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7°
( 20° / 13° )
氣象
2025-02-09 | 中央社

超人心臟外科醫 徐展陽忍痛手術鬼門關前救逾百人

手機聲劃破寂靜,徐展陽半夜3時冒著寒風刺骨,回院搶救患者,還不只一次,他是新一代的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幾乎全年無休,曾強忍結石疼痛完成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這5年在鬼門關前救回逾百人。

41歲的徐展陽,一家四口住在台北慈濟醫院的宿舍,原因無他,「我不能讓病人等我」,住在醫院旁邊才能24小時待命,隨時化身超人,衝回醫院,從死神手中搶救寶貴生命,他手上到院時心肺功能停止(OHCA)的病人,已有超過100人康復,自己走著出院。

在徐妻眼中,丈夫是不折不扣的拚命三郎,夜半時分,兩人同時被救命任務來電吵醒是日常。她回想起前陣子在醫師宿舍遇到71歲退休心臟外科老教授,「我讓太太等一輩子了,他這次得快點回家」,教授的一句,徐妻感動不已,她也是不斷目送、等待醫師丈夫的妻子。

目送駕車離去的超人背影,站在路口的妻小攔下計程車赴剪髮之約。徐展陽年初答應陪妻小剪髮,無奈緊急電話響起,是40多歲工人OHCA,「你把我丟包吧!」妻小輪流勸他回醫院,正值壯年的工人一定是家庭支柱,連徐展陽8、6歲的兒子都知道此刻有人更需要爸爸。

徐展陽是醫護眼中的超人、患者心裡的定海神針,他曾尿路結石痛不欲生,在急診打完止痛針,直接去開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成為全急診室不可思議傳說。這般年輕熱血,是受到恩師許榮彬「厲害的外科醫師不會說話,只會動手」這句話啟發,腦中描繪想成為的醫師模樣。

徐展陽從小憧憬白袍,更遠赴太平洋另一端大開眼界。回憶被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錄取,「面試那天秘書突然要我穿手術服跟刀」,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完成全世界公認頂級醫療中心的手術,他成為近年唯一能與來自世界優秀醫師一起站上手術台的華人醫師。

當地年輕醫師自我鞭策,給了徐展陽震撼教育,人們都以為美國醫師下班就打卡離開,事實上,美國主治醫師朝五晚九是常態,住院醫師、醫學生更早上班、更晚下班,在真正一流醫學機構的努力超乎想像,美國取經2年,徐展陽收穫的不僅是一流醫術,還有奮勉精神。

徐展陽在美國進修常開車3小時,幾乎是高速公路台北到台南,赴密西根州拜訪完成全球首例葉克膜的「大宗師」羅伯特.巴特利(Robert H.Bartlett),滿載而歸,台北慈濟成為唯一海外複製密西根模式,美國做不到的完成葉克膜裝置時間與患者清醒出院最佳成績,在台北做到了。

從電話響起到裝上葉克膜,徐展陽的最佳成績是16分鐘,面對如此卓越成績,他並不居功,而是將所有榮耀歸於消防隊、救護車沿途不間斷心肺復甦術到急診醫護跨團隊合作,還有台北慈濟醫院願將寶貴急診空間,特別隔出8坪設置為體外心肺復甦急救室(ECPR ROOM)。

OHCA倒下的青壯年幾乎是家庭支柱,如果救回卻變植物人,反而會拖垮整個家庭,這是徐展陽每一次替鬼門關前的患者裝上葉克膜的自我提醒。

提到最難忘的病人,「是我們第一個成功救回的社區美術老師」,徐展陽說,救回在公園運動突然昏迷的40多歲患者,無疑是葉克膜團隊的最好激勵。

裝上葉克膜的患者,如果沒有護理師細悉心照顧,也不會康復,在台灣護理師出走浪潮之下,外科加護病房護理長曾珮瑜說,看著命危患者慢慢好轉,那份成就感非常真實,讓護理師的黏著度和自我肯定變高,甚至會主動希望被安排照顧比較困難病人,「這是一種肯定。」

經過5年披荊斬棘,徐展陽的葉克膜團隊接手到院前死亡患者9成可清醒走出醫院,自理生活;但有成功就有失敗,總有一些人會在柔軟心裡留下痕跡,年輕爸爸撤離維生系統,牙牙學語的孩子說著爸爸怎麼在睡覺,「那陣子去兒童樂園,看爸爸牽著小孩,我就不行了」,如今回憶起,他仍紅了眼眶。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