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19 | 中央社

文化部與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合作 王文志作品《擁抱小豆島》成為臺灣文化外交新名片

文化部駐日臺灣文化中心邀請臺灣藝術家王文志作品《擁抱小豆島》至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參展,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為亞洲知名的國際3年展,每屆吸引近百萬人次參訪,本屆計有37個國家地區256件作品參展。昨(18)日開幕典禮,香川縣知事池田豐人、藝術總監北川富朗、駐大阪辦事處處長洪英傑、駐日臺灣文化中心主任曾鈐龍等貴賓及參展藝術家出席。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文化部駐外據點長期努力推動臺灣藝術文化團隊參與各大國際藝術節。這次王文志參展作品更是透過臺日合作的方式製作,創作過程與期間和日本當地居民產生深厚情感,見證臺日友情。今後也將持續努力把臺灣的故事帶向國際,期待持續讓全世界看到臺灣的文化故事和生命力。

駐日大使李逸洋表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調查有高達76%臺灣民眾表示日本為最喜歡的國家,為歷年最高。文化力是國家最重要的實力,文化是我們的根,也是臺灣的靈魂,希望透過邀請臺灣藝術家赴日參與日本國際藝術活動,用文化做外交,讓日本民眾愛上臺灣,駐日代表處會強力持續推動臺日兩國文化交流。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藝術總監北川富朗表示,王文志作品每次意象都不同,民眾喜歡在王文志作品中休息,享受眺望天空及大自然。日媒陸續以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必看作品、代表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作品介紹王文志作品,讓世界看見臺灣。

王文志表示,小豆島已成為他心中的「第2個故鄉」,在40天工作期間內,臺灣團隊及國際志工、當地居民、藝術祭志工小蝦隊等運用4000根竹子一起創建作品。《擁抱小豆島》是他參與藝術祭中,最具挑戰性與創新精神的作品,除了延續竹編創作與島嶼自然共生的概念,作品中並包含多項元素與突破,包括「歷來最長的廊道結構」,彷彿人們內心與大自然的深刻連結,地球與宇宙母體的臍帶相連;「創作生涯最艱鉅的地板製作」,竹編立體「小豆島地圖」深凹地板,象徵島嶼地景的深刻凝視與致敬。這一作品彷彿進入小豆島的內部核心及海底深處,這裡幻變成世界的心臟,感知地球的心跳,與地球融合成一體,深刻地感受到地球的生命軌跡。

「擁抱」是一種溫度,也是一種無聲的對話。人們走進王文志的竹編作品,觸摸交錯竹片,陽光縫隙灑落,微風吹拂,在光影流轉之間,感受到這片土地的呼吸,不只是藝術,更是一種記憶的承載,記錄著我們與自然共生,人與土地之間深刻牽絆。在動盪不安的時代裡,王文志希望,人們慢慢走入作品,感受到竹構空間中的光影、微風及附近川流聲音,與大自然緊密接近。

《擁抱小豆島》不僅是一座藝術作品的誕生,也是一場與世界的溫暖對話。王文志邀請大家,讓藝術成為我們與世界連結的橋樑,這是一座島嶼的擁抱,也是一位藝術家對生命及自然的傾聽絮語。

駐日臺灣文化中心表示,今後將持續透過各種創新的方法,將臺灣藝術傳達到國際,提升臺灣藝術家於國際的能見度,拓展國內外藝文市場及國際合作交流機會。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