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6 | 中央社
醫投書國際期刊指健保瀕崩壞 台大院長:錯誤百出
有醫師向「刺胳針」(The Lancet)投書,稱台灣健保體系瀕臨全面崩潰。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天說,讀者投書非正式論文,且該內容太過簡化、錯誤百出,健保確實存在問題,但沒那麼不堪。
一篇刊登在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的投書今天引起醫界熱議。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李景行(Jing-Xing Li)、許漱白(Shu-Bai Hsu)撰寫的文章提及台灣健保體系瀕臨全面崩潰,急診壅塞、低薪過勞等,甚至出現最大規模的護理師離職潮等問題。
該篇投書並指台灣醫療體系的脆弱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已體現,2022年Omicron高峰時期,COVID-19住院死亡率高達58.2%,至於鄰近的日本則僅有12.5%。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透過文字提供正確數據表示,2022年Omicron流行時期台灣COVID-19共確診880餘萬例、死亡1.4萬餘例,個案致死率為0.16%。同時期日本的COVID-19個案致死率為0.2%。台灣並未高於日本。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天下午出席他的新書「良醫的養成之路」論壇,並在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指出,他認為該投書內容錯誤百出,健保制度確實有一些問題,但沒有投書內容講的那麼不堪,且政府也不是完全無動於衷。
吳明賢直言「我不曉得他的目的是什麼」,看出問題是很容易,但要提出解答比較困難。他說,各界都可以發現問題,但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不單單是投書中所寫,這篇投書太過簡化,如同他在新書中也有寫到,健保是龐大醫療體系,經過30年勢必會有結構、制度設計上的問題,甚至還有人性問題,很難一言以蔽之。
「因為是讀者投書,不是正式的論文,讀者投書這種通常就不是那麼科學性。」吳明賢說,外界都認為台灣醫療世界第一,不理解「怎麼會有台灣人自己投書說不好?」但這就是一個讀者投書,就像報章雜誌也有讀者投書一樣,通常不太需要查證,只要編輯覺得可以就好。
重症醫師陳志金也在臉書(Facebook)發文質疑,上述文章並不是研究論文,只是一篇很短的「讀者投書」,文中提到2022年Omicron疫情高峰時的死亡率更是不可能,「這可一看就知道是錯誤!台灣COVID住院死亡率,不可能高達58.2%!」
他說,循撰文者引用的文獻查證,這是一篇長庚的論文,探討的是110名重症插管病人在不同COVID時期的臨床表現,「而這58.2%是Omicron病人的占比,並不是『死亡率』!!!死亡率是40.6%(Omicron)和15.2%(Alpha),是重症插管病人,也不是『住院死亡率』!!!所以,根本就是亂引用。」
陳志金表示,原作者或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應該撰文去澄清,以免誤導國外學者。他認為住院醫師寫文章探討台灣健保是非常值得鼓勵的,但這樣的投書應該要更嚴謹,最好是有專門的老師指導。
一篇刊登在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的投書今天引起醫界熱議。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李景行(Jing-Xing Li)、許漱白(Shu-Bai Hsu)撰寫的文章提及台灣健保體系瀕臨全面崩潰,急診壅塞、低薪過勞等,甚至出現最大規模的護理師離職潮等問題。
該篇投書並指台灣醫療體系的脆弱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已體現,2022年Omicron高峰時期,COVID-19住院死亡率高達58.2%,至於鄰近的日本則僅有12.5%。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透過文字提供正確數據表示,2022年Omicron流行時期台灣COVID-19共確診880餘萬例、死亡1.4萬餘例,個案致死率為0.16%。同時期日本的COVID-19個案致死率為0.2%。台灣並未高於日本。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天下午出席他的新書「良醫的養成之路」論壇,並在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指出,他認為該投書內容錯誤百出,健保制度確實有一些問題,但沒有投書內容講的那麼不堪,且政府也不是完全無動於衷。
吳明賢直言「我不曉得他的目的是什麼」,看出問題是很容易,但要提出解答比較困難。他說,各界都可以發現問題,但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不單單是投書中所寫,這篇投書太過簡化,如同他在新書中也有寫到,健保是龐大醫療體系,經過30年勢必會有結構、制度設計上的問題,甚至還有人性問題,很難一言以蔽之。
「因為是讀者投書,不是正式的論文,讀者投書這種通常就不是那麼科學性。」吳明賢說,外界都認為台灣醫療世界第一,不理解「怎麼會有台灣人自己投書說不好?」但這就是一個讀者投書,就像報章雜誌也有讀者投書一樣,通常不太需要查證,只要編輯覺得可以就好。
重症醫師陳志金也在臉書(Facebook)發文質疑,上述文章並不是研究論文,只是一篇很短的「讀者投書」,文中提到2022年Omicron疫情高峰時的死亡率更是不可能,「這可一看就知道是錯誤!台灣COVID住院死亡率,不可能高達58.2%!」
他說,循撰文者引用的文獻查證,這是一篇長庚的論文,探討的是110名重症插管病人在不同COVID時期的臨床表現,「而這58.2%是Omicron病人的占比,並不是『死亡率』!!!死亡率是40.6%(Omicron)和15.2%(Alpha),是重症插管病人,也不是『住院死亡率』!!!所以,根本就是亂引用。」
陳志金表示,原作者或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應該撰文去澄清,以免誤導國外學者。他認為住院醫師寫文章探討台灣健保是非常值得鼓勵的,但這樣的投書應該要更嚴謹,最好是有專門的老師指導。
最新生活新聞
-
童守健康、安全綻放 竹市兒童安全健康活動開幕共創幼兒友善成長環境
(2 小時前) -
成大AI晶片與3D封裝設計研討 焦聚次世代AI創新技術發展
(2 小時前) -
台南朝興宮溫陵廟媽祖聖誕捐血 眾星祈願國泰民安
(2 小時前) -
藍動員移工上凱道?他轟真不道德
(2 小時前) -
「解鎖:女性關鍵經濟蛻變」海報巡展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