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08 | 中央社

幕後攝影家現身 紀錄片「家根拼圖」探討家的面貌

以鏡頭探索家鄉或重新賦予家的意義,攝影家馬立群執導紀錄片「家根拼圖」,邀請攝影家謝三泰、汪曉青、鄧博仁及鍾順龍,各自詮釋「家」的面貌,身分、地理位置到記憶都是解答。

「家根拼圖」將於公視「紀錄觀點」首播,公視今天舉辦特映活動,馬立群致詞表示,過去因為創辦「一影像」專門採訪許多台灣攝影家,部分人的作品中與家、家鄉非常有關,以此重新聚焦。

創作「家根拼圖」過程中,馬立群也歷經喪親之痛,他說:「父母過世之後,好像失去家的感覺,拍這部片好像也是自我療癒的過程,拍完這部片之後,我覺得家是一個流動的地方,其實家就在我的心裡,希望把心中的家拼湊出來。」

「家根拼圖」跟著攝影家們一路走訪澎湖、屏東、花蓮等地。長期用鏡頭報導台灣街頭運動的謝三泰,歷經多年漂泊,仍回到這片熟悉的土地,他感嘆:「小時候過著窮苦日子,讓我痛恨貧窮、厭惡澎湖,但漂泊多年後,回過頭才真正感受到家鄉帶給我的一切。」

自家鄉屏東北漂20幾年的鄧博仁,內心則始終與這片土地緊密相連。歷經奶奶離世、母親生病,家人成為他最深的牽掛,也化為他創作的養分,例如近年創作「我也很想家」系列作品,層層堆疊出「家」的面貌。他說「遇到困境的時候,家就是最溫暖、最安全的地方。」

曾擔任攝影記者的鍾順龍,36歲時決定返回花蓮鳳林務農,他透過攝影,記錄在田園生活中的日常細節、捕捉家鄉純粹而樸實的美好,也藉此傳遞他對家人和故鄉的依戀。鍾順龍說:「家是一個最簡單自在的空間,是可以與家人共享生活點滴、共築夢想的地方。」

享譽國際的藝術家汪曉青則以身分詮釋對「家」的定義,除了認為「母親所在地方就是家」外,她表示:「家不只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生命中經歷所有『第一次』的場所,是我與家人、故鄉情感交織的地方。」

「家根拼圖」10日晚上10時於公視頻道紀錄觀點首播、公視網路直播頻道(YouTube)同步播出、公視+同步上架。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