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0 | 中央社
顧福生畫風獨特 白先勇最愛拿來當封面
已故藝術家顧福生畫風獨特,作品多次被作家白先勇選為書封,作家、獨立記者吳垠慧表示,這位對許多人如謎一樣的畫家,見證台灣美術史一段特別的歲月。
有關顧福生傳奇的一生,近期由國立台灣美術館推出「人體.變奏.顧福生」一書,由吳垠慧執筆,收錄在國美館「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系列之中。
吳垠慧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表示,顧福生1935年生於上海,父親顧祝同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顧福生原本師從書畫名家黃君璧學畫,但因偏好西畫,轉至朱德群門下,受朱德群影響極大。
顧福生曾經說過,朱德群給予他創作上的自由,讓他得以成為自己的樣子。
吳垠慧表示,顧福生1954年考入師範大學藝術系,當時有一群青年開始積極抵抗主流,陸續成立團體,顧福生在畢業那年受邀加入「五月畫會」,加入推廣現代藝術的陣容,對當時的體制及藝術思潮產生衝擊。
顧福生1961年有機會到巴黎學習,並將所見所聞投書台灣媒體,在「聯合報」發表文章,連續3天的連載,成為相當珍貴的文獻資料。
吳垠慧說,顧福生與同為將軍之後的作家白先勇是一生知己,白先勇的三哥娶了顧福生的二姊,兩人第一次見面就是在這場名門婚宴上,彼此聽聞對方大名已久。
白先勇和顧福生無話不談,且非常喜歡顧福生的作品,包括「臺北人」、「寂寞的十七歲」、「紐約客」、「孽子」等多本書都採用顧的畫作當封面。
顧福生與文壇的關係還不止於此,作家三毛曾一度拜在顧福生門下學畫,甚至直言顧福生是「改變了我生命的人」,三毛更是在他的建議下棄畫從文。
吳垠慧表示,顧福生一生不斷探索藝術,卻不跟隨主流,反而專注於人體繪畫,以變形的身體、無頭的人,來表現內在的孤獨與掙扎。顧福生自1962年移居美國後始終創作不輟,作品享譽國際,直至2017年過世。
有關顧福生傳奇的一生,近期由國立台灣美術館推出「人體.變奏.顧福生」一書,由吳垠慧執筆,收錄在國美館「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系列之中。
吳垠慧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表示,顧福生1935年生於上海,父親顧祝同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顧福生原本師從書畫名家黃君璧學畫,但因偏好西畫,轉至朱德群門下,受朱德群影響極大。
顧福生曾經說過,朱德群給予他創作上的自由,讓他得以成為自己的樣子。
吳垠慧表示,顧福生1954年考入師範大學藝術系,當時有一群青年開始積極抵抗主流,陸續成立團體,顧福生在畢業那年受邀加入「五月畫會」,加入推廣現代藝術的陣容,對當時的體制及藝術思潮產生衝擊。
顧福生1961年有機會到巴黎學習,並將所見所聞投書台灣媒體,在「聯合報」發表文章,連續3天的連載,成為相當珍貴的文獻資料。
吳垠慧說,顧福生與同為將軍之後的作家白先勇是一生知己,白先勇的三哥娶了顧福生的二姊,兩人第一次見面就是在這場名門婚宴上,彼此聽聞對方大名已久。
白先勇和顧福生無話不談,且非常喜歡顧福生的作品,包括「臺北人」、「寂寞的十七歲」、「紐約客」、「孽子」等多本書都採用顧的畫作當封面。
顧福生與文壇的關係還不止於此,作家三毛曾一度拜在顧福生門下學畫,甚至直言顧福生是「改變了我生命的人」,三毛更是在他的建議下棄畫從文。
吳垠慧表示,顧福生一生不斷探索藝術,卻不跟隨主流,反而專注於人體繪畫,以變形的身體、無頭的人,來表現內在的孤獨與掙扎。顧福生自1962年移居美國後始終創作不輟,作品享譽國際,直至2017年過世。
最新生活新聞
-
-
除花蓮縣、台東縣 其餘縣市3月起禁捕鰻苗
(33 分鐘前) -
設 防/唐勝一
(36 分鐘前) -
基隆榮服處感謝采青團隊春聯義賣所得全數捐贈榮民遺孤認養金
(40 分鐘前) -
雨後,廣場靜謐/簡綾仙
(4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