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2°
( 25° / 19° )
氣象
2025-04-29 | 中央社

東華大學發社系學生團隊榮獲第九屆法藍瓷想像計畫補助 走入和平部落開展藝術教育行動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簡稱發社系)學生李珮琪、許柏洋所組成的學生團隊「972和平夢工廠」,榮獲2025年第九屆「法藍瓷想像計畫」資助,將於2025年暑假前往花蓮縣秀林鄉和平部落,展開為期五天的藝術教育營隊,透過課程活動的帶領,體現發社系「理論、應用與民族發展」的教學主軸,並履行大學社會責任。

「972和平夢工廠」計畫的啟動源自發社系「社會工作實習(一)」課程,學生藉由實習的機會進入和平部落進行團體實習,於在地組織「社團法人花蓮縣大比大家庭關懷協會」協助下,深入瞭解社區脈絡與部落孩童的需求,並主動召集跨系所、自主學習的同學們共同投入課後輔導班規劃與執行。在與和平國小師生、家長與孩童的長期互動中,逐步建立起信任關係,並凝聚出「972和平夢工廠」的行動藍圖,進而參與法藍瓷計畫徵選並從眾多隊伍中脫穎而出。

此次獲選的「972和平夢工廠」團隊成員來自社會工作、藝術、教育、族群研究、傳播與工程等多元領域,除發社系學生外,更有國立宜蘭大學學生跨校加入,展現出跨校、跨領域合作的高度整合力,且在發社系黃盈豪教授指導下,從規劃、設計到即將展開的執行階段,皆展現出高度專業性與社區行動力。

「972和平夢工廠」計畫主軸以「五感夢想」為概念,設計出一系列融合和平村自然環境與文化元素的沉浸式課程,包含香氛製作(嗅覺)、烘焙點心(味覺)、攝影創作(視覺)、音樂體驗(聽覺)、陶土雕塑(觸覺)等,鼓勵國小三至五年級孩童透過感官探索、發掘自我潛能與夢想。此外,團隊課程融合部落耆老的生命故事與社區知識,設計親子共學工作坊及成果展演,實踐代間學習與社區共好,深化孩童對土地的認同與文化的連結,並藉由「夢想小鎮」故事線與角色扮演(RPG)學習模式,引導孩童從互動過程中培養同理心、思辨力與表達力。

整體而言,營隊課程不僅是藝術與文化的創新發想,更具有深厚的社工專業內涵,展現發社系學生對原住民族議題的敏感度、社區工作的實踐能力,透過創意與行動,點燃和平部落孩童對未來的想像與希望。

「法藍瓷想像計畫」是全臺首個結合藝術創作與偏鄉教育的青年提案平台,由法藍瓷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鼓勵大學生以創意行動進入非山非市的教育現場,發展具文化深度與實質影響力的計畫。發社系學生團隊「972和平夢工廠」獲選,除獲得新臺幣25萬元經費支持,也將與和平國小、大比大協會等在地社群展開多方合作,推動部落共學與教育創新。

指導教授黃盈豪表示:「學生團隊的行動計畫不僅是課堂知識的延伸與挑戰,更是一段自我實現與公共參與的深刻旅程」,發社系持續鼓勵學生深入社會現場,透過服務、田野與創新方式實踐專業知能,培養具備關懷視野與實務能力的民族發展人才,成為能與部落社區共創、對話的新世代公共行動者。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