力(正氣),這和個人的努力、意志、體能等息息相關。當一個人需要做平衡的輔助時,就是需要進行扶正時,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藉著身動、心靜、神安的法門,努力平衡身、心、靈,以扶持個人的正氣,使其充盈不虛,自然病痛遠離。這也是中醫「扶正」理論的基本原理。
在扶持、維護人體正氣的工程中,身、心、靈都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廣義的「扶正」不是只有吃藥這一回事而已,是身、心、靈的全方位治療,包括相互扶持、陪伴、營養、運動、睡眠等的充分發揮,才能表現出扶正的力量。
而協助人們找到扶正的力量,重建身心靈的和諧,擺脫病痛的苦難,也成了我行醫過程中重要的探索和使命。
扶正力量的發揮
扶正的力量就是自癒的能力,靠自己來療傷止病,這種自癒能力是每個生物的本能,許多人在文明演化的過程中失去了,或削弱了這種能力,大家要把這股力量找回來,或是要重新喚醒這個力量,不容易。
自癒的力量可以藉由一些途徑被喚醒,如宗教信仰、靜坐、愛、善行、不驚、不懼等而產生力量。一些高僧大德及神父,會因為信仰、大愛,產生連結,然後發生自癒的力量。自癒力也可透過一些方法得到補充或加強,如吐納、飲食、醫藥、運動等。但還是有很多人的自癒能力還沒被喚醒,要喚醒這種力量,需要發揮扶正的力量,這些力量可能來自外界,包括大自然。
大自然,包括廣闊的天地,動、植物,都有助人平衡身上病邪氣的功能。有時人生病後,反而是要到空氣清新的地方走走,出外爬爬小山,站在高處向廣闊的穹蒼深呼吸或打坐調息。大自然的無窮力量,有時效果比打針吃藥還好。
人也可以靠著平衡自己的身心而充實正氣,提高自癒力。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例子是一位肺部腫瘤的「老芋仔」病人,他因為咳嗽及氣喘而就醫,後來發現肺部有一顆直徑4至6公分的腫瘤。一般接下來就是進行一連串檢查及相應的治療手段,但個性開朗的他以「年紀大,單身,不要浪費國家資源」拒絕了一切治療。
除了一個月來中醫門診一次,拿一些扶正的藥,他並沒有尋求其他的醫療,而是戒除了抽菸,重新安排生活,搬到新北市烏來山區賃屋而居。山居歲月悠閒而規律,早睡早起,自炊自食,以蔬食為主,連電視、報紙都不看,不聞塵囂,心靜如水。半年後,他回醫院檢查,腫瘤不見了。
其實在進行治療時,不管是扶正或祛邪,病人像是軍隊的主帥,而醫師不過是軍師、謀士、幕僚的角色。當軍隊在準備一場戰役時,軍師可以根據戰場的各種情況,提出適當的作戰方案,供主帥做決策。但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故應該採取那種扶正方法最能幫到自己?完全要根據每個人的身、心、靈的狀況來決定。
扶正注重個體的差異。每個人情況不一樣,不是誰吃了什麼好轉,我就跟著他吃。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身體特質,我們應該要全方位思考,包括飲食、生活、運動、睡眠、情緒等。各方面做到陰陽和諧、平衡,扶正的力量就會產生。
正氣的耗損及扶正
日本一位著書倡導「醫療行為會妨礙安詳死亡」觀念的醫師中村仁一雖然主張「好死好過賴活」,但也非常推崇自癒力,他認為「真正能治癒疾病的核心力量,還是病患自己的自然治癒力。藥物其實只是支援物資,醫護人員也不過是支援者罷了。」自癒力是正氣的一部分,喚醒自癒力,正是扶正的目標之一。
在臨床多年的經驗,歸納、整理數以千計的病例後,我發覺正氣真是好東西,正氣強的人,生命力強,在自癒力及免疫力等方面表現出色,常給人一種體力足、精神好、健康好的感覺,即使有病痛也好得快。這些人常是先天正氣足,後天也維護的好,起居有節,各種營養充分供應不匱乏,消耗不大。相對的,正氣弱的人,體力衰,精神差,看起來神色就差,不但容易生病,而且生病不容易好。
人的五臟六腑中皆有正氣,雖是好東西,可惜是消耗品。先天之氣是一個人健康的老本,厚薄程度因人而異,但不可逆的特性則一樣,都是用完就沒有了的消耗品。小孩子的先天之氣最足,先天之氣消耗多的老人正氣也少,如果後天之氣再得不到適當調養或補充,正氣消耗完,人也就死了。
既然先天之氣無法補充,維護一個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就是後天之氣,也就是靠脾胃吸收的水穀精華及各種營養,提供給全身組織器官的日常運作。養護得宜則生命蓬勃發展,養護失當任意揮霍則耗損加大加快,不但減損壽命,更容易重症大病。
醫師可以藉著藥物或疫苗來提高人的正氣,而任何注重養生之道,並在身體及精神方面做到均衡發展的人,可以因這些扶正的力量增加正氣的比例,提升自癒力。如果做不到加分,反而不斷損耗精氣減分,即使各種補品或補藥吃再多也沒用。
一般人談到正氣就會聯想到「補」,總想藉著各種食補、藥補,來增強自己的體質,提升免疫力及自癒力,而上了年紀的人,更習於靠「補」。但我們要認清,不論食物、藥物,還是得要靠自己的脾胃來吸收,然後傳送營養至身體各器官組織,才能產生正氣。如果本身的臟腑、器官功能消退,已無力產生需要的正氣,這時想補正氣,反而可能補到邪氣。臨床上不乏因補錯而導致生病的案例,不可不慎。
