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5° / 24° )
氣象
2024-10-08 | 中央社

說話寫字抖不停 COVID-19後遺症釀本態性顫抖

64歲林女士今年5月感染COVID-19,康復後卻出現說話、寫字抖不停,字跡歪七扭八、吃飯盛湯潑得滿桌都是,害怕得了怪病就醫,才知道是感染留下後遺症,幸好藥物治療症狀已改善。

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啟訓今天透過新聞稿分享林女士故事,他說,起初懷疑林女士是巴金森症,但除了雙手、說話顫抖,沒有其他徵兆,抽血及腦部影像檢查也無異常,進一步詢問才知她多年前雙手就有非常輕微顫抖,直到感染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明顯惡化。

林女士被診斷為少見COVID-19引發「本態性顫抖」快速惡化,黃啟訓說,根據近年醫學論文報導證實,有些病人確實會因感染COVID-19,引起腦部免疫反應,導致腦幹與小腦間神經傳導異常,包含本態性顫抖等不自主運動疾病突然惡化,林女士經藥物治療症狀減輕,不再影響生活。

黃啟訓解釋,「本態性顫抖」是腦部神經傳導異常所引起的不自主運動疾病,60歲以上人口盛行率約5%,雖然會出現手部、頭部、喉部肌肉顫抖,但與巴金森症並不相同,不會有肢體僵硬症狀。引起手抖原因很多,嚴重恐造成日常生活不便,建議及早就醫,以利對症下藥。

黃啟訓說,「本態性顫抖」對藥物治療通常有良好反應,但仍有極少數藥物治療無效者,症狀嚴重病人可以考慮深腦電極植入手術或聚焦超音波燒灼術治療。進入後疫情時代,這類COVID-19引起的特殊神經系統後遺症,醫界盼有進一步研究找到預防措施。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