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5° / 28° )
氣象
2024-06-06 | 中央社

調查:1/4國中教育會考生 日瀏覽社群超過4小時

親子天下今天公布一項調查顯示,1/4的國中9年級、正面對國中教育會考的學生,卻是網路社群的重度使用者,每天使用超過4小時,主要是用於經營人際關係,有過曝及成癮的隱憂。

親子天下今天發布「過曝世代中小學生心理韌性調查」,於3月4日到4月10日間針對全台灣國中及國小高年級班級發布問卷,共回收499校問卷,有效樣本9464份。

調查顯示,26%國中9年級學生每天使用社群媒體超過4小時,國中7、8年級也達20%,國小6年級則是17%。

調查也發現,超過一半國中小生想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交叉分析發現,每天使用時數越低的人,表示自己越想節制;重度使用者反而沒有這個意識。

國中小學生使用社群媒體,主要是為經營人際關係和抒解壓力,36%受訪者自陳壓力很大,壓力來源包括學業、家庭、人際關係。年級越高的學生,越覺得沒有大人能幫自己;需要求助時,往往依賴同儕超越父母,甚至在生活中無人求援,會優先找網友幫忙。

另外,調查也發現,國中7到9年級學生約4成同意「因擔心失敗,就不嘗試」。分析比較不會害怕失敗的特質,多數都與學習和校園生活有關,包括上課敢發問、喜歡上學、知道自己擅長什麼等。

台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創會理事長楊俐容表示,面對孩子的情緒,家長要有適當的回應和支持。她建議,應從稱讚轉向為鼓勵和肯定。稱讚是針對結果,往往是好結果才能獲得稱讚;鼓勵和肯定則可容許失敗,但能引導創造「優質的失敗經驗」,進而提升自我韌性。

新北市永平國小校長唐永安表示,現在學生情緒管理比較不足,很容易產生衝突,壓力和環境耐受力也較差,推測是從小家長過度保護、較欠缺自我意識。他認為,其實失敗是一種過程,也須要有機會學習。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主任秘書張永傑表示,近年透過資訊素養、媒體識讀、合理使用網路等活動融入課程,鼓勵學生勇敢表達、學習自我認同,增加辨識、察覺壓力的能力和心理韌性。他也提到,這些都須要家庭、學校、社會一起合作,透過公私協力共同協助孩子身心正向發展。

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長陳亮妤表示,健保系統已將遊戲成癮納入診斷碼,代表國家已正視這項疾病。近年衛福部和教育部有許多合作,包括舉辦培訓營隊,讓教師具備足夠的知能,能夠察覺和處理學生情緒狀況,並知道在什麼狀況下,需要轉介到醫療系統。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