造成現代人正氣損耗過大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如無節制的暴飲暴食,常攝取高油、高糖的食物如炸雞排、蛋糕、甜點等,更以高糖的冰飲如珍珠奶茶等為日常飲料,或動輒節食減肥等,都是在日常生活的肆意中一點一滴損耗寶貴的正氣。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時常熬夜、晚睡晚起、不吃早餐、日夜顛倒的生活,或沉迷於電腦遊戲、邊吃飯邊看3C產品的習慣,或陷入工作過勞、缺少運動、睡眠品質差的壓力循環等,都會造成身體失衡,正氣耗損,自癒力變差。當生活失去節制,身體長期攝取過多的糖分、油脂而失去平衡後,就會導向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問題,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立刻如影隨形,甚至引發不同的癌症。
人若正氣足,邪氣不可侵,則免疫力強,痊癒能力佳,病邪臨身亦不用懼怕。要扶持一個人的正氣,盡量減少損耗,其實說簡單也簡單,並不需要找什麼天地奇珍,或吞服什麼靈 丹妙藥,只要改變一個人的飲食習慣,糾正不好的生活習性,就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先天體質不那麼好的人,如果後天還不知道保養維護,在健康上就會大打折扣。
從身心靈扶持正氣
有幾句簡單的養生口訣:「身體常動,走路最好。飲食清淡,蔬食為佳。身心淨潔,知足常樂。生命輪轉,淡安自在。」這堪稱是對扶正力量的畫龍點睛。前四句講的是運動和飲食,後四句是心緒的平靜和安住。
不管是「扶正」或「祛邪」,中醫都講究兼顧身心的整體性治療,因為身體的病痛,常和心理的健康息息相關,譬如中醫講情志病:「過喜傷心,過悲傷肺,過怒傷肝,憂思傷脾,驚恐傷腎。」就指向心理情緒與生理功能的密切關聯,其中對現代人影響最大的,就是來自工作、家庭、社會、人際關係的種種壓力。
我們所處的環境常充滿各種的「不得已」,久而久之形成壓力,造成各種身心疾病。長期的壓力和負面情緒,不但會造成各種情志病,而且會令正氣衰頹,免疫力下降,因此,情志的調養十分重要。不要事事求完美,給自己難以承受的壓力。覺得壓力大的人,要勇於面對造成自己壓力及負面情緒的來源,才能找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想辦法調節壓力,紓解或排除沉重的壓力,如轉念看事情、適時出外休假、旅行,或培養可減壓的嗜好如聽音樂、閱讀等,必要時不妨採取釜底抽薪的方法捨棄壓力源,包括辭職、退休、搬家或疏遠令他操煩的人事物。
我曾勸過多位癌症病人退休或辭職,因為他們的病根就在工作壓力,聽勸的癌友果然病情迅速有起色。此外,如果病患在面臨重症的打擊時,猶能把持住心緒的平靜,神也安得住,不驚恐、害怕,也不致因出現負面情緒的浪潮而損耗正氣,有時會對病情發展產生不可思議的神奇效果。
扶正常常是身、心、靈一體的全方位治療,不但治療肉體上的疼痛,還要照顧到心靈的健康,兩者同樣重要。在醫療上,對「身」的扶正,是以「寬心飲」為主的中醫藥治療,用以調氣及補氣之不足。在「心靈」上的扶正有兩種,一是以音樂療法為主,芳香療法為輔;二是以打坐、呼吸、吐納為主,讓心靜下來,心情安定,方能不驚懼、不害怕,不再無端陷入恐慌。
至於在「靈」方面,屬於比較高層次的靈性活動,常和宗教信仰、個人信念或善的實踐相聯,一般人要一步到位不容易,要找到信任的醫師、團隊,找到你的信仰,讓你有信心、有寄託,有疑惑時大家可以相互鼓勵。基本上,有靠山就可以發揮扶正的力量。
過去十多年,台灣癌症關懷寬心協會及芸生會的志工們,不辭辛苦,時常到台東偏鄉去協助病患義診等活動,在善念及愛心相互激蕩下,也創造出正念、正向的磁場,發揮了極佳的扶正效果。讓自己沉浸在喜歡的寧靜氛圍中,心情得到平靜,你也可以得到扶正的力量。
作者:許中華 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期:2023-06-21 00:00:00
<內容簡介>
正氣內守,病安從來;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許中華醫師專治癌症、重症,多年的行醫路,不乏見證過一些「被醫療放棄」判定為絕症的患者,卻能在鬼門關前「過門不入」。有罹患胰臟癌,卻不就醫也不接受治療,只在佛堂誠心懺悔,結果腫瘤神奇消失的H;有嚴重白血病只服中藥,最後恢復健康的神父。
總結行醫三十年、看診六十萬人次的臨床經驗,許中華醫師將常規醫學解不開的自癒之謎,歸納為一個中心理念:扶正的力量。
每個人都是由身、心、靈組成,三者互相影響,其中一項失去平衡,病邪就會入侵,人就會生病。人雖然可以靠著平衡自己的身心而充實正氣,提高自癒力,然而現代人的自癒力多已衰微,此時就需倚靠扶正的力量。協助人們找到扶正的力量,擺脫病苦是本書最大重點。
恢復健康之道,不假外求,而是讓身、心、靈重回和諧狀態,使正氣充盈,生命力沛然勃發。
身,要動:選擇適性、定量的運動,並持之以恆。
心,要靜:使心安住,往內與自己溝通、對話,清除負面思想。
靈,要安:放下思考,將心神交託給更高的存在。
無論是健康、亞健康的人,還是老者、重病者,只要在每一天的生活中,落實這三項「扶正之道」,就能靠自己補養免疫力、自癒力,使新病辟易,舊疾不復發。更健康的生活,更美好的自己。
