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5° / 32° )
氣象
2024-06-05 | 中央社

鄭英耀:學習不在讀多少篇 要靠老師引發興趣

立法院日前召開公聽會,有教師呼籲暫緩108課綱,批判文言課文篇數大減等。教育部長鄭英耀今天回應,教育的關鍵是靠老師引發興趣,「不是一定要讀多少篇。」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5月30日召開「高級中等教育修法暨108課綱實施檢討」公聽會,北一女中教師區桂芝提到,108課綱沒有考慮教學現場問題,自主學習多半是「失效的學習」;另有多名代表擔心,國文等必修科目節數、篇幅刪減,導致學生基礎能力下降。

鄭英耀今天接受媒體聯訪,被問及108課綱的爭議。他以國文科為例,學生的文學底蘊是否厚實,重點不在課程中教了多少篇文章,而是教師能否在課程中,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鄭英耀說,如果無法激起學習的興趣,就不會在那個科目投入太多的時間。人們的生涯發展中,對特定領域學科知識學習的深淺,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教育的重點是要協助青年學子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2019年的報告指出,在所有接受評比的國家中,台灣學生是最害怕失敗的一群。鄭英耀表示,「望子成龍」的文化,導致一些學生害怕失敗、不敢冒險。教育體系要鼓勵年輕人勇於嘗試,並設計出「允許失敗」的文化機制。

另外,國中教育會考昨天公布等級加標示與答對題數對照表,許多學生抱怨差一題就從A等級掉到B等級,影響升學權益。鄭英耀表示,教育改革後不再「一試定終身」,制度設計相當程度地模糊化學科分數,避免「分分計較」,避免學生為了考試,忽略了生活、休憩等身心健全發展。

鄭英耀表示,學生難免會嚮往品牌好、擁有悠久傳統的學校。教育部近年推動高中職社區化、均質化,正如諺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樹不會說話,但人們摘取果實,自然而然地在樹下踩出一條路來,比喻為人真誠篤實,自然能感召人心)」,學校若能發展出特色,結合鄰近社區資源,自然能吸引學生報考。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