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4 | 中央社
彰化推廢棄葡萄藤腐化成堆肥 成功減碳2205公噸
彰化葡萄種植面積約1150公頃,目前大村鄉第七公墓已暫置1500公噸廢棄枝條,縣府攜手台中區農改場等施用木質分解菌腐化,供農民作堆肥,成功減少220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碳排。
彰化縣政府今天在大村鄉第二、第七公墓舉行「農廢循環再利用,公私協力共創永續環境」記者會,由縣府農業處、農業部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大村鄉公所、大村鄉農會、榮成紙業公司及翰琳能源公司共推葡萄藤資源化計劃。
農業處指出,彰化縣葡萄種植面積約1150公頃,每年產生超過6000公噸枝條,農民過去普遍採露天燃燒,但近年環保意識提升及淨零碳排政策推動,已禁止露天燃燒,如何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農糧剩餘資源,成為環境永續與農業循環重要課題。
大村鄉第七公墓目前暫置1500公噸枝條,透過破碎處理後,由台中區農改場施用木質分解菌進行腐化及堆肥化試驗。
台中區農改場表示,腐化後可提供農民作為有機堆肥使用,還肥於田,不僅解決廢棄物問題,也減少220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碳排,推動綠色循環農業發展。
農業處表示,使用台中區農改場試驗腐化的堆肥,可降低基肥使用成本,減輕農業負擔,更能提升農糧剩餘資源附加價值,有興趣的農民可洽詢台中區農改場或大村鄉公所索取。
彰化縣政府今天在大村鄉第二、第七公墓舉行「農廢循環再利用,公私協力共創永續環境」記者會,由縣府農業處、農業部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大村鄉公所、大村鄉農會、榮成紙業公司及翰琳能源公司共推葡萄藤資源化計劃。
農業處指出,彰化縣葡萄種植面積約1150公頃,每年產生超過6000公噸枝條,農民過去普遍採露天燃燒,但近年環保意識提升及淨零碳排政策推動,已禁止露天燃燒,如何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農糧剩餘資源,成為環境永續與農業循環重要課題。
大村鄉第七公墓目前暫置1500公噸枝條,透過破碎處理後,由台中區農改場施用木質分解菌進行腐化及堆肥化試驗。
台中區農改場表示,腐化後可提供農民作為有機堆肥使用,還肥於田,不僅解決廢棄物問題,也減少220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碳排,推動綠色循環農業發展。
農業處表示,使用台中區農改場試驗腐化的堆肥,可降低基肥使用成本,減輕農業負擔,更能提升農糧剩餘資源附加價值,有興趣的農民可洽詢台中區農改場或大村鄉公所索取。
最新生活新聞
-
-
衛福部提醫院壅塞3對策 醫師工會4聲明回應
(41 分鐘前) -
中彰榮家辦緊急發電機定期檢查 確保供電安全穩定
(46 分鐘前) -
泰國旅遊傳多起詐騙 品保協會:找合法旅行社才安心
(47 分鐘前) -
小號音樂家克里斯伯堤 展現爵士流行跨界魅力
(5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