這本書適合:
◎曾經確診COVID,深受長新冠後遺症所苦的你
◎曾經或現在正患有惡性腫瘤、癌症,害怕復發的你
◎力不從心,正面臨老化與生活壓力的你
◎關注身心健康,願意相信更好的自己的你
◎對中醫療效好奇、想提升生命力的你
★本書特色:
擅長以溫暖淺白語言,傳遞中醫慈悲智慧的許中華醫師
◎針對長者延緩老化的扶正之道
◎面對死亡、安寧者,如何培福養氣
◎提供真實病例,如何根除癌症復發、絕處逢生
◎喚醒自癒力,師法自然重返健康
◎清除負面情緒,煥發生命力
★目錄:
導讀 寫給眾生的正氣之書
自序 善念起、千手擎.雲來集
緣起 人眾疾疫難─從新冠肺炎疫情說起
第一章 身邊的「醫學奇蹟」
第二章 自癒力、防疫力、生命力都是正氣
第三章 扶正之於天地人
第四章 從變動的天人合一來扶正
第五章 自我療癒的扶正力量
第六章 寬心扶正的力量
第七章 絕地逢生的扶正力量
第八章 延緩老化的扶正力量
第九章 面對死亡的扶正
第十章 身心浄潔的扶正力量
第十一章 與善相應的扶正力量
第十二章 扶正力量的實踐
後記 轉身與傳承
附錄一 但願眾生得離苦──淨冠方篇
附錄二 新冠肺炎居隔日記──緣起、居隔、閉修
附錄三 我的養生三寶──身動、心靜、靈安
<作者簡介>
許中華
致力中西整合醫學,期許把病人的病看好,把學生教好,做一名平民化的醫師。
現任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教授
財團法人台東縣私立芸生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社團法人中華芸生會理事長
學經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院長
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博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西醫雙修)
中、西醫師、內科專科醫師、中西整合專科醫師、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內文試閱:
‧推薦序
寫給眾生的正氣之書
曾育慧 社會關懷工作者
在每一百人就有三十人生病時會看中醫的台灣,我們經常將中醫對某些人療效很好,但其他人卻未見改善的黑盒子寄託於所謂的「先生緣」。這個黑盒子,相信是許多醫師和病人百思不解的謎團,包括行醫多年的許中華院長。
對於那些神奇痊癒的病人,許院長跳脫醫師視角提出了大哉問:他們做對了什麼?一定有種在醫療之外,可以讓病情好轉的力量,如果能搞清楚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量,學會產生這些神奇療效的操作方法,不是可以讓更多人受惠嗎?
探索正氣創造奇蹟
《扶正的力量》這一本書是許醫師行醫三十年,與超過六十萬人次,且多數為癌症患者的互動過程中,經過深刻探索、觀察、實踐和不斷地驗證之後,針對上述大哉問提出最宏觀的解答。本書為芸芸眾生而寫,少有艱澀的中醫理論,更像是一位平易近人有著無比耐心的醫師,以誠摯懇切的心和淺顯易懂的話語,向病人、家屬、健康人娓娓道來。許院長憑藉豐富的醫病經驗闡述正氣的各種面向和不同層次,使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被隨意使用但定義模糊的「正氣」一詞,被賦予明確的意涵,更棒的是可以具體知道怎麼做來提升正氣。以下我嘗試用個人觀點簡要介紹各章節主軸。
本書的編排循序漸進。第一、二章從數個醫學奇蹟引起作者探索奇蹟背後的機制,提出喚醒自癒力、免疫力、生命力的要角,在於正氣。中醫認為「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正氣虛弱時容易受病邪侵襲,因此強調扶正。
作者在第三、四章詳述何謂正氣、正氣如何補充,以及處理邪氣不在消滅它,而是師法自然,透過覺知達到動態的正邪平衡。簡單來講就是檢視自己的狀態,建構和諧的生活環境。這些原則的實踐在第五章,作者先舉一位「老芋仔」病人在罹患肺癌後所做的生活方式改變,充實了正氣,還提到謝簡女士如何走出自己的扶正之路,成為外人眼中的奇蹟。
人人可行的扶正之道
第六章指出身動、心靜、靈安的寬心法則,也是使正氣充盈、喚醒正氣的方法,肝癌患者龔教授靠著寬心六法,成為自己的貴人。第七章進一步談到,即使是低存活率的癌症患者如李豐醫師,也能靠著改變自己而絕處逢生,最特別的是她的作法非常簡單,從勉強自己笑到每天自然而然春風滿面,讓心情自然輕鬆下來。而另一類病人屬於心態淡然者,像是不因罹癌而驚恐、不過分消耗正氣的病人,反而能夠心靜,成為得以存活的5%!第三類的典型是令人動容的趙可式教授,她的信仰深入到骨髓、血液裡,心中再無恐懼,靈安發揮了神奇作用。
第八章談到老化版的身動、心靜、神安,不但能延緩老化過程,甚至在老後依然優雅、獨立、自信與淡然,劉老先生和大善人的例子都值得我們思考。第九章的死亡議題,作者告訴我們如何善終、善生、善別,也就是在思考自己的死亡時,不止要思考死法,更要思考到死為止的活法,真誠面對死亡,才能讓死之幕平和落下。本章的經典案例是一位信奉天主的阿嬤,早上道謝、道愛,晚上臨睡前道歉、道別。她的善終不靠運氣,而是靠她的選擇與準備!
