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 中央社
林田山老住戶回「家」 二期房舍修復尋回記憶中山城時光
曾是伐木鐵道終點的林田山,也是無數林業家庭故事的起點。隨著時間流轉,這座山城從繁華喧囂歸於靜謐,但在人們心中,那些關於童年、關於鄰里、關於木頭香氣的回憶,從未褪色。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歷時一年多用心修繕,林田山房舍修復及再利用第二期工程在今(28)日溫暖啟用,特別邀請老住戶們重返山城,踏上熟悉的小徑,走進記憶中的日式房舍,再次「回家」。
看著修復後的房舍,老住戶們的臉上滿是驚喜與感動。屋內熟悉的格局、窗外熟悉的山景,勾起兒時穿梭巷弄、林業社區的熱鬧生活片段。有人輕輕撫摸著老房舍的木牆,有人駐足在昔日的家門前,彼此分享著過去的點點滴滴,笑聲和故事再次瀰漫整個林田山。
花蓮分署今邀請花蓮縣文化局、鳳林鎮公所、萬榮鄉公所、鳳林鎮森榮里、林田山文化協進會及社區居民們共計約150人齊聚,舉辦溫馨感恩餐會。大家圍坐在老樹下、木屋旁,品嘗著在地風味的美食,聊著過往趣事,笑聲此起彼落,氣氛溫暖熱絡,如同一場跨越時空的社區團圓。老住戶與社區,長輩與小孩,過去與現在,都在這裡重新相遇、重新連結。
活動中另一富有意義的一刻是簽署棟札儀式,象徵修復工程的負責與承諾。棟札是日文的漢字,一般在日式建築屋頂的棟木上,會釘上一片木板,正面書寫保護房屋的神明,背面書寫完成時間、起造人、工程名稱、大木作匠師等資料,做為百年後人們考據的重要資訊,因此,簽署棟札是代表保證工程品質負責任的態度。
林田山所有木構建築物中,唯有一片書寫著「台灣興業株式會社、昭和十八年」的歷史遺跡棟札,是在2004年修復場長館時,於屋頂棟木上發現的,目前陳列於文物展示館中。今日黃群策分署長代表機關、大木作匠師吳嘉祥代表施工者共同簽署,希望在百年後的人們,也可看見今日大家共同努力的肯定。
花蓮分署也特別邀請與林田山淵源頗深的孫大川老師擔任嘉賓。孫老師2015、2018年曾在林田山生活館、場長館,舉辦「山海•原藝•大川趣-孫大川教授闔家塗鴉藝事」展覽、中山堂舉辦講座之外,並親筆題寫林田山入口流籠著點上的【林田山】、【大農大富】、【文物陳列館】等字,為園區內增添不少的人文藝術氣息。孫老師今特別致贈新出版的《台灣原住民族文學選集》全套12冊,有小說、散文、詩歌、文論,蒐羅130位原住民族作家、342篇作品,串連從集體到個人、時空、環境的變化,未來將陳放於場長館閱覽室,讓遊客參訪林田山文化之餘,能沉澱心情、細品原住民文學之美。
孫大川老師也肯定花蓮分署對林業歷史及人情溫暖保存的努力,期勉林田山雖處於歷史洪流中漸漸沒落,但有賴林業前輩們無私傳承奉獻,後人得以保存考證,繼而修復再利用活化,重現下個百年林業。
花蓮分署表示,本次修復工程涵蓋10幢建築物(9幢為日式建築房舍及1幢為加強磚造建築),皆屬文化聚落建築群,具地方特色、歷史脈絡與紋理等高度保存價值。工程經費為1.2億元,112年7月開工,已於114年3月初竣工。
黃群策分署長說,林田山的修復,不僅是修復一棟棟房舍,更是修復人與土地、人與社區之間的情感。未來,整修完成的房舍,將轉型為文化體驗、住宿服務及社區文創的新基地,邀請讓更多人來到林田山,欣賞山林美景、聆聽故事、住進歷史、感受林業文化的溫度。林田山雖已告別伐木時代,但依然是許多人心中永恆的「家」。
萬榮鄉長梁光明致詞說,很高興能看到花蓮分署將這些日式房舍建築修復再利用已竣工,彷彿回到林田山最輝煌的時光,公所目前也積極規劃溫泉鄉藍圖,讓觀光效益擴散到周邊部落,未來也會持續和花蓮分署合作,以共榮共享方式扣合溫泉觀光產業鏈,創造地方更多就業機會。
出席嘉賓還有鳳林鎮農業課長盧穗雲、在地鳳林鎮森榮里長及里民、明利村林萬成村長、林田山文化協進會理監事等。未來,修復完成的房舍將活化為文資場域空間,未來做為住宿體驗、文創空間及餐飲販售等服務設施,讓遊客能親身體驗臺灣林業的發展軌跡。花蓮分署期許藉由林田山的修復與展示,讓人們了解林業不僅是一段過去的歷史,更是一份與土地深深相連的文化與情感。
