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5°
( 27° / 24° )
氣象
2024-02-09 | 中央社

億載金城仿西式(石馬交)台 凝視府城滄海桑田

探尋清代府城防禦機制專題1-億載金城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9日電)途經安平區光州路,不經意往樹林望去,府城知名的億載金城就在眼前,這座仿西式(石馬交)台是清朝在台灣推行「自強運動」的代表作之一,150年來靜靜地凝視台南沿岸滄海桑田。

提起國定古蹟億載金城,台南人無不知曉,這座仿西式(石馬交)台是奉命辦理台灣等處海防的清朝欽差大臣沈葆楨興建的,原名「二鯤鯓(石馬交)台」,舊稱安平大砲台,以對應不遠處的安平小砲台,入口城門上方有沈葆楨題額「億載金城」,俗稱億載金城。

早年安平交通不便,和台南市區陸地未連結,億載金城又在沿海,若想到億載金城,必須橫渡台南運河,當時在運河上有專司渡河的竹筏,舊城區1名年過半百的中年人告訴中央社記者,1980年他首次到億載金城曾坐過竹筏,1次收費新台幣5元。

隨著交通建設連結及安平重劃區規劃,竹筏行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橋梁及打通前往億載金城的要道,也帶動觀光產業,成為安平沿海知名景點,台南不少大型活動都在此地舉行,2003年第40屆金馬獎在台南市舉辦,入圍之夜首度移師戶外,地點也在億載金城。

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資料顯示,清朝末年推動自強運動,強化海防,適逢日本以討蕃為由進犯台灣,沈葆楨聘請法國人帛爾陀設計建造億載金城,以防守海口阻遏日軍,向海一面配置阿姆斯脫郎前膛大砲5尊,其餘各面安置20磅及40磅小砲各4尊。

億載金城除火砲外,還有洋槍隊駐守,四周砲台下方建有糧房、房、伙食房及彈藥庫等設施,中央空地是兵士操演場,砲台外圍掘有壕溝,以防敵人攀登土垣,門外以木橋跨越護城壕,供平時補給通行及阻敵之用,日治時期毀壞,改為鋼筋混凝土橋。

如今億載金城還留有1尊當年20磅小砲,砲管內仍見膛線,但城牆土垣上各式大小砲,全是1975年仿製的觀賞砲,向來是遊客留影打卡的熱門景點;從億載金城高點望遠看去,再遙想150年前海防景象,不免感嘆歲月流逝及人事物遷移變化。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