第十章是許院長以自己為例,如何在快車道般的忙碌生活中整頓自己的精氣神,迎接每一天。他的獨特法門除了每日打坐、蔬食,還有源源不絕地輸送愛。因此在最後的兩個篇章,他分享自己和周遭病人成為志工之後,共同建構一個個充滿愛的團體,從癌症病友關懷協會到寬心協會、芸生會到台東芸生基金會,在眾人發心、因緣具足之後,從台北到台東,所有的規畫都能水到渠成。
善與愛的奇緣相會
跟我一樣受過公共衛生訓練的許院長,把扶正理論結合社會互助(公衛的精神)的創新,最能觸動我心。中西醫療本質上都極度的個體化,晚近還進入到強調基因的精準醫療;中醫傳統認為各人體質不同,治療前必須先辨證論治才能對症下藥,沒有所謂標準化的治療,但病人的治療又只能依賴醫師,療效依賴虛無飄渺的「先生緣」。許院長雖行中醫,卻不落入窠臼,提出的扶正理論導入群體健康的精義,指出社會因子和環境因子對健康的影響,用大量的篇幅說明扶正的力量可以靠著愛人和助人得到顯著增強。
書中所舉例子包括忘懷己病卻服侍不輟的雷神父,還有抽到四張人生鬼牌仍關懷自閉兒家庭的孫中光等,都是扶正力量得到強化的展現。書中描述志工服務成就大善的情景,都是以許院長為圓心,逐漸向外擴散的善行共振效應。許院長花這麼多力氣寫這本書,只是要告訴讀者,扶正是自己做得到的。與人為善,就是對自己做好事,也是主動為自己的生命扶正。
「引善」這件事,我是見證。十二年前,我邀請世界知名的孟加拉籍醫師賈福拉(Dr. Zafrullah Chowdhury) 來台。賈福拉醫師在孟加拉獨立戰爭後,創辦人民醫院(Gonoshasthaya Kendra)照顧了上百萬窮苦人家,他訓練鄉村女性擔任大部分的醫療工作,醫療品質不亞於正規醫學院訓練出來的醫師,有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的論文為證,這在今日還是難以超越的創舉。
賈福拉醫師來台時主動提起希望能認識台灣的中醫師,我隨機找到當時的許中華醫務長約下拜會時間。沒想到雙方見面時,最興奮的竟是醫務長本人,他掛著難以置信的笑容,手舞足蹈地說賈福拉醫師是他的偶像。他每學期都會跟學生介紹這位遠在天邊、素未謀面的傳奇人物,沒想到偶像竟從天而降,出現在他的辦公室!為了強調他所言不虛,還開啟電腦展示授課教材,賈福拉醫師的種種報導與照片一張張躍入眼簾,令我們嘖嘖稱奇。
一位是人民醫院的創辦人,致力於醫療的去神祕化,讓醫療參與權回歸社區,另一位則誓為民醫,相信匯集群體的扶正力量足以創造世間樂土,賈福拉醫師雖在日前與世永別,但那一刻台灣與孟加拉的一期一會,難道不是再次驗證善的相應,是多麼的不可思議!
‧摘文
人眾疾疫難──從新冠肺炎疫情說起
從2019年末在中國武漢爆發的新冠肺炎(亦稱COVID-19、武漢肺炎等),疫情延續至今已經近三年。這一波堪稱「世紀災難」的新冠病毒疫情,除造成許多人不幸死傷外,對全世界造成的損傷既深且廣。
初期採取嚴防死守,全民防疫政策的台灣,在防疫前期繳出了漂亮的成績,即使在2021年5月中旬爆發社區流行,也很快獲得有效控制。
當大魔王Delta變異株在7月開始席捲全球時,防疫優等生台灣一樣守得很好。11月Omicron病毒變異株出現,並在12月成為新的強勢病毒,傳播速度更快,更多人被傳染確診。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至2023年3月26日止,全世界確診病例有761,065,454例,其中死亡的病例有6,996,769例;其中台灣確診病例有10,143,788人,死亡18,371人,染疫人口約占總人口數42.5%。
在面對變化層出不窮的新冠病毒及生活上的種種壓力時,我認為,倡導扶持及充實大家的正氣,潔淨身心,不但能與病毒「和平相處,各安其位」,更能帶動集體向善、崇善的環境,令人心思回穩向善。社會正氣充盈,才是最有效的防疫策略。
中醫如何看新冠肺炎
自從新冠肺炎爆發後,世界各地具規模的醫學機構及研究組織,紛紛對新冠肺炎病毒進行研究,尋求破解之道。但在新冠肺炎肆虐世界近三年後,仍缺乏有效率、具信服力的特定治療方式,一般醫院多採取支持性療法來進行醫療。
新冠肺炎病毒SARS-CoV-2屬於冠狀病毒的亞科,變異快,現代醫學的主要思維仍是在確定病毒特性後,找出能克制、消滅新冠病毒的藥物。而從中醫觀點來看,新冠肺炎就是一場「疫癘」,佛經上稱為「人眾疾疫難」,是一場人類浩劫。但新冠肺炎的本質與歷史上曾多次發生的瘟疫有相通之處,例如其發展都是由無形至有形,由小至大,由少至多,由點至面,而且疫病會在附著、相應等作用下擴大、蔓延。
古代中醫醫家以「氣」的概念來看病毒,雖無法感知細菌、病毒等肉眼難見的病原體為何,也不見得懂得以口罩、酒精保護自己,更沒有PCR核酸檢測、快篩等檢驗設備,但卻知道在特定季節或地點,瘟疫會透過空氣或接觸等方式傳播疫病,造成大規模蔓延的發病,甚至死亡。當時的醫家已經懂得以中藥治療瘟病,並以隔離及消滅老鼠等感染源的方式來阻斷傳染途徑。
