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6°
( 28° / 24° )
氣象
2024-10-14 | 中央社

減塑不力還進口 環團針砭廢塑膠燃料化政策

看守台灣協會今天披露,2022年全台廢塑膠焚化量較2018年保守推估至少增加11.8萬公噸,處理業者還進口廢塑膠做燃料而增加環境負擔,認為要檢視減塑不力、廢塑膠燃料化政策。

看守台灣協會、荒野保護協會今天舉辦「廢塑膠進出口與廢棄物燃料化調查報告」記者會,盤點廢塑料年年增加,存在減塑策不力、回收體系不健全、需求擴張及監管不力等4問題。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引述環境部物質流盤點數據指出,2022年廢塑膠處理量較2018年增加143.52萬噸,增幅逾1倍;同期間再利用量從45.9萬噸增至104萬噸,多58萬噸,增幅達126%;焚化量從80萬噸增至153萬噸,多73萬噸,近乎倍增,這數據誇張得令人質疑。

他說明,焚化量有部份是根據垃圾成份分析結果推估,其中包含廚餘,儘管近年廚餘回收量倒退,但假定用廚餘含量維持在2018年的34.48%,重新推估廢塑膠焚化量仍增加11.8萬,又塑膠熱值為垃圾熱值2到4倍,等於排擠23.6到47.2萬噸垃圾處理;在在顯示減塑待強加。

他認為,與其增建焚化廠、固體再生燃料(SRF)專燒爐及推廣SRF製造與使用,控管廢棄物總量、加強源頭減量,落實生產者延伸責任,健全資源回體體系並讓末端的廢塑膠再生有合理價位的料源,不用從國外輸入,才是解決廢塑膠排擠垃圾處理量能的根本之道。

謝和霖以環境部「資源再利用管理資訊系統」公開登記檢核資料顯示,得再利用廢塑膠(具備進口廢塑膠資格)業者共425家,推算其年處理量能211.56萬噸,遠超過目前國內廢塑膠回收再利用量(2022年為104萬公噸),並發現業者為了營運搶進口廢塑料處理。

有關進口廢塑料,看守台灣協會說,2022年國際污染物消除網絡(IPEN)出版系列調查報告即已揭露,澳洲相關企業與澳洲政府推動廢棄物燃料化、將廢棄物以「燃料」名義出口到東南亞,即廢棄物衍生燃料(RDF),範圍涵蓋國內討論中的SRF。

但協會主張,燃燒RDF不能視為綠能或低碳能源,因為將廢棄物燃料化可避開各國邊防,會造成跨國環境負擔。

看守台灣協會再引述環境部資料說,2017至2024年6月間,違法進出口廢棄物案件共244件,其中進口個案123件中,有63件和廢塑膠直接相關,約占一半,而和廢塑膠直接或間接相關的違法出口廢棄物案件則占7成。

協會分析廢塑膠進口來源,去年前10大來源為日本、菲律賓、美國、泰國、英國、印尼、越南、荷蘭、墨西哥、中國;日本進口占總量約5成,與距離近、分類品質較佳有關;英國、荷蘭價格偏低,恐混雜多種難以處理的雜料,吻合「全球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行動」調查報告指這2國為非法廢塑膠貿易活動的2個主要來源國。

此外,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林政翰說,曾在台南後壁農田旁發現廢塑料堆置,其中來自日本的飲料包膜,還有太空包已放到破損、露出混雜的廢塑膠攪碎料;呼籲環境部取消廢塑膠的產業用料資格,財政部並應趁全球嚴正關注塑膠污染的此刻,對進口廢塑膠加徵關稅。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