看著修復後的房舍,老住戶們的臉上滿是驚喜與感動。屋內熟悉的格局、窗外熟悉的山景,勾起兒時穿梭巷弄、林業社區的熱鬧生活片段。有人輕輕撫摸著老房舍的木牆,有人駐足在昔日的家門前,彼此分享著過去的點點滴滴,笑聲和故事再次瀰漫整個林田山。
花蓮分署今邀請花蓮縣文化局、鳳林鎮公所、萬榮鄉公所、鳳林鎮森榮里、林田山文化協進會及社區居民們共計約150人齊聚,舉辦溫馨感恩餐會。大家圍坐在老樹下、木屋旁,品嘗著在地風味的美食,聊著過往趣事,笑聲此起彼落,氣氛溫暖熱絡,如同一場跨越時空的社區團圓。老住戶與社區,長輩與小孩,過去與現在,都在這裡重新相遇、重新連結。
活動中另一富有意義的一刻是簽署棟札儀式,象徵修復工程的負責與承諾。棟札是日文的漢字,一般在日式建築屋頂的棟木上,會釘上一片木板,正面書寫保護房屋的神明,背面書寫完成時間、起造人、工程名稱、大木作匠師等資料,做為百年後人們考據的重要資訊,因此,簽署棟札是代表保證工程品質負責任的態度。
林田山所有木構建築物中,唯有一片書寫著「台灣興業株式會社、昭和十八年」的歷史遺跡棟札,是在2004年修復場長館時,於屋頂棟木上發現的,目前陳列於文物展示館中。今日黃群策分署長代表機關、大木作匠師吳嘉祥代表施工者共同簽署,希望在百年後的人們,也可看見今日大家共同努力的肯定。
花蓮分署也特別邀請與林田山淵源頗深的孫大川老師擔任嘉賓。孫老師2015、2018年曾在林田山生活館、場長館,舉辦「山海•原藝•大川趣-孫大川教授闔家塗鴉藝事」展覽、中山堂舉辦講座之外,並親筆題寫林田山入口流籠著點上的【林田山】、【大農大富】、【文物陳列館】等字,為園區內增添不少的人文藝術氣息。孫老師今特別致贈新出版的《台灣原住民族文學選集》全套12冊,有小說、散文、詩歌、文論,蒐羅130位原住民族作家、342篇作品,串連從集體到個人、時空、環境的變化,未來將陳放於場長館閱覽室,讓遊客參訪林田山文化之餘,能沉澱心情、細品原住民文學之美。
孫大川老師也肯定花蓮分署對林業歷史及人情溫暖保存的努力,期勉林田山雖處於歷史洪流中漸漸沒落,但有賴林業前輩們無私傳承奉獻,後人得以保存考證,繼而修復再利用活化,重現下個百年林業。
花蓮分署表示,本次修復工程涵蓋10幢建築物(9幢為日式建築房舍及1幢為加強磚造建築),皆屬文化聚落建築群,具地方特色、歷史脈絡與紋理等高度保存價值。工程經費為1.2億元,112年7月開工,已於114年3月初竣工。
黃群策分署長說,林田山的修復,不僅是修復一棟棟房舍,更是修復人與土地、人與社區之間的情感。未來,整修完成的房舍,將轉型為文化體驗、住宿服務及社區文創的新基地,邀請讓更多人來到林田山,欣賞山林美景、聆聽故事、住進歷史、感受林業文化的溫度。林田山雖已告別伐木時代,但依然是許多人心中永恆的「家」。
萬榮鄉長梁光明致詞說,很高興能看到花蓮分署將這些日式房舍建築修復再利用已竣工,彷彿回到林田山最輝煌的時光,公所目前也積極規劃溫泉鄉藍圖,讓觀光效益擴散到周邊部落,未來也會持續和花蓮分署合作,以共榮共享方式扣合溫泉觀光產業鏈,創造地方更多就業機會。
出席嘉賓還有鳳林鎮農業課長盧穗雲、在地鳳林鎮森榮里長及里民、明利村林萬成村長、林田山文化協進會理監事等。未來,修復完成的房舍將活化為文資場域空間,未來做為住宿體驗、文創空間及餐飲販售等服務設施,讓遊客能親身體驗臺灣林業的發展軌跡。花蓮分署期許藉由林田山的修復與展示,讓人們了解林業不僅是一段過去的歷史,更是一份與土地深深相連的文化與情感。
最新生活新聞
-
日月千禧極炙牛排館獨創法式饗宴套餐上桌
(2 小時前) -
中市最大傳統市場!超過700攤加入物調券行列 5/2-5/4建國市場60年老店醬菜拿券現享買3送3
(2 小時前) -
全球最有身價的大學教授蔡明忠東海開課 真性情開嗆名嘴:曾對著電視隔空對罵!
(2 小時前) -
中彰投分署「產攜2.0計畫-產學訓專班」助青年職涯躍升!114年開始招生
(2 小時前) -
高齡95歲獨居榮民爺爺健康惡化 新竹榮服處及時協助安身新竹榮家照顧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