開創清朝瘟病學派的明末名醫家吳有性(字又可),以畢生的治疫經驗和體會,著有《瘟疫論》一書,並提出「異氣致病」說。認為瘟疫非因風、寒、暑、濕所致,而是由一種不可見的「異氣」(又稱癘氣、戾氣、雜氣)由口鼻侵入,再潛伏於半表半裡間所致。吳有性的瘟疫學說,是傳染病學史上一個偉大的創舉,與現代的病菌學、病毒學接近。他主張「以苦寒攻下」的方法來攻逐邪氣,治療瘟病,吳有性的瘟疫學說與治療原則也為後世醫家如葉天士等溫病學家採用。葉天士因而創立了「衛氣營血」辨證,將外感溫熱,病由淺入深或由輕而重的病理過程分為四個階段,「衛分、氣分、營分、血分」各有其相應的證候特點及病理變化規律,此一辨證法對判斷疫病的傳染路徑及對應治療方法極有幫助。
正氣內存,邪不可干
新冠疫情發生之後,最令大家困惑的是:為什麼有的人即使打了疫苗,仍然會確診?為什麼有些人即使和確診者近距離接觸,甚至生活起居在一起,依然不會被傳染?難道他就是所謂免疫力(抵抗力)超強,「百毒不侵」的「天選之人」?確診者康復後,照理說已得到「無敵星星」,為何仍會一再染疫?為什麼有的確診者即使康復後,身體仍有各種令人不舒服的後遺症?有的人卻能船過水無痕,完全無後遺症……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新病毒而造成的疫病,我們仍有許多疑問與迷惑。
我必須說,有些病毒會與某些人相應,特別喜歡拿他們當殖民地,因此容易染疫。而某些有特殊體質(如免疫系統強大)的人,病毒比較不喜歡接近,即使不小心染疫,通常症狀也都十分輕微,甚至毫無症狀;因為病毒一感應這個人不是理想宿主,此地非久留之地,也會想要離開吧!這讓我立刻想起了《內經.素問》中常為人引用的一個經典句:「正氣內存,邪不可干」。
一個人如果先天之氣充足,加上作息正常,飲食營養均衡,心情樂觀平和,後天之氣未耗損太過,自然正氣旺盛,外邪難以入侵,內邪也難以相應產生,就不會發生疾病。巧的是,這句話的前述句,是黃帝在問減低疫病感染的方法:「余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同,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疫情來時,症狀類似,男女老幼都會被傳染,如何才能減少疫病傳染的機會?所以歧伯才問答:不會被感染的人,體內正氣充足,邪氣不能干擾。疫病的病毒(毒氣)從他們的鼻孔(天牝)進入後,即由腦而出,不會致病。
從中醫醫家及經典對疫病的一些記載可看出,傳染性高的疫病自古有之,和新冠肺炎相比,症狀有相類之處,傳染途徑亦類似,易從鼻孔而入造成感染。他們相信,正氣充足的人能靠著其強大的免疫能力守護身體,免於被病毒侵犯,倖免於疫病之苦。
除了對老祖宗的智慧深感佩服外,在三十年的中醫臨床及研究、教學經驗中,我也發現,正氣不但是個人健康的本源,其與善相應的特性,更能讓大小團體更和諧、美好。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除了「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外,另一句常被引用的經典句是「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兩句話正是中醫的核心理論:一個人若正氣充盈,則病邪(邪氣)難犯;若一個人常受病邪侵襲,追本溯源,必源於其正氣虛弱,病邪不召自來。這裡的「邪」可能是癌細胞、病菌、病毒等,新冠肺炎的冠狀病毒就是其中之一。這可以從一些新冠肺炎確診者即使病癒後,各種後遺症卻尾大不掉,造成身體各系統症狀頻頻一事得到例證。當一個人因某些原因而正氣不足時,就像身體有了破洞,方便病毒趁虛而入。
自從Omicron變異病毒株出現後,其傳播力強,傳染快,雖然絕大部分為輕症或無症狀,但約有四成的確診者在痊癒後仍受後遺症之苦。新冠肺炎後遺症被西方媒體冠以long covid的稱號,代表後遺症復原是一條漫長、艱苦的恢復之路(long-haul),有人將其翻譯為「長新冠」。我不喜歡這個名詞,這long有多長?有一種新冠肺炎漫長而永無結束之日的感覺,我還是願意用「冠後」來稱呼新冠肺炎後遺症。
據統計,後遺症林林總總有兩百多種,常見的也有三十多種。這些後遺症遍及全身,造成器官組織受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例如有人失眠、睡不著,有人咳嗽不止,甚至有喘有痰等呼吸道問題;還有人出現「腦霧」(brain fog)現象,也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變差、反應遲鈍、憂鬱、焦慮、倦怠等症狀;還有人腸胃受損,食慾也不振。其他還有頭痛、頭暈、胸悶、長疹子、渾身痠痛、掉髮盜汗等症狀,可說是全身上下都受影響。
冠後強弱vs正氣盈虛
為何會發生這種情況?根據我的經驗及臨床觀察,最大的差異在於每個人的「正氣」。正氣來自本身的體質和施打疫苗。施打疫苗可增加對病毒的抵抗力,算是增強正氣。正氣充足的人,防疫和自癒力強,不容易被傳染,被傳染後也多為輕症,症狀輕微,兩三天恢復正常,後遺症也少。而正氣不足的人,不但容易被傳染,確診後症狀嚴重,要花比較多天恢復,而且多有後遺症。
