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 中央社
重建族群記憶 段洪坤理事長於南大講述跨族群婚姻的歷史真相
國立臺南大學於4月22日舉辦博雅教育講座,邀請西拉雅族部落發展促進會理事長段洪坤蒞校演講,透過詳實的歷史資料與邏輯分析,引導聽眾重新審視臺灣族群歷史的真實面貌。
段理事長指出,「平埔族」並非單一族群,而是涵蓋語言、文化、習俗、居住地域各具特色的多個族群,如西拉雅、馬卡道與大武壠等。他從蔦松文化時期(約1800年前)談起,說明這些族群在臺灣的悠久歷史,並指出當代社會普遍誤認他們已「漢化消失」,實則反映出臺灣歷史敘事長期以漢人為主體,造成忽略乃至扭曲原住民視角。他以大型歌仔戲音樂劇《1624》為例,剖析其中涉及平埔族少女與荷蘭長官情節及麻豆社事件,提醒同學在閱讀與觀看歷史作品時,應保持批判意識,辨識其中的偏誤與刻板印象。
針對「原漢通婚」的歷史理解,段理事長亦提出澄清。他引用荷蘭東印度公司紀錄與傳教士手稿,指出早期跨族群通婚困難重重,並非坊間俗諺「有唐山公,沒唐山嬤」所描述。儘管早期漢人移民中男多女少,但通婚障礙來自清朝禁令、社會歧視與文化差異,加上人口比例懸殊(1893年漢人約250萬、原住民不足20萬),使得原漢大規模通婚在邏輯與事實上皆難以成立。日治時期統計顯示,原漢通婚比例僅約0.5%。
段理事長並介紹西拉雅族特有的社會結構與婚姻制度。西拉雅族以女性為家業繼承主體,男性則負責狩獵與防衛;婚姻制度採「走婚制」,男子以口簧琴傳情,經女方接受後才能拜訪,且須於天亮前離開,不得與女方父母碰面。結婚時,族人會舉辦高架儀式以示祝福。婚後夫妻分居,男性於「公廨」(Kuva)接受訓練與公共任務,直至40歲後方可與妻子同住。西拉雅族的社會與婚姻模式與漢人父系社會大異其趣,也是早期跨族通婚受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交流提問環節中,段理事長回應同學對原住民權益的關心。他強調,族群融合若忽略文化差異,易使弱勢族群遭到同化與消失,因此應倡導族群並存的價值觀。他指出,原住民升學加分等政策屬於補償性正義,為回應歷史上的不公,並呼籲社會正視這類措施的必要性,並積極消除相關誤解。
本次講座深化南大師生對平埔族群歷史地位與文化特性的理解,並從歷史、人口、法律、文化等多元面向,重新認識臺灣族群互動的複雜性。段理事長的精闢見解,不僅啟發南大師生以更包容與批判的視角面對族群議題,也為思考原住民權益保障與多元社會建構提供寶貴方向。
段理事長指出,「平埔族」並非單一族群,而是涵蓋語言、文化、習俗、居住地域各具特色的多個族群,如西拉雅、馬卡道與大武壠等。他從蔦松文化時期(約1800年前)談起,說明這些族群在臺灣的悠久歷史,並指出當代社會普遍誤認他們已「漢化消失」,實則反映出臺灣歷史敘事長期以漢人為主體,造成忽略乃至扭曲原住民視角。他以大型歌仔戲音樂劇《1624》為例,剖析其中涉及平埔族少女與荷蘭長官情節及麻豆社事件,提醒同學在閱讀與觀看歷史作品時,應保持批判意識,辨識其中的偏誤與刻板印象。
針對「原漢通婚」的歷史理解,段理事長亦提出澄清。他引用荷蘭東印度公司紀錄與傳教士手稿,指出早期跨族群通婚困難重重,並非坊間俗諺「有唐山公,沒唐山嬤」所描述。儘管早期漢人移民中男多女少,但通婚障礙來自清朝禁令、社會歧視與文化差異,加上人口比例懸殊(1893年漢人約250萬、原住民不足20萬),使得原漢大規模通婚在邏輯與事實上皆難以成立。日治時期統計顯示,原漢通婚比例僅約0.5%。
段理事長並介紹西拉雅族特有的社會結構與婚姻制度。西拉雅族以女性為家業繼承主體,男性則負責狩獵與防衛;婚姻制度採「走婚制」,男子以口簧琴傳情,經女方接受後才能拜訪,且須於天亮前離開,不得與女方父母碰面。結婚時,族人會舉辦高架儀式以示祝福。婚後夫妻分居,男性於「公廨」(Kuva)接受訓練與公共任務,直至40歲後方可與妻子同住。西拉雅族的社會與婚姻模式與漢人父系社會大異其趣,也是早期跨族通婚受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交流提問環節中,段理事長回應同學對原住民權益的關心。他強調,族群融合若忽略文化差異,易使弱勢族群遭到同化與消失,因此應倡導族群並存的價值觀。他指出,原住民升學加分等政策屬於補償性正義,為回應歷史上的不公,並呼籲社會正視這類措施的必要性,並積極消除相關誤解。
本次講座深化南大師生對平埔族群歷史地位與文化特性的理解,並從歷史、人口、法律、文化等多元面向,重新認識臺灣族群互動的複雜性。段理事長的精闢見解,不僅啟發南大師生以更包容與批判的視角面對族群議題,也為思考原住民權益保障與多元社會建構提供寶貴方向。
最新生活新聞
-
-
小琉球電纜地下化供電量增1倍 改壓工程5月底完成
(24 分鐘前) -
高市道安宣導貼近居民生活 有獎徵答長者踴躍回答
(31 分鐘前) -
議員控建案涉違法變更地目 中市:跨局處2週內釐清
(33 分鐘前) -
高雄駁二蓋出一座夢幻花室,期間限定主題市集本週末「花漾」登場!
(41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