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5°
( 27° / 24° )
氣象
2024-02-13 | PChome書店

妙音笑八事七十義

妙音笑八事七十義妙音笑八事七十義
作者:造論 妙音笑‧語王精進大師 出版社:福智文化 出版日期:2024-01-24 00:00:00

<內容簡介>

擷取般若如意寶 令劣慧者易趣入
言簡義明善巧說 獲勝教理妙芬芳

釋迦牟尼佛以大悲心,由種種方便為諸有緣化機,宣說無量正法甘露。而其中最極甚深者,乃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般若經》包含「深見」(甚深的空性見解)及「廣行」(廣大的菩薩行持)二大部分。
「廣行」的部分,至尊彌勒以《現觀莊嚴論》開顯《大般若經》中的隱義現觀次第,其中以八事七十義為綱領,清楚扼要含攝經中要義,圓滿闡述成佛之道,能成辦聲聞、緣覺與菩薩的三乘義利。八事是《現觀莊嚴論》最主要的所詮。
「八事」即三智、四加行、一果。三智為成佛所應了知的境,分為:一切相智、道相智、基智。四加行是菩薩所修持的道,分為:圓滿相加行、頂加行、漸次加行、剎那加行。一果,就是修持最終所得的成果:果位法身。
「七十義」即八事各自所開展出的七十個內容,清晰開示出一個補特伽羅修行其中的第一義「發心」,乃至最終義「事業」的方法。
故《八事七十義》可以說是《現觀莊嚴論》的目錄與綱要,配合現觀根本頌,透過性相、支分、界限等方式,提綱挈領地勾勒出總體次第,令大乘初業行者有路可循。

藏傳佛教格魯派中關於八事七十義之著作繁多,本書收錄者為果芒僧院學習現觀的前行教典,第一本為《八事七十義建立・善說不敗尊上師言教》,是一世妙音笑・語王精進大師所著。
此書主要配合現觀頌文,解釋八事七十義之各各性相、支分及界限。並融匯聖解脫軍、獅子賢論師和宗大師父子等祖師之意趣。尤其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陳述,能令初學者迅速掌握八事七十義之內涵,建立對般若經整體架構的認識。
在果芒學派傳統中,學習現觀之前皆需學習此內容,甚至加以背誦。如哈爾瓦・嘉木樣洛周仁波切曾說:「要想學好《現觀莊嚴論》,必須先要學習《現觀莊嚴論》的加行法,其中包括《顯明義釋》以及《七十義》、《宗義寶鬘》、《地道建立》和《宗義根本頌》等,這些內容是藏地的出家人從小就要開始學習的,甚至都要背誦下來。大家要好好學習,一定會得到很大的利益。」足見此論之重要。

第二本論著是《略攝八事七十義建立》,為二世妙音笑・寶無畏王大師所著。
此書是二世妙音笑大師為令初學者迅速掌握八事七十義之內涵,建立對般若經整體架構的認識,故從《八事七十義建立》中節選八事七十義之各各性相、支分及界限的部份,整理成此論。
故讀本書,恰似騰於空中,俯瞰般若全貌,即使最為甚深隱微之處,亦盡收眼底,一覽無餘。

第三本論著,則是《真實詮說三智一百七十三行相之自性・善說白蓮蔓》,亦為二世妙音笑大師所著。
在《現觀莊嚴論頌》第四品中提到:「一切智差別,行相為能相」等頌,為令此論所化機無餘修行在前三品所提三智之行相,並進而修持獲得自在,於是宣說圓滿相加行之所修行相——即基智二十七相、道相智三十六相、一切相智一百一十相,合為三智一百七十三行相。
本書主要詳舉一百七十三行相的所有內涵,並附帶決疑。篇幅不大,易於記誦,尤其能如此精煉表述龐大複雜的內容,著實令人驚歎!

★本書特色:

1.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五大論譯叢•現觀系列」第三部漢譯經典,是學習《現觀莊嚴論》之前行論著。
2.本書收錄一世妙音笑大師及二世妙音笑大師所著之《八事七十義建立》廣略二書,以及二世妙音笑大師針對《三智一百七十三行相》之專書,三論合刊。
3.《妙音笑八事七十義》綱要性地對《現觀莊嚴論》進行系統性的整理。在五大論學制中,本書是進入《現觀》學程開始的階梯。

★目錄:

《八事七十義》譯場成員名單
五大論譯叢總序
編輯凡例
校勘體例說明
目錄
八事七十義合刊譯序
《八事七十義建立・善說不敗尊上師言教》
《略攝八事七十義建立》
《如實詮說三智一百七十三行相之自性・善說白蓮蔓》
附錄一 《八事七十義》校勘表
附錄二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簡介與榮董名單