有正氣守護的人,即使染病也不嚴重,連癌友亦然。在寬心癌症關懷協會擔任志工多年的幾位資深癌友,在Omicron疫情中也被家人傳染而染疫,不過症狀都很輕微,輕微咳嗽,服下中藥淨冠方之後,三天痊癒,也沒什麼後遺症。這表示他們雖然曾經罹患重症,但經過細心調養、恢復,以及幫助他人,發揚善念,與善相應,故正氣充足,即使感染了病毒,症狀十分輕微,也很快就恢復健康。
與他們相反的是一些症狀嚴重,且後遺症不斷的人,有些人甚至隔離完畢出來,仍咳個不停。這些人可能先天正氣不足,後天又沒有好好維護,所以生病就比較嚴重,即使病好了,依然出現很多後遺症。
這情況也可以用中醫理論解釋,人有五臟六腑,理想狀況是每個臟象都能平衡、和諧,但當新冠病毒開始侵犯身體時,脆弱、正氣不足的臟象就像防禦上的弱點、破口,被病毒跑進來肆虐。這些臟象、破口遭到病毒攻擊後,就如戰後滿目瘡痍的廢墟,必須經過一番整理,恢復正氣,否則很容易出現後遺症。譬如新冠後遺症雖以肺部為主,包括咳喘、疲倦、容易累等症狀,這在中醫來講就是氣虛。又如後天之本的脾臟受損,也會造成正氣不足,故會出現疲累不堪,反覆染疫等虛實證候。
氣虛可能是本身正氣就不足,以致感染病毒時入侵比較嚴重,以中醫「衛氣營血」辨證來看,當病毒侵犯到氣分,肺部就會受影響,會一直咳嗽咳不停,這就是警告你,你的肺部失調、氣不足,病後需要好好照顧,並不是過了就沒事,因為誰也不知道下一波的病毒會不會更厲害?而當全身產生狀況如心悸、胸悶、失眠、腸胃不適、月事不調、腦霧(記憶力減退、昏昏欲睡、無精打采等)、皮膚搔癢出疹、毛髮乾枯燥裂等症狀,中醫會認為這是病毒進入到比較深層次的營分或血分,恢復期較長,需要配合醫師,長期調理;尤其腦霧等,屬於「心」的範疇,更要找到自己信任的、有經驗的醫師來配合調理。
因此,即使表面上看似病癒,如缺乏調理,正氣不足以徹底清理病毒留下的垃圾和汙染,一則恢復緩慢,二則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輕易產生二度傷害。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要減輕冠後的影響,除了藥物治療外,可從三個方向進行調理:一,飲食,吃一些生機食物如黑豆、薏仁、山苦瓜、冬瓜等,調養脾胃,改善身體。脾胃受傷者,可泡百合、金桔、枸杞、杭菊等飲用。「冠後益氣飲」也可幫助冠後恢復。二,運動,若正氣已傷,可多做走路、太極拳、爬山或騎腳踏車等低強度運動,養成身體「動」的習慣,以改善肺、脾、腎氣虛。三,環境,多處身於空氣好、磁場正向的地方,有助減輕腦霧和憂鬱、恐懼、不安心情,多接觸正向的人、氣場及環境。除此之外,睡眠很重要,唯有睡好,才能逐漸擺脫冠後陰影。
正氣有兩種
我認為,病毒感染像一面鏡子,呈現了每個人的真實情況。冠後症狀嚴重的人,代表本身正氣不足。例如新冠疫情初起時,重症病人有許多是住在安養院、養護所的老人家,尤其未施打疫苗者比例更高,前者本來正氣就不足,如又未能藉打疫苗而加強正氣,自然易為病毒所趁。
正氣有兩種,一種是身體強健的正氣,一種是心念上的正氣。身體健康、作息正常、勞逸平衡、飲食有節,而且情志無礙,心存善念的人,自然正氣充足,處於健康的狀態。即使感染病毒,也像蒼蠅飛過一樣,只是淺層稍微沾上。這種「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境界,也就是中醫的「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具體呈現。
先天正氣不足,或者後天使用不節,過度耗損、操勞之處,容易成為病毒入侵的破口,因為病毒就像蟑螂、老鼠一樣,喜歡藏在陰暗、骯髒角落,因為這是它能待下來並且茁壯、發展的地方。恐懼、不安、害怕、抱怨、憎恨、憤怒的負面情緒,也正中病毒下懷,得以就此留駐。
所以,這場疫情也給了大家一個看清自己的機會,正向來看,就像是一次體檢,或像趁著下雨天去檢視房子狀況。你在生病期間和冠後出現的症狀,或多或少反映了身體或心理上的真實狀況,譬如冠後的喘、咳,表示你可能本來喉嚨不太好,比較脆弱;感到疲倦無力、腦霧,可能是平日過度操勞,積壓了不少的壓力,影響生理、心理健康,甚至產生憂鬱、焦慮等情緒障礙。
在面對這場疫情挑戰中,台灣政府的應對雖不完美,但也紮紮實實守護了國人健康,尤其第一線醫護人員更是以生命在貢獻社會。反觀有心人利用恐慌搞出許多奇奇怪怪的事,包括一些索價上萬元但效果不明的防疫、治疫藥物大行其道,還有鎖定民眾的恐懼,讓人為求心安而花錢去買藥效不明的產品,做不知道效用的事情,誘騙不少人當冤大頭。這些商人及騙子利用患者的恐懼心理賺取利益,我在癌症病患身上屢見不鮮,只是今天假疫情之名而行。
發現並補強自己的弱點
既然這場疫情讓許多人付出了健康、時間、精力、金錢等代價,我們不妨靜下來,藉此機會檢視自己身心靈上的弱點和破口。所以說疫病像一面鏡子,將我們個人、社會、國家的實際情況一一映照出來,這些都是對我們心念上的挑戰,我們如能常懷感激、感恩之心,則與病毒相應會減少;不驚慌恐懼,不抱怨生氣,相信正道、善念的力量,則可以心安神寧,也就是發展了正氣。
大家心安,世界就安。這正是中醫講究「扶正」的精妙用處。
第五章 自我療癒的扶正力量
