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31° / 21° )
氣象
2025-05-07 | 中央社

健保擴大給付抗骨鬆藥品 13萬人受惠骨折前預防

骨鬆是長者健康大隱憂,健保署擴大抗骨質疏鬆症藥品給付,首度將尚未骨折,但具高風險族群納入保障對象,自3月1日起給付,預估每年受惠13萬人,避免失能,延長健康餘命。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擴大抗骨質疏鬆症藥品給付,包含尚未骨折的糖尿病使用胰島素、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使用類固醇者等高風險族群,及曾發生遠端橈骨或近端肱骨骨折,署長石崇良說,骨鬆是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健康隱憂,跌倒就會嚴重骨折,甚至從此失能。

石崇良表示,台灣65歲以上長者人口已達19%,相信今年就會跨過超高齡社會的門檻,除了三高問題以外,骨鬆盛行率位居第4,每7個長者就有1個人有骨鬆問題,在學會建議之下,經專家開會討論,共擬會通過給付,讓骨鬆健保給付藥物擴大適用對象,健保將挹注新台幣8.65億元。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崇桓表示,粗估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150萬人罹患骨鬆,骨鬆早期無明顯症狀,常被稱為「隱形殺手」,多數患者都是直到摔倒骨折,才驚覺已經嚴重骨鬆,台灣健保給付過去是骨折後治療,如今走向骨折前預防。

陳崇桓說,骨頭會不斷地經歷「骨質重塑」,就像是存摺一樣有進有出,一般而言,20至30歲是骨質狀況的巔峰,但年紀越大,骨本會流失越多,骨質疏鬆症就是骨密度下降、骨質流失,造成骨頭變空洞,空的骨質讓骨骼變得脆弱、容易斷裂,也可能出現駝背或因為跌倒而骨折。

陳崇桓表示,女性停經階段會更大量消耗,加速骨質流失,屬於好發族群。首次骨質疏鬆骨折後,近45%年長者1年內會再骨折。頭枕部與牆面間距超過3公分的駝背、身高比年輕時身高矮超過4公分與骨鬆性骨折,是骨質疏鬆症3大警訊,若出現相關警訊,務必及早篩檢,儘早治療。

另外,這次健保擴大給付對象還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使用類固醇者,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秘書長盧俊吉說,自體免疫疾病的骨鬆共病不容忽視,台灣近4成類風濕性關節炎者併有骨鬆,脊椎骨折率逾13%,類固醇使用越久、劑量愈高,骨折風險越高,這類患者急需提高骨鬆意識。

盧俊吉分享1名家住澎湖的25歲女性患者,因罹患紅斑性狼瘡,長期使用類固醇超過10年,18歲時即被診斷為類固醇誘發性骨質疏鬆症,需每月搭機往返澎湖與台北接受治療,某次在飛機上遇到亂流,劇烈顛簸,屁股挫一下,降落後急奔醫院打止痛,因為她骨折了。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