<作者簡介>

造論/妙音笑・語王精進大師、妙音笑・寶無畏王大師
主譯/釋如法 主校/釋性忠

一世妙音笑・語王精進大師(ཀུན་མཁྱེན་འཇམ་དབྱངས་བཞད་པ་ངག་དབང་བརྩོན་འགྲུས,1648-1722)
出生於多麥,21歲赴哲蚌寺果芒僧院學習五大論,禮二世章嘉仁波切為師,刻苦勤學、智慧深廣,著稱於當時,經論水平被喻為宗喀巴大師再世。
33歲時遍學顯密經論,開始閉關專修,同時對具緣弟子廣開法筵。
53歲起擔任果芒僧院住持,其撰述之五大論注疏等著作,此後成為果芒僧院之主要教材。晚年於甘肅建立拉卜楞寺,培育無數教證具足的智者,影響遠播漢蒙藏各地。

二世妙音笑・寶無畏王大師(ཀུན་མཁྱེན་དཀོན་མཆོག་འཇིགས་མེད་དབང་པོ・1728-1791)
第一世妙音笑.語王精進大師之轉世。出生於安多,16歲進入拉卜楞寺,依語王持教為師,研習五大論。25歲前往衛藏,進入哲蚌寺果芒僧院,親近七世嘉瓦仁波切、六世班禪大師、語王慈氏仁波切等大善知識。在八年之中刻苦勤學,將五大論各自原文與印藏釋論及辨析善加匯通,無餘了達詞義。32歲完成學業回到安多,隔年於拉卜楞寺創辦木刻出版事業。36歲及38歲,分別擔任佑寧寺與塔爾寺寺主。45歲起的十二年間,在安多各地廣開法筵。55歲完成金剛鬘與米札百法之壇城唐卡。57歲於拉卜楞寺建立時輪僧院及醫學院。58歲再赴衛藏,復興衰微的法脈,並聽聞許多過去未聞之法,60歲重返拉卜楞寺大轉法輪。61歲建立金殿彌勒大佛。此師畢生以講說、辯論、著述及戒定慧三學等講修雙運的方式,於各地弘揚聖教心要,修建彌勒大佛及大經堂,編印經典逾上萬冊,對教法及眾生貢獻極大。其文集共有十函。主要弟子有隆多成就自在、土觀法日、三世貢唐寶教法炬、阿莽班智達等。

譯者: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
成立於2013年年底。創辦人真如老師為弘揚清淨傳承教法,匯聚福智僧團中修學五大論顯乘法要之學僧,制定譯場制度,對藏傳佛典進行全面性的漢譯與校註。

本書由釋如法擔任主譯、釋性忠擔任主校,組織譯場進行翻譯,對勘藏文異本,註解深難法相,考據經典出處,經反覆會校而成定稿。

【關於大慈恩・月光國際譯經院】:https://www.amrtf.org

★內文試閱:

妙音笑八事七十義譯序(節錄)
佛陀成道之後,明了救度眾生解脫生死輪迴的唯一方法,即是證達空性無我的智慧,然而性空之理至極甚深,與凡夫無明的認知完全相背,於是曾經四十九日沉默不語,甚至念道:「若我住世,於事無益,不如遷逝無餘涅槃。」經大梵天數數勸請,佛陀方始轉四諦法輪。
佛陀雖然宣說四諦而轉初轉法輪,然而對於最為甚深的空性正見,卻仍未廣為開演,成道後的第二年,才在靈鷲山宣說《大般若經》,廣說一切諸法皆無自性,諸天讚歎,稱此為第二轉法輪。佛陀雖於《般若經》宣說一切諸法無自性的道理,但仍有諸多所化機無法理解信受,因此於第三時期,又因諸菩薩的請問宣說《解深密經》,以依他起生無自性性、遍計執相無自性性、圓成實勝義無自性性義,解釋《般若經》中所說的一切法無自性義,將《解深密經》立為究竟了義,而《般若經》中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為不了義說。由此開啟第三轉法輪。三轉法輪中,初轉四諦法輪對於空性義僅僅粗淺點到,二轉無性法輪徹底破除諸法自性,三轉善辨法輪則言,先前說一切法都無自性,是針對不同的法以不同的角度而說的,非一切法都無自性。由於眾生的根機,無法立即接受真正的空性之理,因此佛陀最初不說,其次言不盡意,隨後方才合盤托出,最終又隱其本意,權作方便之說。
三轉法輪,對於最究竟的空性義,闡述的方式實有差異。後世唯識師依著《解深密經》的說法,解釋《大般若經》的無自性義為三無自性性,而非真正一切法無自性;中觀師則依《無盡慧經》,如《大般若經》字面所說,承許一切法無諦實,甚至一切法無自性,由此成為大乘的二種宗義。二宗雖然對於《大般若經》一切法皆無自性的解釋方式,立場相反,但是二宗都是以《大般若經》作為開示空性的經典中,最為重要的經典。即使唯識師說《般若經》為不了義經,但卻也認為唯識師才是《般若經》真正的所化機,謂佛說《般若經》時,雖然字面上說無自性,但這是因為正所化機為利根的唯識師,因此略過了三相的差別,未作詳述,利根的唯識師所化能在聽聞《般若經》的當下,就了解到佛陀的本意。因此,所有大乘宗師,都一致承許:佛所說的一切八萬四千法蘊當中,最上、超勝、主要、殊妙者,即是《般若波羅蜜多經》。因此,無論是中觀還是唯識,祖師們最主要的就是依著《般若經》決擇佛陀所說的解脫道。
佛曾授記,於其滅度之後,將有龍樹、無著二大論師,釋其密意。龍樹、無著二師,因不依其餘世人的解釋而開解總體佛語,尤其是解釋《般若經》所說的空義,分辨了不了義,因而建立中觀、唯識宗,而成開大車軌師。《般若經》中廣說一切諸法皆空,此空的空義應如何解,是龍樹、無著二師對《般若經》主要的闡述重點。然而《般若經》的內容,不僅僅是字面上明確說到的顯義空性而已,在浩瀚的經文中,也隱藏著修習佛道的次第。《般若經》所說的修道次第,又被稱為《般若經》的隱義現觀次第。就如同汪洋大海,表面看去同樣平齊,湛藍同色,但是海底之中的地貌高低起伏,常人之眼無法觀知。航行海中,如果沒有水文海籍圖的引導,難以安穩抵達目的地。而《現觀莊嚴論》,正如修道過程中的海籍圖,其中開示:同樣是以空性作為所修,但在不同的修道過程中,應當結合何等方便,側重何等所緣行相,令行者能順易穿越諸障,得度彼岸。
如妙音笑大師讚云:「念般若難修行十二年,將不敗尊語教恆河流,從天界處遍傳於人間,如是無著兄弟眾生眼。」無著論師研讀般若經時,曾經疑惑不解,為何《般若經》中一再地重複類似的詞句,佛語必然沒有重複之過,但是論師仍然不解其重複的意義為何。為解此疑,欲親謁彌勒菩薩,專修十又二年,最終因一念增上悲愍之心,淨化業障而親見至尊彌勒,上昇兜率天,聽聞至尊彌勒開闡《般若經》隱義現觀次第的《現觀莊嚴論》,並將此法帶回人間。從此《般若經》中的隱義現觀次第弘傳人間,而至尊彌勒,也因自力闡述《般若經》的隱義現觀次第,而成為第三位開大車軌師。

八事七十義建立.善說不敗尊上師言教(內文節錄)

南無姑汝曼殊廓喀雅梭惹梭大耶雜
(敬禮上師妙音與妙音天女)
日親宣說如日的佛母
釋其密意的紹勝慈氏的語教八事七十義
為了對此善為分辨假立與真實
敬禮上師以及本尊的足下
就如聖解脫軍與獅子賢二論師親臨宣說一般
我將用少許的詞句 在此清晰解說般若深義
請明慧者以此為頸嚴 而追隨嚴飾聖教的六莊嚴師

承彼,在此解說八事七十義,分為二科:一、解說八事;二、解說七十義。
第一科:論頌中說:「般若波羅蜜」乃至「及法身為八」。
有八事,因為有一切相智、道相智、基智、圓滿相加行、頂加行、漸次加行、剎那加行與果位法身,共八種的緣故。
第一、一切相智,分為三科:一、性相;二、支分;三、界限。
第一科:於一剎那間無餘現證如所有、盡所有相的究竟智,這是一切相智的性相。
第二科:可分為證達如所有性的一切相智,與證達盡所有性的一切相智二種;現證發心等一切因果行相的一切相智,以及佛地的二十一類無漏智。
第三科、界限:只存在於佛地。
第二、道相智,分為三科:一、性相;二、支分;三、界限。
第一科:現證三道無諦實的智慧所攝持的大乘聖者的現觀,這是道相智的性相。道相智與大乘聖者的現觀同義。
第二科:可分為了知聲聞道的道相智、了知獨覺道的道相智與了知大乘道的道相智三種,而這每一種當中都各有方便與智慧二種證類。
第三科、界限:存在於大乘見道到佛地之間。
第三、基智,分為三科:一、性相;二、支分;三、界限。
第一科:現證一切事為補特伽羅無我,從這一分而安立的住小乘證類的聖者相續之智,這是基智的性相。「從這一分而安立」含攝了小乘聖者相續中證達空性的基智。
第二科:可分為於果般若遠近的基智二種。
第三科、界限:存在於聲聞見道到佛地之間。
第四、圓滿相加行,分為三科:一、性相;二、支分;三、界限。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