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5° / 28° )
氣象
2024-05-28 | 中央社

陳抗避免過度激動 醫提醒警訊要帶藥

立法院今天續審國會職權法案,民眾上街頭抗議。醫師提醒,留意聲音變大、心跳加快等警訊,以免情緒過於激動,有心血管疾病者出發前要先服藥,身上帶舌下含片等「救命藥」。

立法院審查國會職權修正相關法案,繼24日民眾擠爆立院周邊抗議修法,今天續審,民眾再集結,用行動表達訴求。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提醒,若想要預防過度激動的情況,務必要對自己人格特質有所了解。

葉啟斌指出,例如原本就屬於遇到人際衝突就容易臉紅脖子粗、一點點事情就會大呼小叫的人,或許不太適合陳抗,如果為了理想一定要上街頭,建議找個伴一起去會更好,特別是要挑選可以當「煞車皮」的人。

陳抗過程本就容易挑起情緒,葉啟斌表示,若同行者反而火上加油,甚至出現鼓舞、操弄行為,恐讓狀況惡化,建議找個平常有交情,且深知個性者,並告訴對方「必要時一定要拉住我」,避免做出危險舉動。

「當然,自己也要留意警訊。」他解釋,比方說聲音變大、心跳加快,可能已經開始處於被情緒帶領的狀態中,首要就是看看能否轉移注意力,最好是離開現場,跳脫讓心緒不穩定的環境,另外,也要準備相關藥品,以及安全保護如安全帽等。

他數度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就像火山爆發才逃跑往往來不及,應該要注意狂暴的先兆,例如聲音變粗、眼睛怒瞪等,同行者就要趕快出手安撫。

至於隻身在現場的人,葉啟斌說,當感覺到情緒快要失控,先把眼睛閉上,輕鬆深呼吸,接著透過冥想如藍天綠地的悠閒情境來緩解心情,同時和自己對話「已經盡心盡力了」、「夠了」,不要把自己逼到牆角。

此外,台大醫院副院長、家醫科主治醫師黃國晉表示,要留意4個重點,第1,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病史的民眾,出發前要先服藥,有心肌梗塞、心絞痛病史者,帶著舌下含片等「救命藥」。

第2,多喝水很重要,否則可能導致泌尿道感染增加,而且最近天氣不穩定,下雨前很悶熱,如果缺乏水分和電解質,恐怕會熱衰竭、昏倒。

第3,目前如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流感等傳染病仍在流行,到了這種人群密集接觸的場合,仍建議佩戴口罩。

第4,出現過度換氣症候群時,可用塑膠袋套住口鼻呼吸,「愛國家還是要注意自己的身體」。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