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6°
( 17° / 15° )
氣象
2025-02-21 | 中央社

研究: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 提升自閉者社交認知力

自閉症患者的世界就像情感迴路「斷掉了」,缺乏溝通、交流能力,長庚醫醫療團隊研究發現,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可提升自閉者社交認知能力,有受試者家長回饋孩子變貼心。

影集「非常律師禹英((?禺)」刻劃罹患自閉症律師,其實自病症有高低功能之分,可能是某個領域天才,也可能無法自理生活。長庚醫院最新研究發現,使用Theta叢集性經顱磁刺激術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可顯著提升自閉者社交認知功能,為自閉症治療帶來曙光。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林永昌今天在成果分享記者會中指出,自閉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展疾患,會造成患者社交溝通困難、堅持度過高或侷限興趣而對日常生活產生重大影響,但目前對於自閉症,仍缺乏有效的生物性治療方法。

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rTMS)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大腦介入技術。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倪信章簡報指出,這是利用物理學中電場與磁場相互作用原理,以非侵入性的方式影響大腦功能,已被廣泛地應用於多種神經科與精神疾患的治療中,並在多個國家取得鬱症的治療許可。

倪信章表示,傳統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經改良後,開發出Theta叢集性經顱磁刺激術,大幅縮短治療時間,同時提高安全性與可行性。長庚研究團隊率先開展了Theta叢集性經顱磁刺激術在自閉症的應用研究,重點探索的腦區包括背外側前額葉、後顳上溝及右側前額下迴。

其中,在右側前額下迴的隨機雙盲臨床試驗中,共招募60名8到30歲的自閉者,隨機且平均分配到治療組與對照刺激組,在不需要麻醉的狀況下,每週2次、每次5分鐘內,連續8週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

研究結果發現,治療組比對照組顯著提升自閉症的社交認知功能,且治療效果可維持4週。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24年9月國際期刊Psychological Medicine。

倪信章強調,由於自閉者的臨床表現差異顯著,因此單一腦區的成功無法適用於所有自閉者,是未來精準醫療可以進一步發展的領域。他臨床觀察,部分門診患者效果甚至持續長達1年,有受試者家長回饋,孩子在接受刺激後變貼心了,竟然會提醒咖啡「很燙」,以前絕對不可能發生,令人又驚又喜。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梁歆宜補充,自閉症孩子一旦出了社會才是真正困難開始,很多家長都會希望提升孩子的能力,如今有了科學且量化的研究成果,相信未來在很多教導及治療策略方面,都能更加夠事半功倍。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