扶正並不意味其中一定有相對於「正」的錯誤或不正之事發生,可能是因為某些不足或缺憾所造成的「虛」,譬如有一些人天生體質虛弱,甚至出生就罹患罕見疾病,讓健康上出現了破口。扶正就是要把「虛」扶起來,把破口補起來,不讓那個地方虛掉、空掉,讓病邪乘虛而入。扶正並不著重在病本身,針對這病展開一連串治療,而是充實正氣,讓我們能夠靠著自己的自癒能力去恢復,即由身體內抵抗病邪的能力加上康復的能力一起做功。
這裡所謂的「正」就是「平衡」,指的是一個人如何藉著身、心、靈各方面平衡而提升自己的自癒力(正氣),這和個人的努力、意志、體能等息息相關。當一個人需要做平衡的輔助時,就是需要進行扶正時,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藉著身動、心靜、神安的法門,努力平衡身、心、靈,以扶持個人的正氣,使其充盈不虛,自然病痛遠離。這也是中醫「扶正」理論的基本原理。
在扶持、維護人體正氣的工程中,身、心、靈都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廣義的「扶正」不是只有吃藥這一回事而已,是身、心、靈的全方位治療,包括相互扶持、陪伴、營養、運動、睡眠等的充分發揮,才能表現出扶正的力量。
而協助人們找到扶正的力量,重建身心靈的和諧,擺脫病痛的苦難,也成了我行醫過程中重要的探索和使命。
扶正力量的發揮
扶正的力量就是自癒的能力,靠自己來療傷止病,這種自癒能力是每個生物的本能,許多人在文明演化的過程中失去了,或削弱了這種能力,大家要把這股力量找回來,或是要重新喚醒這個力量,不容易。
自癒的力量可以藉由一些途徑被喚醒,如宗教信仰、靜坐、愛、善行、不驚、不懼等而產生力量。一些高僧大德及神父,會因為信仰、大愛,產生連結,然後發生自癒的力量。自癒力也可透過一些方法得到補充或加強,如吐納、飲食、醫藥、運動等。但還是有很多人的自癒能力還沒被喚醒,要喚醒這種力量,需要發揮扶正的力量,這些力量可能來自外界,包括大自然。
大自然,包括廣闊的天地,動、植物,都有助人平衡身上病邪氣的功能。有時人生病後,反而是要到空氣清新的地方走走,出外爬爬小山,站在高處向廣闊的穹蒼深呼吸或打坐調息。大自然的無窮力量,有時效果比打針吃藥還好。
人也可以靠著平衡自己的身心而充實正氣,提高自癒力。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例子是一位肺部腫瘤的「老芋仔」病人,他因為咳嗽及氣喘而就醫,後來發現肺部有一顆直徑4至6公分的腫瘤。一般接下來就是進行一連串檢查及相應的治療手段,但個性開朗的他以「年紀大,單身,不要浪費國家資源」拒絕了一切治療。
除了一個月來中醫門診一次,拿一些扶正的藥,他並沒有尋求其他的醫療,而是戒除了抽菸,重新安排生活,搬到新北市烏來山區賃屋而居。山居歲月悠閒而規律,早睡早起,自炊自食,以蔬食為主,連電視、報紙都不看,不聞塵囂,心靜如水。半年後,他回醫院檢查,腫瘤不見了。
其實在進行治療時,不管是扶正或祛邪,病人像是軍隊的主帥,而醫師不過是軍師、謀士、幕僚的角色。當軍隊在準備一場戰役時,軍師可以根據戰場的各種情況,提出適當的作戰方案,供主帥做決策。但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故應該採取那種扶正方法最能幫到自己?完全要根據每個人的身、心、靈的狀況來決定。
扶正注重個體的差異。每個人情況不一樣,不是誰吃了什麼好轉,我就跟著他吃。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身體特質,我們應該要全方位思考,包括飲食、生活、運動、睡眠、情緒等。各方面做到陰陽和諧、平衡,扶正的力量就會產生。
正氣的耗損及扶正
日本一位著書倡導「醫療行為會妨礙安詳死亡」觀念的醫師中村仁一雖然主張「好死好過賴活」,但也非常推崇自癒力,他認為「真正能治癒疾病的核心力量,還是病患自己的自然治癒力。藥物其實只是支援物資,醫護人員也不過是支援者罷了。」自癒力是正氣的一部分,喚醒自癒力,正是扶正的目標之一。
在臨床多年的經驗,歸納、整理數以千計的病例後,我發覺正氣真是好東西,正氣強的人,生命力強,在自癒力及免疫力等方面表現出色,常給人一種體力足、精神好、健康好的感覺,即使有病痛也好得快。這些人常是先天正氣足,後天也維護的好,起居有節,各種營養充分供應不匱乏,消耗不大。相對的,正氣弱的人,體力衰,精神差,看起來神色就差,不但容易生病,而且生病不容易好。
人的五臟六腑中皆有正氣,雖是好東西,可惜是消耗品。先天之氣是一個人健康的老本,厚薄程度因人而異,但不可逆的特性則一樣,都是用完就沒有了的消耗品。小孩子的先天之氣最足,先天之氣消耗多的老人正氣也少,如果後天之氣再得不到適當調養或補充,正氣消耗完,人也就死了。
既然先天之氣無法補充,維護一個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就是後天之氣,也就是靠脾胃吸收的水穀精華及各種營養,提供給全身組織器官的日常運作。養護得宜則生命蓬勃發展,養護失當任意揮霍則耗損加大加快,不但減損壽命,更容易重症大病。
