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4° / 23° )
氣象
2024-09-23 | 中央社

宜蘭漁民捕獲龍宮貝 台博館盼回歸自然

有宜蘭漁民日前於龜山島外海捕撈活體「龍宮翁戎螺」(俗稱龍宮貝),待買家收購。台博館曾展出並吸引50萬人參觀,今天透過臉書介紹龍宮翁戎螺知識,盼望野生物種回歸自然。

國立台灣博物館今天透過臉書(Facebook)表示,台灣漁民在1968年於東沙群島附近首次發現龍宮翁戎螺。1969年基隆漁船又撈獲,其中2枚活體送至博物館,並經由當時台灣大學教授林朝棨鑑定後於博物館展出,帶動台灣貝類研究熱潮。

龍宮翁戎螺為目前最大的翁戎螺科物種,台博館指出,其特徵為殼口具有一條細長的裂縫,長達貝殼周緣的一半,被認為是相當古老的形態特徵,對貝類演化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整個家族可追溯至寒武紀就已經出現於地球上。

台博館呼籲,由於龍宮翁戎螺生活於深海,對其生態了解仍然有限。在考量商業利用和潛在利益前,社會應更關注不影響其族群和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整個種群的健康與繁衍至關重要,讓龍宮翁戎螺在所屬的自然環境中持續繁衍,才是真正的守護。

台博館表示,不同的物種各有其適合的環境,建議不要私藏,如過去在2017、2020年均曾發生漁民捕撈後試圖養殖,卻造成龍宮翁戎螺死亡的案例,不僅可能對物種造成傷害,也可能對生態系統帶來更大的影響。遵循不捕殺、干擾、破壞等原則,讓它們回歸自然,才能確保未來世代也能享有這些資源。

台博館本館3樓的「發現台灣—重訪台台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展覽中現也展出龍宮翁戎螺藏品,另可透過龍宮翁戎螺典藏3D掃描一窺其面貌。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