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4° / 22° )
氣象
2025-05-02 | 中央社

棲蘭林道越野賽第二次碳足跡盤查成功減少碳足跡

棲蘭林道越野賽是國內第一個根據環境部通過的路跑賽事碳足跡盤查規則去進行碳盤查並獲得碳足跡標籤的路跑賽事,繼2022年做第一次碳足跡盤查之後,2024年比賽時將上次盤查發現的熱點予以消除,成功降低碳足跡,並得到第三方台灣德國萊因技術監護顧問公司認證。

在宜蘭大同鄉舉辦的棲蘭林道越野賽是為跑者體驗台灣最美的檜木林與台灣杉林而舉辦的賽事,超馬協會為了實踐綠色賽事的任務,於2021年根據ISO14067.2018制定了「路跑賽事碳足跡盤查規則」,八月通過環境部審查公布,九月即應用在棲蘭林道越野賽,具體呈現賽會產生碳足跡數字。碳足跡盤查專家黃文輝博士將碳盤查比喻為人要減重,要先站上磅秤了解目前的體重,才有減重目標。碳足跡盤查過程中能得知哪一環節產生較多的碳足跡,即為熱點,下一次舉辦時即針對熱點去降低或排除,達到減碳的目地。因此只進行一次碳盤查是不夠的,還要在努力實施”減重”之後,再進行第二次碳盤查,確認減碳效果。協會平日在舉辦比賽時就已經很努力的實施環境永續,例如報名時有選項,跑者可以選擇將完成獎牌和紀念衫製作費用捐給漸凍人協會,不再製作已經過多的賽事物資;比賽時也不提供紙杯,請大家自拿環保杯重複使用,補給站也不提供熱量、水、電解質之外的補給食物,以免讓身體造成又要跑步又要消化食物的雙重負擔等等。因此猶如要從已擰乾的毛巾再擠出水一樣,要減碳已經有點困難,不過我們還是發現把50公里組跑者用小巴送到林道170口再起跑,這一段是運輸的碳足跡熱點,於是我們毅然決定把50公里起點改回100林道起點,也因此,50公里組看不到著名的台灣杉三姊妹,此組報名人數當然會變少,但是經濟與環保的權衡之下,我們還是選擇地球永續發展。

根據「路跑賽事碳足跡盤查規則」進行碳盤查會得到兩個數字,一個是平均每人每公里產生多少二氧化碳當量(CO2e),另一個是整場賽事產生多少的碳足跡,也就是總量。2022年第一次碳足跡盤查時,平均每人每公里產生0.5931公斤的二氧化碳當量,總量為18678.4448公斤二氧化碳當量。第二次盤查的結果是平均每人每公里產生0.5494公斤,總量為15629.3180公斤二氧化碳當量。總量減了16.32%,以往環境部有規定五年內進行第二次碳盤查減碳達3%,即可另外申請減碳標籤,平常大家搭高鐵時車票的背面就可發現有兩隻綠色腳丫,一個為碳足跡標籤,另一個即為減碳標籤,只可惜今年環境部因故取消減碳標籤制度,不然棲蘭賽足可獲得減碳標籤。超馬協會十分重視環境永續,在上月會裡的永續發展委員會通過的「超馬協會淨零碳途徑」中已經自訂分期把所有6場賽事進行兩輪碳足跡盤查,這幾年協會將同時進行賽事碳足跡盤查和組織碳足跡盤查,預計2031達到淨零碳的宏願。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