醫師可以藉著藥物或疫苗來提高人的正氣,而任何注重養生之道,並在身體及精神方面做到均衡發展的人,可以因這些扶正的力量增加正氣的比例,提升自癒力。如果做不到加分,反而不斷損耗精氣減分,即使各種補品或補藥吃再多也沒用。
一般人談到正氣就會聯想到「補」,總想藉著各種食補、藥補,來增強自己的體質,提升免疫力及自癒力,而上了年紀的人,更習於靠「補」。但我們要認清,不論食物、藥物,還是得要靠自己的脾胃來吸收,然後傳送營養至身體各器官組織,才能產生正氣。如果本身的臟腑、器官功能消退,已無力產生需要的正氣,這時想補正氣,反而可能補到邪氣。臨床上不乏因補錯而導致生病的案例,不可不慎。
造成現代人正氣損耗過大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如無節制的暴飲暴食,常攝取高油、高糖的食物如炸雞排、蛋糕、甜點等,更以高糖的冰飲如珍珠奶茶等為日常飲料,或動輒節食減肥等,都是在日常生活的肆意中一點一滴損耗寶貴的正氣。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時常熬夜、晚睡晚起、不吃早餐、日夜顛倒的生活,或沉迷於電腦遊戲、邊吃飯邊看3C產品的習慣,或陷入工作過勞、缺少運動、睡眠品質差的壓力循環等,都會造成身體失衡,正氣耗損,自癒力變差。當生活失去節制,身體長期攝取過多的糖分、油脂而失去平衡後,就會導向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問題,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立刻如影隨形,甚至引發不同的癌症。
人若正氣足,邪氣不可侵,則免疫力強,痊癒能力佳,病邪臨身亦不用懼怕。要扶持一個人的正氣,盡量減少損耗,其實說簡單也簡單,並不需要找什麼天地奇珍,或吞服什麼靈 丹妙藥,只要改變一個人的飲食習慣,糾正不好的生活習性,就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先天體質不那麼好的人,如果後天還不知道保養維護,在健康上就會大打折扣。
從身心靈扶持正氣
有幾句簡單的養生口訣:「身體常動,走路最好。飲食清淡,蔬食為佳。身心淨潔,知足常樂。生命輪轉,淡安自在。」這堪稱是對扶正力量的畫龍點睛。前四句講的是運動和飲食,後四句是心緒的平靜和安住。
不管是「扶正」或「祛邪」,中醫都講究兼顧身心的整體性治療,因為身體的病痛,常和心理的健康息息相關,譬如中醫講情志病:「過喜傷心,過悲傷肺,過怒傷肝,憂思傷脾,驚恐傷腎。」就指向心理情緒與生理功能的密切關聯,其中對現代人影響最大的,就是來自工作、家庭、社會、人際關係的種種壓力。
我們所處的環境常充滿各種的「不得已」,久而久之形成壓力,造成各種身心疾病。長期的壓力和負面情緒,不但會造成各種情志病,而且會令正氣衰頹,免疫力下降,因此,情志的調養十分重要。不要事事求完美,給自己難以承受的壓力。覺得壓力大的人,要勇於面對造成自己壓力及負面情緒的來源,才能找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想辦法調節壓力,紓解或排除沉重的壓力,如轉念看事情、適時出外休假、旅行,或培養可減壓的嗜好如聽音樂、閱讀等,必要時不妨採取釜底抽薪的方法捨棄壓力源,包括辭職、退休、搬家或疏遠令他操煩的人事物。
我曾勸過多位癌症病人退休或辭職,因為他們的病根就在工作壓力,聽勸的癌友果然病情迅速有起色。此外,如果病患在面臨重症的打擊時,猶能把持住心緒的平靜,神也安得住,不驚恐、害怕,也不致因出現負面情緒的浪潮而損耗正氣,有時會對病情發展產生不可思議的神奇效果。
扶正常常是身、心、靈一體的全方位治療,不但治療肉體上的疼痛,還要照顧到心靈的健康,兩者同樣重要。在醫療上,對「身」的扶正,是以「寬心飲」為主的中醫藥治療,用以調氣及補氣之不足。在「心靈」上的扶正有兩種,一是以音樂療法為主,芳香療法為輔;二是以打坐、呼吸、吐納為主,讓心靜下來,心情安定,方能不驚懼、不害怕,不再無端陷入恐慌。
至於在「靈」方面,屬於比較高層次的靈性活動,常和宗教信仰、個人信念或善的實踐相聯,一般人要一步到位不容易,要找到信任的醫師、團隊,找到你的信仰,讓你有信心、有寄託,有疑惑時大家可以相互鼓勵。基本上,有靠山就可以發揮扶正的力量。
過去十多年,台灣癌症關懷寬心協會及芸生會的志工們,不辭辛苦,時常到台東偏鄉去協助病患義診等活動,在善念及愛心相互激蕩下,也創造出正念、正向的磁場,發揮了極佳的扶正效果。讓自己沉浸在喜歡的寧靜氛圍中,心情得到平靜,你也可以得到扶正的力量。
最新生活新聞
-
2024年3個侵台颱風被評「可歷史留名」 氣象專家揭1關鍵:過去經驗不再可靠
(2 小時前) -
第78屆商人節暨「金商獎」頒獎典禮
(2 小時前) -
變廢為寶!德明財經科大聯合中壢家商辦成果展 庫存布料轉生時尚靚品
(2 小時前) -
新北1600戶仍停電 台電:調人力搶修、比用戶急
(3 小時前) -
第23屆旺宏科學獎首度開放團隊參賽 全臺逾百所學校共733隊報名超過2000位師生參加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