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12 | 中央社

新店碧潭堰鰱魚大爆發 罕見逾千尾跳躍洄游壯觀

新店碧潭堰出現大量鰱魚,沿魚道溯溪而上產卵,至今逾1500尾,排隊躍過水面相當壯觀。新北市水利局今天表示,這是首度發現大型魚類洄游,來源成謎,但凸顯生態豐富,魚道發揮功效。

碧潭堰於8日、9日被發現突然出現大批魚群聚集,集體大爆發的場面相當罕見,引起居民與網路社群議論,有人認為是人為放生,或懷疑是自然生態異象。

記者實際觀察,魚群體長都超過50至60公分,80%為鰱魚(俗稱大頭鰱),有些是草魚;另夾雜著景觀養殖池常見的,橘白色相間的鮮豔錦鯉。

魚群在新店溪魚道出口較深的灣潭聚集,河面一片黑壓壓的魚鰭,排隊擠等向上迴游有7公尺落差的碧潭。魚道中的鰱魚奮勇向前,或累了暫歇後繼續向前。

新北市水利局河川工程科長傅光維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表示,這幾天持續有鰱魚洄游,是碧潭堰自民國109年開工以來,第一次非常驚艷遇有大頭鰱大型魚種洄游。

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曾賢晴表示,魚道的人工智慧AI系統,針對常態性洄游物種均可判識,但因大頭鰱不是經常性洄游物種,AI系統學習數據尚不滿足,故需人工檢視目測計算紀錄,避免誤判。

水利局說,統計8日至9日間,通過魚道的大頭鰱共近1500尾;10日後開始下雨,水混濁、水量大,影響魚類上溯意願,大群體的鰱魚已洄游碧潭,剩下小群體持續洄游。

鰱魚善跳躍,會向上游洄游產卵;卵和幼苗向下游漂流孵化。生態顧問公司總經理鄧惠瑜告訴中央社記者,新店溪中正橋、華中橋往上游河道,部分是淺瀨,大型魚群要經過有一定困難;上千尾大頭鰱是否因放生迴游產卵,有待深入瞭解。

至於魚群來源成謎,她說,是否從碧潭遭新店溪沖刷到碧潭堰下游,將檢視監視器畫面,看魚體、鱗片是否有受傷來判斷。

水利局長宋德仁說,碧潭堰的生物數量,從民國111年5月調查至113年12月,所有樣站加起來共記錄魚類63種、蝦蟹類10種,顯示新店溪的生態恢復與多樣性,但碧潭堰周邊100公尺範圍內,禁止捕撈與垂釣。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