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6°
( 17° / 15° )
氣象
2025-02-05 | 中央社

高醫大與韓國研究突破B肝治療 成果登國際期刊

高雄醫學大學校長余明隆與韓國蔚山大學醫學院院長林永錫跨國研究,證實早期抗病毒治療可顯著降低慢性B型肝炎患者發生嚴重肝臟併發症的風險,成果登上國際期刊。

高醫大今天表示,余明隆跨國與韓國教授共同研究,發表一項開創性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ATTENTION的中期分析研究成果,為B肝治療帶來新突破。該成果在4日登刊於國際期刊「刺胳針胃腸肝膽學」(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高醫大新聞稿指出,此項臨床試驗在台灣及韓國22個中心進行,目的是挑戰當前的B型肝炎治療指南,目前指南主要僅對具有顯著肝纖維化或肝功能丙胺酸轉氨(酉每)(ALT)指數明顯上升的患者建議進行抗病毒治療。但針對無肝硬化、肝功能指數無顯著上升之中高病毒血症患者,則尚缺乏具體建議與證據。

高醫大表示,ATTENTION研究發現,無論血中ALT是否異常,對無肝硬化但具有中度或高度病毒血症的慢性B型肝炎成人患者,早期使用tenofovir alafenamide (TAF)可以顯著降低肝細胞癌、肝功能失代償、肝移植及全因死亡率等嚴重肝臟併發症的風險。

余明隆、林永錫均表示,這項研究挑戰了傳統的B型肝炎管理方法,顯示早期抗病毒治療能顯著降低嚴重肝臟併發症的風險,這可以改善全球數百萬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長期健康預後。研究人員呼籲更新臨床治療指南和給付政策,及早嘉惠更多需要治療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

分析結果顯示,接受抗病毒治療組369人與未接受抗病毒治療的觀察組365人相比,主要複合終點「嚴重肝臟併發症」的發生率顯著降低,治療組的發生率為每100人年0.33,觀察組則高達每100人年1.57。治療組相較於觀察組降低8成的嚴重肝病相關併發症風險。數據證實,支持在疾病早期啟動抗病毒治療,可以有效防堵慢性B型肝炎的致命併發症。

校方表示,高醫大肝膽胰內科長期致力於B、C型肝炎的研究與防治,成就獲高度評價;余明隆是資深肝病專家,他曾主導多項創新研究,包括參與發展針對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的個人化治療策略。不僅推動了台灣肝病治療的進步,也影響亞太地區肝炎治療指南。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