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5 | 中央社
踝關節炎易被忽略 醫師籲控制體重及運動保養
奇美醫院骨科醫師指出,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因發生率低於膝、髖關節,容易被忽略,但發生年齡層相對年輕,曾受骨折、運動傷害創傷為高危險群,建議注意體重並適當運動保養。
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羅勝彬今天在院內衛教宣導會表示,醫學統計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發生率,雖遠低於膝關節或髖關節,但與膝、髖關節炎多發生於老年族群不同,踝關節炎病人年齡層相對年輕,許多病人介於18至44歲間,此族群正面臨職場與家庭雙重壓力階段,影響程度較深遠。
羅勝彬表示,約有2/3踝關節炎病例與踝關節骨折有關,其他則與慢性韌帶不穩定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疾病有關,曾因車禍或運動傷害導致骨折或反覆扭傷者可能是高危險群,應提高警覺。
他說,有許多民眾會詢問,應該要吃什麼或做什麼對保養關節比較好,但在食物攝取方面,醫界目前仍有分歧看法,比較有效預防方式是注意體重不要過重,減輕關節壓力,並可透過扶牆做弓箭步、毛巾放鬆足底、足底抓毛巾、階梯踮腳拉筋等伸展運動,維持踝關節靈活度並減少不適。
羅勝彬指出,針對末期踝關節炎病患,目前標準治療方式為踝關節融合術,透過固定踝關節來消除疼痛,但可能有鄰近關節過度使用、行走步態改變等後遺症,快走、快跑、蹲踞等日常動作也會受影響。
他說,近年來,全人工踝關節置換術逐漸成為治療選項之一,與踝關節融合術相比,較能保持關節活動度、減少鄰近關節負擔,病人行走時更自然,但全人工踝關節有耐用年限,建議病人可先尋求足踝專科醫師評估與建議,依據個人狀況選擇最適合治療方式。
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羅勝彬今天在院內衛教宣導會表示,醫學統計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發生率,雖遠低於膝關節或髖關節,但與膝、髖關節炎多發生於老年族群不同,踝關節炎病人年齡層相對年輕,許多病人介於18至44歲間,此族群正面臨職場與家庭雙重壓力階段,影響程度較深遠。
羅勝彬表示,約有2/3踝關節炎病例與踝關節骨折有關,其他則與慢性韌帶不穩定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疾病有關,曾因車禍或運動傷害導致骨折或反覆扭傷者可能是高危險群,應提高警覺。
他說,有許多民眾會詢問,應該要吃什麼或做什麼對保養關節比較好,但在食物攝取方面,醫界目前仍有分歧看法,比較有效預防方式是注意體重不要過重,減輕關節壓力,並可透過扶牆做弓箭步、毛巾放鬆足底、足底抓毛巾、階梯踮腳拉筋等伸展運動,維持踝關節靈活度並減少不適。
羅勝彬指出,針對末期踝關節炎病患,目前標準治療方式為踝關節融合術,透過固定踝關節來消除疼痛,但可能有鄰近關節過度使用、行走步態改變等後遺症,快走、快跑、蹲踞等日常動作也會受影響。
他說,近年來,全人工踝關節置換術逐漸成為治療選項之一,與踝關節融合術相比,較能保持關節活動度、減少鄰近關節負擔,病人行走時更自然,但全人工踝關節有耐用年限,建議病人可先尋求足踝專科醫師評估與建議,依據個人狀況選擇最適合治療方式。
最新生活新聞
-
金門軍人113年遭詐逾5百萬元 警入營區宣導打詐
(32 分鐘前) -
成人偷拍兒少隱私處滿足性慾 法官應加強性平教育敏感度訓練
(38 分鐘前) -
共享樂齡、同樂歡唱 竹市深受長輩喜愛「行動歡唱車」熱鬧啟程!
(42 分鐘前) -
台南婚宴爆疑似食物中毒「70人上吐下瀉」 長榮酒店發聲:檢驗均合格
(42 分鐘前) -
國際佛誕文化節 民政局長林耀長 浴佛祈求市政推動順利 百姓平安喜樂
(46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