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 中央社
國美館常設展聚焦台灣美術300年 清代作品展出
以逾2萬件典藏為基礎,國美館即日起推出新常設展「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以編年方式勾勒18世紀以來台灣美術發展的歷史脈絡,清代台灣書法家林朝英作品也於其中展出。
國立台灣美術館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展覽由學者黃冬富、館內研究人員薛燕玲、林振莖、蔡昭儀、馮勝宣協力策劃,展出包含日治時期的作品及省府移交的省展得獎作品等,勾勒台灣美術300年的發展演變。
展覽展區依據歷史時期分為5主題,如呈現明清時期書畫在地風格的「中原流風:台灣早期書畫」、涵蓋日治時期風土寫實與現代性探索的「引光顯影:20世紀前期台灣美術的在地色彩」等。也探討台灣美術戰後的多元轉型、1980年代以降台灣主體性與自由議題的探索,以及千禧年後的發展。
以黃冬富策畫的「中原流風:台灣早期書畫」展區為例,聚焦明清時期書畫在台灣的移植與轉化,展現以書法家林朝英、呂世宜等為代表的書風與閩習特質,映照早期移墾社會的衝創精神。
林朝英生於1739年,於1816年逝世,是清代台灣極為重要之書法家,以「竹葉體」書風聞名,「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展出他的作品「草書鵝群書」是他逝世前1年所作,也是他作品中難得一件的草書作品。
國美館表示,「時代印記」展藉由美術史研究與藝術美學,交織出台灣300年視覺文化的紋理,展期自即日起持續至2026年12月,採3階段輪替方式接續展出,展現典藏作為公共文化資產的時代意義。
國立台灣美術館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展覽由學者黃冬富、館內研究人員薛燕玲、林振莖、蔡昭儀、馮勝宣協力策劃,展出包含日治時期的作品及省府移交的省展得獎作品等,勾勒台灣美術300年的發展演變。
展覽展區依據歷史時期分為5主題,如呈現明清時期書畫在地風格的「中原流風:台灣早期書畫」、涵蓋日治時期風土寫實與現代性探索的「引光顯影:20世紀前期台灣美術的在地色彩」等。也探討台灣美術戰後的多元轉型、1980年代以降台灣主體性與自由議題的探索,以及千禧年後的發展。
以黃冬富策畫的「中原流風:台灣早期書畫」展區為例,聚焦明清時期書畫在台灣的移植與轉化,展現以書法家林朝英、呂世宜等為代表的書風與閩習特質,映照早期移墾社會的衝創精神。
林朝英生於1739年,於1816年逝世,是清代台灣極為重要之書法家,以「竹葉體」書風聞名,「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展出他的作品「草書鵝群書」是他逝世前1年所作,也是他作品中難得一件的草書作品。
國美館表示,「時代印記」展藉由美術史研究與藝術美學,交織出台灣300年視覺文化的紋理,展期自即日起持續至2026年12月,採3階段輪替方式接續展出,展現典藏作為公共文化資產的時代意義。
最新生活新聞
-
-
興大校友楊双子為文學之光 獲臺中市政府頒榮譽獎章
(1 小時前) -
新竹SOGO母親節檔期登場 優質商品、划算價格,回饋大新竹民眾!
(1 小時前) -
台南老爺行旅甘粹餐廳推新菜 融合美味迎春日
(1 小時前) -
屏東榮家長輩自強活動 樂活探索原民文化之旅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