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 中央社
紀錄片回首來時路 安聖惠:創作是一生課題
原住民藝術家安聖惠長年參與國際展會,近年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利物浦雙年展等可見她的身影。公視節目「藝術很有事」最新集數回顧20餘年創作歷程,她說,創作是一生的課題。
安聖惠是魯凱族,出生於屏東縣北大武山舊好茶部落,自小在部落習得編織技法,原本從事花藝,花藝作品在1998年參與台北市立美術館「當代原住民藝術展」展出後,她便踏上藝術創作道路,後遷居至台東都蘭,並與藝術家們籌組「意識部落」切磋創作。
「藝術很有事」節目最新集數「安聖惠,翻山越嶺的追尋」中,節目跟隨她翻山越嶺,除了重返屏東霧台、禮納里部落,和台東關山、長濱等,也遠赴紐西蘭拍攝。公視26日於高雄內惟藝術中心舉辦首映會,這也是安聖惠首次看到紀錄片全片,時而發出笑聲、時而感動落淚。
「藝術很有事」製作人徐蘊康今天透過公視表示,安聖惠善用日常或廢棄材料創作大型裝置作品,創作源自於其生命內部朝思暮想的故鄉及母體文化。早在台東鐵花村落成初期,他就注意到安聖惠以漂流木為這個音樂聚落所做的空間設計。
徐蘊康說,後來在不同藝術場館,看到安聖惠以各種媒材創作的多元作品,能量非常強大,5年前與安聖惠接觸表達徵詢拍攝意願,直到去年3月安聖惠於台北松壽廣場公園創作「葉上飄風」,才開啟記錄契機。歷經1年拍攝、製作,終於完成紀錄片。
安聖惠認為,這部紀錄片很真實,也是靈魂大拷問,讓她穿越時空面對自己,看見自己怎麼走過來。她為了求學、理想離開自己的部落,其實,自己對部落文化懂得不多,但「部落的愛有很多在我身上」,回頭看看那個雖然物資匱乏,人與人、人與土地緊密相互依存的關係,對她來說,卻是美好的年代。
安聖惠眾多早期作品於2023年毀於大火,片中她重返現場,百感交集,望著殘骸哽咽說:「這就像生命的殘骸。」而走過世界各國駐村、創作及展覽,安聖惠也領悟到,創作是一生的課題,沒有理由不做自己,要勇敢地做自己。
「安聖惠,翻山越嶺的追尋」現可於「藝術很有事」YouTube頻道及公視+觀看。
安聖惠是魯凱族,出生於屏東縣北大武山舊好茶部落,自小在部落習得編織技法,原本從事花藝,花藝作品在1998年參與台北市立美術館「當代原住民藝術展」展出後,她便踏上藝術創作道路,後遷居至台東都蘭,並與藝術家們籌組「意識部落」切磋創作。
「藝術很有事」節目最新集數「安聖惠,翻山越嶺的追尋」中,節目跟隨她翻山越嶺,除了重返屏東霧台、禮納里部落,和台東關山、長濱等,也遠赴紐西蘭拍攝。公視26日於高雄內惟藝術中心舉辦首映會,這也是安聖惠首次看到紀錄片全片,時而發出笑聲、時而感動落淚。
「藝術很有事」製作人徐蘊康今天透過公視表示,安聖惠善用日常或廢棄材料創作大型裝置作品,創作源自於其生命內部朝思暮想的故鄉及母體文化。早在台東鐵花村落成初期,他就注意到安聖惠以漂流木為這個音樂聚落所做的空間設計。
徐蘊康說,後來在不同藝術場館,看到安聖惠以各種媒材創作的多元作品,能量非常強大,5年前與安聖惠接觸表達徵詢拍攝意願,直到去年3月安聖惠於台北松壽廣場公園創作「葉上飄風」,才開啟記錄契機。歷經1年拍攝、製作,終於完成紀錄片。
安聖惠認為,這部紀錄片很真實,也是靈魂大拷問,讓她穿越時空面對自己,看見自己怎麼走過來。她為了求學、理想離開自己的部落,其實,自己對部落文化懂得不多,但「部落的愛有很多在我身上」,回頭看看那個雖然物資匱乏,人與人、人與土地緊密相互依存的關係,對她來說,卻是美好的年代。
安聖惠眾多早期作品於2023年毀於大火,片中她重返現場,百感交集,望著殘骸哽咽說:「這就像生命的殘骸。」而走過世界各國駐村、創作及展覽,安聖惠也領悟到,創作是一生的課題,沒有理由不做自己,要勇敢地做自己。
「安聖惠,翻山越嶺的追尋」現可於「藝術很有事」YouTube頻道及公視+觀看。
最新生活新聞
-
日月千禧極炙牛排館獨創法式饗宴套餐上桌
(2 小時前) -
中市最大傳統市場!超過700攤加入物調券行列 5/2-5/4建國市場60年老店醬菜拿券現享買3送3
(2 小時前) -
全球最有身價的大學教授蔡明忠東海開課 真性情開嗆名嘴:曾對著電視隔空對罵!
(2 小時前) -
中彰投分署「產攜2.0計畫-產學訓專班」助青年職涯躍升!114年開始招生
(2 小時前) -
高齡95歲獨居榮民爺爺健康惡化 新竹榮服處及時協助安身新竹榮家照顧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